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戏剧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2-09马晓燕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法课文

马晓燕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历史文化遗产,对初中学生的成长有较大帮助,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思想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品质,陶冶自身情操。但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快节奏模式下的初中学生面临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各类信息无所适从,易发生无法正确选择的现象,从而受其影响。传统文化有助于帮助其保持正确思想,端正学习态度。但现今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较低,学习热情不高。如何于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认可度,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

一、传统文化于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为我国历史文化积淀,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我国历史悠久,通过时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虽面向不同方面,但皆有其优点。初中阶段为学生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时期,此阶段中学生处于性格养成与世界观、金钱观等观念的形成阶段,传统文化中塑造良好品格、培养正确心态等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发展环境,使学生正确养成观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未来发展有较大帮助。对语文教学而言,因教材中存在较多古文、诗词类课文,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基于课堂知识的了解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使教学目标得以完成的同时,学生于学习知识期间潜移默化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提升语文知识素养,亦对品质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二、戏剧形式教学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中将戏剧定义为综合艺术形式的一种,为“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艺术”。以戏剧形式展开教学,此类方式非新兴事物,其最早出现于我国古代,宏观角度而言,我国古代“六艺”中的乐教,可称为最早的戏剧形式教学,其通过诗歌、舞蹈、音乐等相关艺术形式完成学习过程,起教化作用。戏剧本身特点在于其能够通过综合艺术形式来展示其与教育的结合。中外历史中,使用戏剧进行教学、教化,使人于娱乐形式中得到知识与品格培养的案例较多。古希腊时期的雅典重视以人为主的教育方式,主要教育目的为人的身心发展,此类教学方式中的核心思想已较为接近现代教育,即以学生为本,以身心全面发展为教育基础。

2.戏剧教学理论基础

关于戏剧教学方式,可将其称为“戏剧教学法”,此教学方式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李吉林语文情景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以有意识的自由学习促进学习者发展,最终使学习者实现自身价值,其倡导的教学模式为非指导性教学,与结果相比更重视学习过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建构主义理论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此类理论与人本主义理论类似,为当今教学发展趋势,即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建构主义重视实际情境教学,此类理论为戏剧教学法提供支撑,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已有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组合改造;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思想注重创设情境,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于课堂中添加更多具体化教学内容,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作为教学要点,将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与戏剧教学法的涵义相同。此类教学理论经中外学者多年实践研究,证明处于正确开展实施状态下,此类教学法可有效使学生于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其中内容影响,戏剧教学法可根据以下理论设计课程,以便实现教学目的。

三、相关准备与教学案例实践

1.相关准备

开展戏剧教学前,应首先做好相关准备,良好的准备有助于戏剧表演更直接了当地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亦可更细致地进行点评,从而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经验,以便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戏剧教学的准备主要分为场地准备与器材准备两类,此类准备条件首要因素即为依据条件选择最适合方案,达到教学方法中所规划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亦需量力而行,尽可能于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相关事项准备,避免铺张浪费,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以场地准备为例,由于教学环境为教室,相关课程亦于教室中展开,教师可根据教室情况进行布置。例如将学生桌椅挪动至后排,即可完成表演场地布置。表演器材准备方面应根据实际条件而定,无需做到精致。多数教师持对此观望态度的原因正基于此,因戏剧表演所需材料道具过多,易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造成干扰。且从教师角度分析,此类课程难以安排课时,易对教学安排、教学目标产生影响。进行此类准备前,教师应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做出规划,应在时间、资源、教学安排等因素中做出最佳取舍方案,以教学效果为本,对于戏剧教学中缺少的材料,难以收集的道具选择想象或简单化制作。

2.以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为例

以统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文言文课文《〈论语〉十二章》为例,其内容为将《学而》《为政》《雍也》《述而》《子罕》《子张》等论语中对当前初中生身心发展与品德培养有益的句子组成课文。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对于我国中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戏剧表演方面,教师可与学生一同针对此类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将句子背景故事进行解析,从网络、书籍等多方面获取相关知识,于戏剧开始阶段即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及自主学习能力,随后根据背景故事编纂剧本与表演台词。以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为例,可为其设置问答背景,由孔子的学生向孔子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此中心思想,随后对其进行翻译,由饰演解释人员的学生对其进行翻译,即“粗茶淡饭、喝水、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乐趣也就在其中了。不道义而富有且地位高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此类表演过程较为简短,可根据课文中每句话进行针对性设计,使其符合当前初中生学习生活环境,进而由此类表演形式中收获知识,且受到传统文化中坚守本心、坚持正义、善良,不受外界干扰的正面品质熏陶。此类品质尤其适用于现今时代中学生,学生若能养成此类品质,可有效避免其受到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负面思想影响,专注于学习生活,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有利于其未来发展。

3.以八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为例

以八年级下册中《〈庄子〉故事两则》为例,八年级学生与七年级不同,其思考能力已有部分提升,相比于七年级学生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其思想方面亦有变化。对于此类初中生,应于原有表演模式上做出适当改动,使其更符合八年级学生口味,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于表演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该课文分为两则故事,一为《北冥有鱼》,二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可挑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进行表演,由一名学生饰演庄子,一名学生饰演惠子,可适当培养参与表演学生对课文进行背诵,但因课文中文言难度较大,且辩证环节中较为复杂,可适当引导学生用白话文形式表达,随后选择几名学生对表演者台词进行翻译,使学生与表演阶段首先了解文章含义及中心思想,该文章中的辩证思想一直以来为中外学者所研究分析,教师不必刻意要求学生完全了解此类思想,但可培养其发生问题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其具备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灵活思考,向全面化人才发展。

四、教学分析

1.培养传统文化学习习惯

使用戏剧教学法的戏剧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对应的语文知识,更能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于戏剧这种艺术形式中培养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素质,除上文所述的两篇课文外,教材中仍存在较多可采用戏剧表演方式展开教学的课文。例如课本中诗人杜甫的诗文,教师于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杜甫进行了解,从而使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对此类知识有相关了解,从而融入知识背景,进而了解杜甫其他作品。例如《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了解传统历史中的爱国主义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语文教材中存在的其他类诗歌、文言文等皆包含作者思想感情,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传统文化的学习习惯,辅助以戏剧教学法,最终使其养成习惯,达成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一目标。

2.营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氛围

知识具有时效性,思想亦是如此,虽教材中所选课文皆为积极向上内容,思想感情亦皆为正向。但学生于搜索相关资料时可能会搜索到其它相关背景资料,因其时效性问题已明显不适合当代氛围与环境,学生应及时对此类思想进行区分。例如封建忠君思想与爱国思想的区分、孝敬父母、尊敬他人与封建环境中的各项人权不平等规则相区分等。教师应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学习氛围,需注意的是应将传统思想与现代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从辩证性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得出客观而科学的结论,学习应学习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与此类优良思想产生共鸣,增强学习实效性的同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保障其思想面貌良好。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其中所蕴含的优良品质值得当今初中生了解与学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适合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知识的同时培养优良品质。戏剧教学方式与戏剧教学法为传统文化教学中较为适合方式,寓教于乐。于戏剧这一艺术过程中穿插知识培养,品德熏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以学生为本,以掌握知识为核心,更好地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法课文
有趣的戏剧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戏剧类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