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新探
2018-02-09◆
◆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文化小学)
一、当下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误区
1.一味强调孩子多读书,只为写作打基础,忽略了读书本身的乐趣和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在孩子初步具有阅读能力之时,就让孩子大量读书。读书本身是极好的修身养性的活动,但是却被家长们功利化。他们在选择书目时,不是依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侧重于哪一本更有用。我的很多学生书架上大部分书籍是《作文选》《日记大全》。天长日久,孩子读书的热情消耗殆尽,自然笔力苍白,偶有几篇“佳作”,那也是画里的仙子,空有其表,没有温度。从长远角度看,这不但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会扼杀孩子读书的乐趣,得不偿失。
2.写作模式千篇一律,格式化
很多很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他们知道学生怎样写作文才最保险,他们总是有固定的几套模式供学生套用。比如开篇点题,结尾扣题,起承转合的段落设置如法炮制,那么即使不得太高的分数,也不至于失掉太多的分数。这样做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作文分数的稳定性,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尤其当学生升入初中以后,这种惯有模式的弊端就会凸显,反倒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3.部分开放性的评价如“雾里看花”
自新课改以来,我们提倡作文的评语要具有启发性,减少否定性的语言,这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也是教育观念的一种转变。可是一些老师理解偏差,评语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云山雾罩,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优、缺点在何处,不知从何改起。
二、开展小学作文教学以及提升写作能力的指导策略
1.提升教师语言文字素养,打造作文教学软环境
写作能力就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些语言来源于哪里呢?
首先,来源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简单说,就是字、词、句、段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准确用法,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语文功底,这就像建造房屋一样,再好的设计,也要有砖瓦水泥这些基础的建筑材料进行堆砌,否则,愿景再美也难以实现。
其次,教师本身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水平。我们常常会发现,小学的班主任,尤其是从低年级起一直跟班的,他的学生书写和言谈等方面都会与老师有一定的相似度,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所以,老师在跟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他的语言逻辑、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传达给了学生,这是他们获取写作语言罗列的重要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博学,要善言,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语言信号。
再次,是教师的评价要精准,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评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理解能力。要启发,但要有方向;要引导,但又不能包办代替,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
2.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这一点对于现下的孩子至关重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把孩子们看管的太严密了,导致他们在我们的羽翼下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而我们的写作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好多孩子提笔犯难,他们无法臆想自己未知的世界、人物、景色、观念,最后也只能捧着《作文大全》闭门造车了。我常常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概念性的错误,如“我的家风多得数不胜数”,孩子对于“家风”为何物全然不知。还有就是一事多用,写趣事、写见闻、写过去、写未来、写游记都是同一取材,不是不行,是看出了孩子们经历的匮乏。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尽可能多的给他们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和社会、和自然近距离的接触,丰富阅历。
3.打破定式,推陈出新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高分作文,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情感真挚、语言精练。但是,我却无奈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习作中常常出现下雨天给弟弟妹妹撑伞,扶着老奶奶过马路,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些已经被用滥了的写作素材,虽然语言的组织上不是那些陈词滥调了,但是内容大同小异,我们是穿着新鞋走在老路上。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基础语文教育的老师们要打破多年沉积的思维定式,给学生们更宽泛的表达空间,允许他们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让他们敢于尝试标新立异的创作。我们要把握主线,把握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最大程度的直抒胸臆。亦可以开展“一事多议”活动,让学生针对同一事件提出不同看法,让他们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育在与时俱进,小学作文教学亦不能因循守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永远都要结合时代需要、培养需要、条件因素以及学生实际灵活激动的安排教学策略,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时代感鲜明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