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师爱无悔
2018-02-09王丽丽
◆王丽丽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小学)
2017年的11月13日,我有幸来到了大庆市第十三中学,参加了由大庆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和教育协会联合承办的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践行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主题研讨会。随着七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们的“童心、信心、美心、慧心、匠心、痛心和丹心”的一一再现,我的心被这些可敬的同仁一次一次地震撼着,感动着,因为他们,那些被单一以学习成绩为准则而无情边缘化了的孩子们才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才享受到了有质量的教育,才享受到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教育。
“爱”要有温度,更要有宽度。二年级上学期,我让学生到书店买回了仅有的十几本《成语接龙》,因为大多数没有,我就采取抄写背诵的方法,每天的语文课前,抄写五个接龙成语,效果不错。有书的同学自然很是骄傲地拿着书,看着里面的解释与诱人的其他内容。可几天后,我忽然发现自己放在讲桌上的那本《成语接龙》不见了,到处找遍后,我问了学生,都说没看到。因为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讲桌东西丢失的事情,这次,我就来个认真了。因为毕竟已是入学两年的孩子了,该为自己的行为负点责任了。我利用便捷的翼校通给家长发信息,请求有此书的同学家长写明购书的时间与地点转给老师。很快,所有有书的同学的回执都收到了,不相信孩子,也该相信家长吧?心里告诫自己,一向丢三落四的毛病,一定是被遗弃在哪了?风平浪静的日子,一直走到了这学期的开学初,这天的第一节课,我正常的将教案至于桌上的瞬间,猛然瞥见一张四四方方的小纸块和久违的书,上面似曾相识又难以断定的两行工整的小字:王老师,您好,对不起,当时我拿了这本《成语接龙》,现在还给您。落款是:一个不愿留下姓名的学生。咦,惊喜之余是窃窃的暗喜,喜自己当初判断的准确,喜自己当初沟通方式的得当,喜孩子的健康成长。相隔一年多了,相隔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已忘却了此事了。可这个孩子,就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却在相隔如此久远的,近乎400个日夜后的今天,给老师递上了这张看似虽小却千金难买的小纸条。孩子,谢谢你!你真是了不起!你是老师的骄傲!这将是本学年所有荣誉与奖状中最最纯美的礼物!因为这是一颗冲破重重阻力而追求光明的心;这是一份不怕嘲笑敢于承担昨日错误的勇气;这是一个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自我的魂。下午借批阅生字的时机,友好地问了一句这个一向很有个性的小恬:“是你交给老师的吗?”“她笑了”“我也笑了”悄悄地回敬:“谢谢,我的孩子!”真甜呀,甜透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小庆,这是我2011年送走的学生中又一个特殊的孩子。也是在我的特许下快乐成长的第六个孩子。没有了妈妈温暖的怀抱,没有了可以寻找的甜蜜幸福。人生在世,还有比小小9岁年龄就失去母爱的孩子更苦的吗?当他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就敏感地警觉到与同龄孩子甚远的差距。怎么办?相信付出的回报。更何况并不是一个愚笨的孩子呢?唉,结果一个学期,他均以个位数回报了老师。升入二年级,没有定书,恻隐之心,我一边帮助他买了几本必备的书籍,一边将自己的资料书和练习册等交给了他,并鼓励他好好珍惜,努力学习。然而,因为一年来孩子已养成的不良习惯与妈妈的病故离世,让这个本就不懂事的孩子,更没有了依靠,爸爸每天沉醉于酒中和昏昏的沉睡中,放弃了所有。叔叔、姑姑、爷爷来了,都无济于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自此,每到节日,我总是从家里带来月饼或苹果,当着学生的面送给孩子,又发动全班孩子捐助衣服,鞋子和学习用品,孩子在我们这个有温度的大家庭里一天天的在进步:课堂上,只要有他的发言,总会得到师生不约而同的掌声,上交的作业的次数多了,歪扭的字迹渐渐少了,笑容多了,卷上的分数从个位上升到了十位,计算考试还得了85分呢!时间走到了2016的夏天,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突然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惊讶中得知,他已经辍学在家了,今年爸爸要送他去当兵,他想在走之前来看看我——我柔软的心又被他撞击了一下,但看着他长高的个子,仍那么稚嫩的脸,我还是和他聊了很久,并互加了微信,鼓励祝福他,到了部队,好好磨练,相信自己会成长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的!
爱是相互的,我们在学生身上的付出,其实都是情感的碰撞与交融。我们爱孩子,孩子也爱你。我们付出一个微笑,孩子会回报几十个微笑;我们付出一片爱,会收获更多的爱。每每接过孩子们美术课后小手递过来的一张满是童贞的画,抑或是一个折叠起的小作品,又或是他们用稚嫩语言的倾诉,时时回味,时时感动。
“爱”是素养教育,呵护中成就孩子的明天。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摇篮,一个优良的班集体能激励学生努力向上。因此,每接一个班,我都要采用各种方法,努力加强班集体建设,构建班集体核心,共同维护优良的班集体形象。因为,我就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这是我和孩子们的大家庭,我相信我会教会他们的。不会扫地,但会用小手捡起脚下的纸屑,装进书包中每天都要更换的干净的垃圾袋;不会摆桌子,我就用后面悬挂的钟表教他们以它为中心,尝试着一次次摆放;不会擦黑板,我就手把手的和他们一起擦;不会拖地,那就想怎么托就怎么拖;从进入班级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家”,桌椅是摆放整齐的,桌布是蓝蓝盈盈的,脚下是清清亮亮的,黑板是爽爽无痕的,拖布笤帚撮子水桶是错落有致的,课堂上,站如松,坐如钟,“三个一,头身足”不离口,我要让学生觉得班级这个大的家庭是需要每一个小小的主人用小小的手来爱护的,用一颗颗心来包容的;爱是有魔力的,我要让大部分学生喜欢背着书包走进班级,喜欢同学间的打闹、嬉戏、哭诉,喜欢老师的絮絮叨叨,喜欢眼泪还没擦干的破涕为笑——“习惯成就明天”“态度决定高度”,当孩子们在慢慢地学会中成长起来后,这些就成了他们一生的财富!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教育就是唤醒,唤醒就需要思考。老师面对的是人,是人就有差距,不管你承不承认,也不管你认不认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越来越变得不可捉摸?为什么自己的付出就是得不到该有的回馈?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趋众的心理,我们也有人的弱性,当我们面对着付出了那么多,却依旧如此不堪的学生时,心里的阴霾同样会让我们心力交瘁的——我们愤怒,我们大喊,我们发誓再也不管了。可是,人的良知却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爆发后,在一次次的梦醒时,在接着一声声的长叹中思考,思考为什么我们面对的孩子越来越让我们焦虑,越来越让我们束手无策——苦苦思索与挣扎中“需要与教育”两个字眼闪现了出来,他们给予孩子的仅仅是孩子生存最最基本的“需要”而绝不是“教育”!而这种“需要”被他们坚定的抑或是无奈的定义为“教育”!孩子无论怎样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全部!找到了能让自己再次思考的答案,心中就释然了很多。方法总比困难多,“度孩子”就是“度自己”,先解放自己,让教育回到原点,承若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公正的教育。我将一直这样坚守下去,也许不会决定他们的命运,但却可以影响他们,即使他们学得不好,也不会是自卑的,人格不健全的劣等生,至少他们拥有了做人的尊严。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作为我们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作品呢?让孩子进步、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忘初心”,我们没有辱没教师这个称号,没有辜负三尺讲台磨走的岁月,当6年后的2023年,转身离开时,我会骄傲地说:“不忘初心,人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