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集体命题”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2018-02-09吕之磊
吕之磊 张 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强调“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需要我们要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布置就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作业命题权需要一定程度的“下放”,命题作业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语文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集体命题作业,更能突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集体命题”,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
1.“集体命题”有利于“知己”
我们要在预习和复习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集体命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学生集体命题的作业更贴近自身的认知,完成自己命题的作业使学生更具有兴趣和信心,从“要我完成”到“我来命题”,学生会更加注重反馈和交流,实现作业效用的最大化。
预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思考,学生发现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然后设计问题。课前同学之间相互交换命题、解答。同学之间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提交给老师。这样,不仅学生了解到了自己的未知之处,老师的教学也将更有针对性,课堂效率也会因此提高。课前预习的命题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已知”的知识和内容对文本进行初步的理解,对“未知”的内容质疑设题,得到解答后,进而顺利地过渡到对文本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集体命题作业”的过程中,会明确自己的“已知”“未知”,这个学生的“已知”可能是那个学生的“未知”,经过这样的“集体命题”,学生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到了然于胸。然后针对自己“未知”的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训练。解决“未知”后,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去完成更具挑战性的作业。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会更加突出,优秀的学生会更优秀,中等的学生会优秀起来,后进的学生则会逐渐进步。
2.“集体命题”有利于“知彼”
“集体命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与同伴而言,是互通有无,于老师而言,方便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情。
学生在“集体命题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准确地“知己”,还可以更好地“知彼”。命题作业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答题时的审题、作答能力的提高。学生命题时肯定有自己的命题思路,据此可以在课堂思考回答问题或应试时揣度试卷命题人设置问题的意图,从而更准确地理解题意并作出准确的回答。
学生在“集体命题作业”的过程,还会反映出他们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对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教师便不需要再多用时间去反复训练,而是针对学生还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强化练习,进而更好地组织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能更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二、“集体命题”,让“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成为教学新常态
学生“集体命题作业”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学生命题作业毕竟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学生“集体命题作业”,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商讨并确定命题范围和题型,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反复打磨、总结提升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命题作业的实践。
1.师生互动,集体命题
对于命题作业,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无疑是不足的。所以,集体作业命题前,教师与学生要有一定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是指集体命题作业活动前期教师要从题干表述、内容考查、答案设置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集体命题作业前期,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整理素材,确定范围和题型,并适当给出命题作业的样例。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重点,让学生有法可循。
2.生生互动,集体命题
即使有了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学生靠“单打独斗”的方式命题作业还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还要讲求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生之间的合作,即让学生以小组或小团队的形式,互相帮助,相互沟通,来完成作业命题。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依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命题,从而开展既独立又协作互助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可以使作业内化为他们的情感和智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这种合作性的命题作业活动,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地避免传统作业的单一性的缺点。
3.反复打磨,总结提升
为了保证学生集体命题的作业质量,不流于形式,交换做题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开展交流评价活动。
命题的同学要“打磨”命题的作业。首先,命题的同学要熟悉之前确定的命题范围和题型,拟题时,要从题干表述、内容考查、答案设置等方面细致考虑,注意题干表述的准确性,题意指向的明确性,内容考查的适宜性,答案设置的恰当性。交流评价活动时,命题的同学需要解说自己命题的思路与理念,并谈谈自己如此命题和设置答案的理由。
交换做题后,交流评价时,其他同学要“打磨”命题的作业。做题的同学,结合自己做题时的感受,对命题作业的题干表述是否准确,问题指向是否明确;考查内容是否合适,有没有超出范围;答案设置是否恰当等问题作出阐述,并对命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修改建议或意见。通过这样深入的探讨,学生对原先的命题进行反复的“打磨”,直至双方满意。
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反复打磨等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集体命题作业活动的结束。因为,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会对命题作业、所学知识产生一些感悟和体会,甚至可能对学考、高考试题有自己的看法或想法,这对学生来说可是一笔书本上学不到的“财富”。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集体命题作业的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总结出经验和感悟,然后分享交流,从而提升学生集体命题作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