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合:任务群教学的尝试

2018-02-09陈子卫

中学语文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语文

陈子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标修订组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将其作为载体。那么,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如何实施任务群教学?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为例,谈谈从单元整合入手实施任务群教学的尝试。

一、什么是学习任务群

《修订课标》在“课程结构”一章中提出,“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北师大教授王宁将“学习任务群”定义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组织起来的真实情境课程系列”。可见,学习任务群是课程组织的方式。王宁教授进一步解释为,“学习内容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过程是任务群设计不可缺少的项目。”

从教学视角来看,“学习任务群”超越了以往单篇教学的思维范式,更加注重语文学习的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任务”是师生为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在多样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的言语实践活动。每个任务也是一个学习项目,多个学习项目有机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任务群。因此,基于任务群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以项目学习为基础的言语实践活动。王宁教授指出,“任务群的构建不以知识点的系统与完整为最终目的,而以养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总目标。”她对比了任务群与以往课程的相同与不同: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以训练为纲,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进行分解训练。

二、整合对于任务群教学的意义

所谓“整合”,就是整理、组合。“单元整合”即是突破“单篇讲深、讲透”的教学现实,将语文教材各单元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整理和有机组合,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语言文字问题解决情境,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

1.整合是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

《修订课标》提出,“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修订课标在其余部分也多次提到 “整合”:课程内容方面,要“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学建议方面,“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围绕核心素养,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编写建议方面,“要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群的组合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

2.整合是任务群教学的方法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其语文生活基本都是多文本、多情境、多样化的,是高度整合的。任务群教学,需要建设整合式的语文学习生态,将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过程,设计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言语实践活动,并采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以戏剧单元教学为例,经验丰富的老师并不会让学生只读文学剧本,还会读剧评文章,读知名演员的演出体会,进而让学生通过改编课本剧、观看戏剧、集体排演等,多角度、全方位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从而理解人生与社会。这样的单元整合教学,已经超越文体而走向基于素养的问题解决。

3.整合是任务群教学变革的理路

《修订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避免陷入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单元整合”以教材中一个单元为一个意义板块,在整合教材资源及课外资源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学习活动,能减少学习“教材课文”的时间,增加言语实践活动的时间,实现从单篇教学走向多文本教学、专题教学的可能,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大量阅读、深入阅读、自主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单元整合有助于化解阅读教学中长期和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这一顽症。

三、单元整合的实施

1.整合的路径

(1)从文体入手整合

必修二第一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类散文:《荷塘月色》》以精彩的写景状物闻名,作者用精美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故都的秋》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味,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洋溢在字里行间;《囚绿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写出了景物的“灵性”。围绕“赏析写景、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的单元目标,我要求学生以批注式阅读方式整体预习这3篇课文:写了那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为什么写这些景物?怎样写这些景物的?在鉴赏课文时,通过对景物描写的鉴赏,在理清课文写景状物线索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线索,进而把握作品中的情感、作家的情志与心怀。3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推送了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挺拔之姿》(朱以撒,2017 天津卷)、《湖殇》(熊久红,2016 上海卷)、《云和梯田》(张抗抗,2015 天津卷)、《太湖碎锦》(范烟桥,2015 四川卷)、《听雨》(叶延滨,2014 全国卷)、《浣花草堂》(黄裳,2014山东卷)一组7篇文章,让学生批注式阅读,披文以入情,感悟写景抒情散文鉴赏要领。

从文体入手进行单元整合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体裁特征,感受形象和艺术魅力。如必修五第一单元学习小说,就可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贯中)、《边城》(沈从文)、《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荷花淀》(孙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等5篇小说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读,在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里,发现小说的情节、主题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再如将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姜夔的《扬州慢》、周邦彦的《苏幕遮》放到一起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握婉约词的风格。

(2)从主题入手整合

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卫风·氓》中的女子是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美好形象,学习后我补充了《卫风·硕人》《郑风·有女同车》《周南·桃夭》,让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共同探讨《诗经》中的女性美。《氓》写的是古代劳动妇女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以及爱情破灭之后决绝地走向新生的故事,而同为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孔雀东南飞》则借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寄托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教学时我推送了乐府民歌《陌上桑》、秦观的词《鹊桥仙》,以及电影剧本《魂断蓝桥》《廊桥遗梦》将文本让学生一起阅读,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爱情与婚姻。

从主题入手进行单元整合有助于学生领悟作品内涵,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例如,把屈原的《离骚》《湘夫人》《国殇》、杜甫的《蜀相》《阁夜》、陆游的《书愤》放在一起学习,形成爱国诗歌专题;把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放在一起,形成史论专题;把《鸿门宴》《项羽之死》《廉颇蔺相如列传》放在一起,形成《史记》阅读专题。

