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游园不值》教学谈

2018-02-09秦素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不值园主苍苔

◆秦素玲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深处,层层开启语言的秘境,与语文对话、与作家对话、与历史和现实对话,以此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正是引领孩子们进行多重对话的典范之作,那么,如何引领孩子们体会诗人“从冷寂中写出繁华”呢?如何引领孩子们从“关不住”中体会到春意的活跃呢?如何引领孩子们从“出墙的红杏”中体会到“新生力量”呢?

一、在辩论中关注个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之从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会等待。”的确,多一些等待,多一些耐心,或能捕捉到更好的生成性资源和机会,或能邂逅到更美的课堂风景,从而和孩子们一道走进语文的深处“郁郁乎文哉”。

以下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游园不值》中的一段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第一句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是什么意思呢?

生1:我认为意思大概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生2:我认为这句诗意思是说,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

生3:我认为诗句意思是作者自己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别让木底鞋把它踩坏了。

究竟是谁爱惜苍苔呢?面对孩子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该怎么办呢?是按照教参的理解“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立即下结论“学生1”是正确的,还是鼓励孩子们各抒己见,充分说出不同的见解以及见解后的原因?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因为,知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在合作、讨论、交流、探究中所折射出的思维之光和创新之光才是更加重要的,其过程中情感与情感的交融、观点与观点的碰撞、经验与思想的交流,才能构筑起更加摇曳生姿的学习时空,而这,恰恰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过程。

鉴于此,教师面对两种“声音”,应该多等一等,不急于结论,不急于“盖棺论定”,而应让孩子们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或者查字典,找资料,合作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和思考,把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派,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辩论,或从主人爱惜绿绿的苍苔怕人把它踩坏的角度出发,或从花园里的苍苔和花园外的苍苔的角度出发,或从园主的角度出发,或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主人紧闭园门构不成爱惜苍苔的原因,爱惜苍苔的恰恰是诗人自己”等富有哲理的观点一一呈现,其中的对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碰撞、交流和认同中,孩子们的眼界在洞开,情感的翅膀在飞翔,心灵的触角延伸到了更远处。

二、在比较中品词赏句,提升语文素养

听过好几节《游园不值》的公开课,不论是哪个老师,都绕不过这样的问题:把“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扣”换成“敲”好吗?为什么?好多教师都通过唐朝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炼字”的故事引入,都把这篇古诗的重点落在了对“扣”字的理解与解读上。

犹记得,当年我引领学生对“扣”字进行解读的过程:

师:同学们,“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扣”的意思是——

生:敲。

师:哦,既然“扣”就是“敲”的意思,那为什么唐朝的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现在,我们把“敲”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好不好?读——“小敲柴扉久不开”。

生1:我觉得,既然前面有一个“小”字,在这里就不能用“敲”字,否则就是前后矛盾。

生2:对,“小扣”就是轻轻的敲,如果直接用“敲”,给人的感觉就是重重地敲,所以,“扣”比“敲”好。

师:我想起一个成语那叫扣人心弦,一个“扣”写出了对园主人的——

生:尊重。

师:写出了对春天的——

生:喜爱。

师:对春天的——

生:怜惜。

师:大家都说得有道理,对,一个“扣”字竟然包含着这么深的心思和情感,竟然“怕打扰了春天”,竟然体现出了春天的恬静。嗯,大家都了不起,我们该为这样的“斟酌词句”的精神而鼓掌……

引领孩子们在诸如“扣”这样的关键词和细微处反复品味,并且与“敲”字反复比较,在文字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反复揣摩,是训练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培元固本”的策略之一。就《游园不值》而言,不仅仅是“扣”字,其他诸如“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关”字,“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出”字,都可以通过“换字”的方式,让孩子们“比一比、读一读、想一想”,或在比较中恍然大悟,或在比较中醍醐灌顶,或在比较中思路渐开,“终会看到壮硕野性的言语生命的崭露头角。”

三、在拓展中开阔视域,提高语文素养

上文中提到,“扣”字的教学运用到了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这样的引入或拓展表明,语文教学不该“闭门造车”,不该拘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原地踏步,而应“基于教材而超于教材”,应该积极地引用更合适的与之相关的资源滋补于课堂教学,以此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

1.读一读《雪夜访戴不遇》(课件出示: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再读读《游园不值》,看看你有怎样的发现?

2.“一枝红杏出墙来”仅仅意味着“红杏”出墙吗?有没有别的寓意?读读陆游《剑南诗稿》中的语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比一比,进一步体会“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的万千景象。

3.“游园虽不值”,但因为“一枝红杏出墙来”而“值”了,不遇中有遇,更“值得”了,生活中还有那些“没有遇到”却同样“不虚此行”的事例,结合实际或查阅资料和同学们分享。

好的教师应该“走出自我欣赏的陷阱,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上述设计的确把孩子们的探究、思考等放在了“首位”,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学习局面,必将让孩子们有多种选择,也必将有多重收获。想想:由原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过渡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入园?”学生的思维必将冲出一个狭隘的关口:原来,语文就可以在这样的“藕断丝连”的深处,“一隅”连着“一隅”,彼此呼应,“同生共长”。而最后从“不遇”到“遇”,从“不值”到“值”的讨论和探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活泼泼地洞开了孩子们的多重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把教参对诗句的分析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引领孩子们有多重理解、有个体感悟,有多元解读;不是在单一的词句中反复打转转,而是和其他词句的反复对比品味中发现语文的广博、发现语文的绚丽;不是亦步亦趋地限制对话的范围,而是扩大对话的范围,让孩子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1]虞大明.让课堂住进孩子的心里[J].小学语文教学,2015,(10) :1.

[2]潘新和.牧羊言语生命的“野性”[J].粤海风,2005,(01) :13.

猜你喜欢

不值园主苍苔
“不值”,我们还要写吗
没有口袋的衣服不值一穿
药王谷石林
言情休息站
飞蝶说
言情休息站
五毛特效
韩国未婚男女认同花钱吃饭最不值
还原
生活的三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