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策略
2018-02-09◆张莹
◆张 莹
(黑龙江省北安市和平小学)
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生动活泼的,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从课本放大至自然、生活、社会乃至世界。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甚至忽视作业设计,存在着课外作业多抄抄写写,口头作业少;作业内容重复机械,形式单调乏味,目的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兴趣与心理需要,缺少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统一布置作业,自主选择性少;基础知识作业多,缺乏实践应用;等等。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课外作业效果的不佳。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秉承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语文教育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机会,充分发挥课外作业的功能。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目标
1.作业完成的自主化。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民主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精或泛地选择课外作业,或书面或动手,作业更加自主化。
2.作业资源的多样化。课外作业资源丰富多彩,如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资源也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有效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作业资源的多样化层出不穷。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有选择地多渠道学习知识。
3.作业活动的实践性。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书写和机械的重复,要做到读写结合、读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效果,就应突出作业的实践性,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提高能力。
4.作业表现的个性化。个性化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课外作业的个性化,可以体现为做一做,写一写,背一背,演一演……只要能展现自己,就是好的作业形式。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策略
1.开阔视野,联系生活。语文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下功夫。课外作业来源于课本,也来源于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巩固所学知识为原则。如督促学生多看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还可以延伸到网络,教给学生课本中学不到的课外内容,了解时政变化,增强明辨是非能力,获得情操的陶冶。
2.形式多样,设计多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要有新鲜感,在形式上不断更新。结合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要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如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动手制作表达自己爱心的礼物,或者做一件能让妈妈感到的力所能及的事;劳动节时,让学生帮父母做些家务。要根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善于拓宽训练形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进作业中,让他们觉得作业是一种乐趣,并从中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3.梯度设计,因材施教。科学的设计课外作业,要以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为前提,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目的地设计不同难度和梯度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从而发挥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如学过了《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后,可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词语;(3)表演狼和小羊的对话;(4)续编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父母听。能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选择前两项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可完成全部作业。
4.科学评价,爱心传递。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练习,而科学的评价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客观、公正的评判。只要学生努力了,并在学习中获得进步,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表扬。评价的类型不只是对或错,还要有形象性评价、符号性评价、对话性评价、记录性评价等多种形式,或者是作业评价激励用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赞赏、肯定、激励、指导或总结。不管哪种形式,意在激励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好的作业设计,足以使一份教案优秀,也足以使一节语文课变得高质、高效。为此,教师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个性、层次不同、内容有趣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