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高一新生适应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尝试
2018-02-09张文军
◆张文军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
高一新生在原有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初次接触高中教材时,明显感到不适应。对此,教师要结合实际,帮助他们尽可能快速有效地适应学习高中英语的教与学。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处在较低层次,学习英语时,主要以死记硬背,想方设法识记学习内容为主要方式。进入高中,由于教材难度增加,课文篇幅长,量又大,对学生的学习、语言、思维等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学生要有效记住并应用所学内容,只靠死记硬背或找其他途径,一定是既费时又费力。即使记住了,也未必能充分理解和正确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部分中考成绩优良的学生中途掉队,甚至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另外,高一新生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过度,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新阶段,通过英语教学及时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十分必要。进而才有可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即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全面提高和发展。鉴于此,我在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单词识记
单词识记的重要性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之中。但是,单词容易遗忘,需要学生做出刻苦而持久的努力。初中的单词量少,每个单词需要掌握的用法不多,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生词也很有限。而高中教材单词量增加,很多单词需要掌握的意义和词性远远超出了初中阶段,教材或练习中出现的生词更是比比皆是。这就需要学生下大力气去识记单词。对此,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单词的派生、转换和词缀等去识记单词就不能轻视。在单词拼写中强化词性变化的意识,对典型的形近词加以区分,并根据语篇中一定的语法需要,对词缀变化进行归纳总结要常抓不懈。同时,还要把重点单词放在句子、习惯表达、固定短语或短文中去熟读牢记。此外,在平时的练习中,针对不同题型,设计不同练习方式,还要有所侧重。比如,练习完型填空时,注重词义辨析,理解掌握近义词的区别和语用范畴,如spiritual对应material;mental对应physical;island对应mainland;continent对应ocean;right(权利)不等于power(权力)等一些哲学、政治和地理学等范畴内的单词。在书面表达中训练学生用恰当得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较为简单的英语思维输出练习,再将学生的习作编成改错题以集中讲解书面表达中词汇和句式的常见错误,纠正汉式英语思维的表达,逐步实现教会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英语思维之目的。
二、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需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有一定质的提高。泛读和精读是辩证的统一,不可偏废。只有通过广泛的读,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进而提升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初中的阅读文章通常比较简单,只需要理解文章的情节和表层意思。而升入高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但也是很多学生的难点。其共同的障碍是:(1)缺乏应有的天文、地理、中外历史、社会、政治、数理化等常识,导致理解抽象信息和隐含的意思时有障碍。(2)只理解文章的情节而不会推断作者的意图、立场和态度,分不清原因和结果,手段和目的,主旨和细节等。而这两方面正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理解中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抓好学生的单词识记,一方面还要抓好学生抽象思维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段—篇—中心内容”三段式,也就是在泛读时,先让学生用10~1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书面英语概括文中的段落大意,接着用段落大意来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并由此归纳全文的主题。当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请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对照和批阅。在取得基本一致的正确结果后,在个别小组挑选出代表宣读他们的成果,供全班同学分享。之后,再作一些必要的点评和指导。
进入精读环节后,语法、难句、长句,包括跨文化意识等方面是教学的重点。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尽量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在讲解语法中不要大量使用学生未听过的专业术语,一次介绍一两个,不要让学生觉得高中和初中的语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或距离而产生陌生感和畏惧感。以教材为本,从教材原句着手,分析讲解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语法,再从教材中选出类似的用法和句子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练习,尽可能找到更多的句子补充强化。讲解重难点内容时,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多次重复和练习。重难点不宜一次讲得过多,关键在于理解和会用。讲一大堆不会用的,不如只讲一个会用的,做到少而精。采用双语教学,除了有必要用英语的地方,如果用中文解释能让学生更明白,更清楚,不一定非要用英语去上完一整堂课。等学生适应了高中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常用语或术语,并熟悉了教材的编排规律,再慢慢增加用英语进行的讲解。适时提问学生一些问题,若遇到回答错误,不要打断学生回答,要给学生机会讲英语。回答完以后,再委婉地更正错误。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又不会打击他们讲英语的积极性。这对于条件差的偏远地区的学生更为必要。再则,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创设情景,使教材内容情景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环境实践中,获得多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习得语言。
采取上述方法步骤,主要是结合本地教学资源和环境,以及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而进行的尝试,目的就是引领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并养成习惯。经过一到两个单元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就能基本适应。
归根结底,语言文字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为依存,相辅相成。思维是大脑的功能,语言文字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脱离了思维的语言文字,也不存在没有语言文字的纯粹思维。思维借助语言文字来体现思维的内容,而语言文字则是经过思维的过滤加工,使得表达更有逻辑和理性,并使得语言文字丰富饱满,多姿多彩。学习一门外语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语言文字与思维相识相知,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和提高,进而共同发挥作用。认识到思维和语言文字的关系和本质,就需要我们依照语言学习中的一般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思考和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去引领学生认知和应用英语,经过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进而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并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成长。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和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和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了解语言和思维的本质关系并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基础和语言环境,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好高中阶段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