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默读能力的实践探究

2018-02-09陈泽红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语文

陈泽红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默读目标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本文从增强默读意识、给予方法指导、合理因材施教、开展默读教学和积极反思提升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增强默读意识,一气呵成读文章

单纯默读一篇中等长度的文章一般需要3-5分钟,如果涉及生词,需要边查边读;涉及旁批和思路,需要边思边写,所以在教学中,我优化教学设计,在学习中长篇幅的课文时,首选默读;在朗读前先进行默读,扫清文字障碍;在课文的重点和疑难处进行默读,让学生充分思考等,保障默读的时间,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和课堂。

例如,统编本七年级上册收录了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几乎任何版本的教材都有收录的文章,十分符合单元主题“校园之美”,了解不同时代的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从单元能力主线来看,要求学生默读时,一气读完全文,不出声,不回看,体验阅读的完整性和速度,并且在阅读中把握文章大意和关键语句。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课上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带着思考探究的问题一进行默读,在问题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百草园生活的“自由自在”:短墙根的趣味,美女蛇的传说和雪地里的捕鸟,这与百草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的第二段描写非常精彩细腻,适宜让学生借鉴第一单元学习的赏析写景的方法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体会,这在课后的拓展积累中也有所体现。

二、给予方法指导,圈点勾画提质量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开展默读教学的前提。学生如果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去读出学习的重点,就会落入无处入手、事倍功半的窘境。针对不同的文章体裁和阅读目的,教师进行适宜的方法指导,比如,默读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重点段落,建议学生反复默读,对蕴意深远的语句进行揣摩;默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文本,建议学生筛选信息,提取关键词,得出文章主旨和线索;默读的目的是记忆,尤其是说明文,建议学生关注数据信息,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等,给学生一个切入点或突破口,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默读状态,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到位。默读时,我引导学生手眼并用,圈点勾画,读思结合,用“○”标出关键词语,用“…”标出生僻字词,用“?”提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疑惑,用“!”表示存在较多感想或情感升华的地方,用“—”标出重点句子等,使得学生能静下心来,深入地研读文本,从“知道了什么”到“想到了什么”到“提出为什么”,达到批判和创新的高度,逐步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这是教师的讲授,甚至合作学习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比如:《纪念白求恩》是七年级上册“生命之舟”主体单元的教读课文。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精炼,线索清晰,十分适合做圈点勾画的练习。文章的排比手法运用较多,文章最后的排比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点出了白求恩大夫的伟大品格,可作为文章的精华语句标出,细细研读和仿写。文章是非常典型的“叙述—议论—抒情”,可以让学生圈出相应内容,文章的第二段有对白求恩精神和反面典型的双重描写,可指导学生用双色笔区分对比,以现实的针对性烘托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三、合理因材施教,注重摘录积累

课文不仅承载了语文知识和内容,也是提升语文素养和情感陶冶的重要媒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题材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将小说、散文、童话、说明文、戏剧等编排在内,篇幅长短不一。因此,在阅读时,为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文体和学习目标,默读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记叙文抓好六要素,散文强调“形散神不散”、小说从三要素入手、说明文注重说明顺序,议论文分析作者观点等,这样才能因文制宜、以文定学,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篇文章中,默读方式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对读的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优化,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等默读方式可以在同一文本中出现。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是“生命之趣”,选取了郑振铎的《猫》一文。作者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记述了三次“得猫—养猫—失猫”的经历,我就指导学生根据“思考探究”中的表哥要求,一边默读,一边圈画摘录文章的关键描写语句,横向对比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变化,体会生命的价值和对人性的思考,属重点突破型默读;梁秋实的《鸟》为散文,在默读时,学生以“我爱鸟”为线索,用线条标出作者描写“笼中鸟”、“自由之鸟”和“鸟的悲苦”的语句,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串通起文章的结构特色,得出文章的主旨,属于思考型默读;蒲松龄的《狼》为文言文小说,学生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我将此文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在第二课时,速读课文,用批注的方法梳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情节,思路清晰,结构条理,圈画有关于狼和屠户的句子,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表达要勇于坏人做斗争的情感;康德拉·劳伦兹的《动物笑谈》是本单元的自读课文,为科普作品,作者以风趣的语言描述了进行动物科学实验的事例,以及和动物友好相处的生活细节,文章可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式,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勾画摘录出重点语句,把握作者喜爱和欣赏动物的情感态度,提炼尊重生命的写作主旨,属梳理型默读。

四、设置关键问题,难点各个击破

每一篇文章都有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特点,默读时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文章资料有利于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文本。背景资料有的来源于课文的注释或阅读提示,有的则需要教师整理,做成PPT给学生展示,有时还可以把收集资料作为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由于默读时间较长,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我就设置一些关键问题,为学生的默读提供关注点,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淡化。此外,在课堂的开始即进入默读也不失为一种缓解学生浮躁心情的方法,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默读并不受篇幅长短的约束,对于情感深沉、寓意深远的文章,需要重点研读、理解的段落也适合学生默读,不会拘泥于表面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中常见的阅读方法,但并不一定适宜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文本,对文章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借助声音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出来,动静相宜的组合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促成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此类方法同样适用于小组合作前的独立思考等。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小学的过渡期,学习积极性高,注意力有所提升,但自觉性较差,教师不必用严苛的默读标准去衡量学生,兴趣引导,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默读的规范性上,做到读前有计划,读时有方法,读后有反思,为八九年级的默读学习打下基础。

五、积极反思提升,提升阅读速度

默读中,有的学生速度不达标,原因之一是学生的默读行为不规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默读行为,心读或逐字逐句默读则不易被发现。对于七年级学生,我进行默读示范,指导学生控制文本和眼睛的距离,扩大知觉广度,以此词为单位,使用视读的方式进行默读,随着训练的开展,学生的默读速度会有明显的提升。

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之翼”,涉及的体裁有童话、诗歌、神话和语言,引人遐想,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在教读课文《皇帝的新装》时,我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默读课文。课堂上,我要求快速阅读,记录阅读的时间,争取在5分钟内完成,检验学生的阅读速度,并简要分析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等等。然后,课堂的重点可以转移到预习工作中有所准备的分角色朗读或按照文章结构复述情节,理解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良好的默读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选择教材中适宜默读训练的篇章或段落,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指导。在默读时,教室内应该保持安静,如果个别学生坐不住,我就单独进行方法指导和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对默读的兴趣;教师要适度地半扶半放,在默读之前,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去读,即使教师在学生默读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教学思路,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默读过程,避免截断学生的个性思维。默读结束,教师要根据阅读清单进行问答或小组讨论,检验读的效果,及时从方法、速度、效果、习惯等方面及时反馈评价,提高默读的有效性。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通常重朗读而轻默读,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默读也是重要手段。朗读和默读并不矛盾,默读的速度优势和朗读的感官刺激,二者的有效结合会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文章的构思和资料收集阶段,笔者发现默读与语文课堂的相关文献较少,是教学研究领域有待开发的沃土。默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时间和经历的投入,效果会愈发明显。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研究心得,用默读改变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