(3)从作家入手整合

必修二第三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其中《赤壁赋》的作者苏轼乃千古大家,学生也喜欢阅读其诗文。教学时,我将《赤壁赋》和必修四中的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做了链接和扩展,同时学习了苏轼的《后赤壁赋》,并把《从道家思想看苏轼的人生历程和处世之道》(高安琪)、《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王基伦)、《苏轼晚年诗歌中的道教环境分析》(安丽霞)3篇文本推送给学生,以增加阅读类型和角度,便于学生有态度地关照苏轼的现代价值。命制单元检测试题时,论述类文本我选择了章培恒、骆玉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苏轼的散文创作》,文学类文本选择了林语堂《苏东坡传:赤壁赋》,实用类文本选择了《北京晚报:中秋闲说苏东坡》(2017年9月28日),文言文选择了《宋史》列传第九十七“苏轼”,古代诗歌选择了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从作家入手整合有助于学生突破阅读难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把握代表作家的艺术风格。例如,学习《荷塘月色》,可补充阅读朱自清的 《一封信》《哪里走》和陈竹隐的 《忆佩弦》,以理解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学习《故都的秋》,可补充阅读其姊妹篇《北平的四季》,以理解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特殊情感。再如,把李白的《古风》(西上莲花山)《越中览古》《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赠孟浩然》《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放到一起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握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4)从考点入手整合

必修二第一单元《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情景交融、对比、反衬三种手法运用极妙,这些表达技巧也是高考诗歌鉴赏常考考点。教学中,我补充了阮籍的《咏怀诗(其一)》,“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四句既情景交融:选取“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意象,营造出寂静凄清之境,抒写了自己的孤独苦闷之情,含蓄不尽,意味无穷;又以动衬静:风吹月鉴、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了环境的寂静凄清、人的忧思伤心。补充了左思的《咏史诗(其三)》,诗歌对比有力: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再以世家高位的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又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白首浩叹的冯唐,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递深入,情感也自沉郁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

从考点入手进行单元整合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艺术表现力。比如赏析语言风格,可以把《登高》《咏怀古迹(其一)》《秋兴(其一)》以及《送元二使安西》《出塞》等诗歌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沉郁顿挫”,什么是“清新自然”,什么是“悲壮慷慨”等。

2.整合的方式

(1)整合学习情境

整合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设置了“中国古诗的发展脉络”“中国古诗的形式分类”“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三个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走入必修二第二单元;学习《诗经》时,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已经学过或学生较为熟悉的《诗经》篇目:《关雎》《蒹葭》《子衿》《桃夭》《黍离》等,然后举例介绍了《诗经》“六艺”,为学生把握《氓》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之妙以及《采薇》为何从“采薇”写起做铺垫;在学习《离骚》时,我先由“四面楚歌”引出楚辞,再例举《垓下歌》《大风歌》让学生感受楚辞的文体特征,然后阅读《屈原贾生列传》中的片段,帮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为学生理解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的“不悔”与“悔”、“怨”与“独好”的情感做铺垫。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才能习得。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群教学,起点应在于创设言语情境和任务,引发学生的言语行为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元整合首先意味着学习情境的整合。

(2)整合学习内容

整合学习内容的最有效操作是精心设计核心问题,以提高阅读鉴赏效率。围绕必修二第二单元“理解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技巧”的单元教学目标,在补充学习诗歌《诗经·陈风·月出》时,我设计了“女子之美在何处”“主要手法及作用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外表美(容颜姣好,身材苗条)、气质美(举止从容,性情安静);起兴(以月色之美引出女子之美,月色皎洁,女子娇美;营造出旷远迷离的意境,月光朦胧,心情惆怅,月色无边,愁思无尽,意境旷远而迷离)。在补充学习屈原的《橘颂》时,我设计了“橘树之美在何处”“主要手法及作用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斑斓夺目的外表美(叶绿花白,生机蓬勃;刺尖果圆,美而坚强;色彩斑斓,灿烂夺目;外纯内洁,美而脱俗)、坚定不移的精神美(志向坚定,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纯洁无私);托物言志(借赞美橘树的叶绿花白、枝茂果圆,表达对内美外修人格的赞美;借赞美橘树“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秉德无私”的本性,表达以橘树为师表的志向;以物写人,赋予橘树“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文化内涵,为后人所效法;托物言志,开创咏物诗先河)。

任何一篇文章,几乎都可以设计出众多贴合于文本的问题。单独看这些问题都是符合文本内容的,但如果缺少整合,每一个独立设计的好问题,并不一定符合教学的内容,不必然能实现单元的目标,而且容易失之繁、多,耗费有限的学习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元整合核心的是学习内容的整合。

(3)整合学习方法

必修二第二单元学习先秦两汉南北朝诗歌,需要注意反复吟咏,需要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的独创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涉江采芙蓉》与《归园田居》进行对比阅读,看五言诗文人写作技巧的发展;将《短歌行》与《长歌行》进行写作形式的比较,为加深对《短歌行》用典的理解,又补充了《诗经》中的《子衿》《鹿鸣》。

“文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主要是“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这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自读与讲读、单篇学习与比较学习、赏析与批评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单元整合同时意味着学习方法的整合。

(4)整合学习资源

实施任务群教学,还需要整合学习资源。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但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这需要教师有效利用教材,为学生而教,为开放而教,以多种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譬如学习了《采薇》后,我补充了《秦风·无衣》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对重章叠句的理解;补充了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对古诗词中卫国与思乡矛盾情感的理解。学习了《离骚》后,我补充了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幽兰操》(兰之猗猗)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对香草美人以比君子的比兴手法的理解。学习了《迢迢牵牛星》后,我补充了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对叠词之妙的理解;补充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对借神话写爱情写法的理解。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