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叙文“体验式”教学的展开
2018-02-09施泽红
施泽红
记叙文是一种特别文体形式,主要以人物经历及事物发展变化进程作为内容,反映生活。关于作者的感情思想并不是直言描绘的,而是蕴含在生动形象的事件材料中。读者需要把握这一文体特征,才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由于记叙文充斥着读者的生活情感体验,像是一篇有关体验的日记描写。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学生能够产生一种体验的冲动,想象自己正站在作者站过的情境中,经历眼前的事情。依据这一心理,教师可进行语文记叙文“体验式”教学。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对作者笔下的故事情节进行情感体验;或者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对作者所状之物进行观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假设,运用联想对不可经历之事做一番内心头脑的体验。
一、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实现记叙文“体验式”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章都是作者依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发乎于情,而写成的。作为读者并没有亲历作者所历,所以,便与作者隔着空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使学生无法深刻地体悟到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感情,甚至对作者记叙的一些自己的行为也觉得难以理解。由于隔着这种空间距离,学生会表现出“隔岸观火”的态度,阅读仿佛是在看热闹,并不能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因此,教师要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缩短学生与作者的这种空间距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实现对记叙文的阅读。
以鲁迅的《藤野先生》为例,这是一篇结合叙事倾向于记人的记叙文。在记叙上,主要围绕时间、地点、事件的发生顺序进行。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研读、分层,具体概括每一部分的表达内容。例如有学生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1-3)为一部分,主要说明鲁迅在东京的状况,叙述作者的思想情绪状态;(4-35)为第二部分,主要是写与藤野相识于仙台,其高尚品质深深吸引着鲁迅;(36段到最后)为第三部分,表达自己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关于这篇文章,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藤野先生的品质。但是读者的学生并没有亲历藤野先生的课堂,所以很难理解或看到藤野先生的身上所具备的人格闪光点。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现情境,在场景的体验中对藤野先生的品格进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读第二部分,综合藤野先生的行为、动作、举止,画出自己认为的藤野先生的样子:瘦黑,胡须像一个八字、戴一副具有文人气息的眼镜、常常用胳膊挟一堆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时虽然缓慢,但是顿挫有致,节俭,冬天总会穿一件寒颤颤的旧外套。一位不拘小节、生活俭朴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为了让学生更加接近藤野先生,感受他的品格,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深切怀念他,教师还可让学生分场景将有关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事情表演出来,如:藤野先生为作者改讲义,并为其纠正解剖图,关注作者的解剖实习,并放下教师的身份,向作者求教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经过对场景的表演,学生读者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藤野先生。
二、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实现记叙文“体验式”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近年来越来愈多地被应用在教学中。这也意味着许多教师已经破除旧的教学观念,不再使教学单一的封闭在文字的学习中,更多的是结合多媒体具有的影音传递效果,进行图像与文字互相呈现。记叙文比较偏向于对人物、事件、风景、事物的描摹,很具有直观性的效果,所以很适合应用多媒体进行呈现。因此,为了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获得视觉的冲击,实现强烈的感情体验,教师可以选用多媒体,将其应用到记叙文教学中。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为例,这是茅以升所写的一篇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赵州桥、卢沟桥的描绘,展现了中国石拱桥的有关发展变化。这篇文章语言极为准确,而具有严密性,但由于语言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并不能深刻的感受到拱桥的壮观,技艺的精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石拱桥的纪录片,让学生结合影像,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从而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利用想象假设的方式,实现记叙文“体验式”教学
虽然初中学生喜欢憧憬未来,但是对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仍旧缺乏一种客观的想象力。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对学生生活可能形成的引导仍然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发掘教材篇章对学生人生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篇章之后进行想象假设,想象或假设在未来某个时候,作者所叙述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该怎么办,除了像作者这样做,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大部分学生都沉浸在父亲为“我”买橘的场景中。为了让学生进行情感迁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假设:“如果未来某一天,同学们工作了,你们的父母也要到车站送你怎么办?他们会不会在你临行前为你买橘子?”有些学生说:“时代已经变迁了,未来买东西将会很方便。而且未来的交通监管会更严,会处罚攀登、钻铁道等现象。”还有学生说:“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家家户户的冰箱都会储存很多水果,临行前,父母只需将橘子从冰箱里拿出来,不必费力去街上买”,这种假设和想象使学生联想到自己父母的爱,得到一种未来某一时刻的体验。
作者在进行记叙文书写的时候,将自己的经历过的事件,遇到的人物,所认识的事物描绘出来,文字语言赋予这些以形体,但是语言并不具备形象的物质特征,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应,所以,教师要进行“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