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探析
2018-02-09龙开明
◆龙开明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夯沙九年一贯制学校)
多维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回归,这种新思维使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实。本文将与大家分享如何从作者、学生、教师三个视角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一、从作者视角解读,体悟文本情感
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写作风格对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甚至影响着读者是否能正确解读作品。教材中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简介是学生了解作者的途径之一,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教授教会学生知人论世,帮助他们快速而准确的理解文本。同时,教师要通过多途径提高课堂效率,以留足时间为学生们提供作者其他相关作品,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前人对其作品的评论等,这些都有助于读者走进作者心灵、深入理解文本、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
如《丑小鸭》一课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美丽高贵如天鹅,也会有被别人误会、嘲笑、冷落、抛弃的经历,也难免有孤单困苦的时候。但只要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这篇童话事实上可以看作是作者安徒生的自传,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如果教师能够从作者的视角出发,把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作品,那么就不会出现下面这样的问题,比如有个学生读完作品联系现实生活竟说出了这样的感受:有个别儿童受了委屈就要离家出走,是非常不应该的。父母的批评也是爱,我们要学会体验爱。这样的解读显然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不符,教师要加以引导。
二、从学生视角解读,遵循认知规律
语文课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如在教授《风筝》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师: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忽然……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请大家细读这句话,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1:我们可以从“嘣、抖动了一下、极快”这些词中体会到风筝消失地非常快,而“大惊失色”则描绘出孩子们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生2:“千呼万唤”一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孩子们多次大声地呼喊:“风筝别走——快回来——”。
……
在选择教学切入点的时候,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一个画面感比较强的段落,通过让学生分析词语的方法,使他们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正地读懂了这篇文章。
三、从教师视角解读,设计有效方案
教师解读文本时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入手,从分析如何完成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入手,从怎样达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入手,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如何实现入手,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教师要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二度开发,找到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出有效的方案,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积累语言,达到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的目的。
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我预设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语言积累。
老师:同学们,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发现:课文先五次用“战士”来揭示他们,后来四次用“壮士”歌颂他们,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请大家相互讨论来解决问题。
生1:我认为文章写班长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引诱敌人、掩护群众,这是作为一名战斗人员接受的普通的战斗任务。因此,作者写作时用的是“战士”这个词语。后来因为他们准备撤退时,却选择了牺牲自己的道路,这是难能可贵的“壮士”行为。
生2:首先,马宝玉五人有“壮士”般的思想动机。其次,他们有“壮士”般的行为。如他们同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用石头砸敌人,直至砸毁枪支,高呼口号跳下悬崖,表现出了不愿做敌人俘虏的壮士行为。因此,作者用“壮士”来歌颂马宝玉等五人。
从学生们的讨论可知,通过对教师预设问题的探究,他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对五位壮士的歌颂之情,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为了还原文本丰富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从多维视角解读文本,最终目的是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