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18-02-09刘义锋李全秀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梯形自学课本

◆刘义锋 李全秀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昭阳街道中心小学)

一、训练数学语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师认为是浪费时间,认为太可惜,认为用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目,有些教师担心教学时间来不及,认为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殊不知,这些“浪费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寻求时间短、效率高的形式。如同桌说、小组说、指名说等方式。如有一节课是二年级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根据教材编排,教师先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的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先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教师请学生单独发言,二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教师注意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再问:“这道题怎样算?用你的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然后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怎样算。”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这样的引导,前后两次争取了大部分学生说话的时间。并安排他们说的空间,如同桌说、小组说和个别说。而且,在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再如,在教授“认识梯形”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梯形,然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梯形,再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梯形的特点,最后点名发言。教师要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倾听学生的叙述,及时反馈信息,随时纠正错误,补充不完整、不全面的部分,使他们逐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慢慢地会使用数学语言了。

二、反复阅读推敲

当阅读一个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合的准确含义,反复咀嚼、仔细推敲每一个关键的词语,明确关键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字词句或符号中揭示其本质属性,加深理解。例如:“除”和“除以”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相反。还有,认识三角形时,“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学生应正确理解“首尾顺次连接”的含义。还有,课本中框出的总结性文字和有关的“底注”等教材的“注解”部分,都需要认真阅读,才能灵活的掌握有关知识。教学中,当学生试图理解一个概念、定律、公式或数学材料时,必须引导其对每个句子、术语和数学符号反复阅读,细致分析,才可能领会其内涵和含义;否则,学生就无法展开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数学语言的表述形式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关系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多读、多思。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有效描述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多思中有效的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鼓励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形成思维习惯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双边活动。学生只有学会问,质疑问难,才能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敢于对老师质疑问难。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留出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思维意识。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课本或课堂教学小节后的一段时间,采用先学后问或练后再问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本后提问。自学的内容都是新知识,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这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内容,这时也是激发学生提问的好时机。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本,掌握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除了书上的推导方法,你还能想出其它办法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实践。加强训练,注意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梯形自学课本
玩转梯形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梯形达人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梯形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