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2018-02-09陈明非
◆陈明非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孔子曾对学生颜渊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对教育对象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不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新鲜”话题,而是教育工作者一以贯之研究的重要内容。
新的教育科技发展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要求教学方法必须既能传承又能突破和创新。因此,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应该是动态和发展的永恒。
一、实践应用性的情境构建
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太可能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化的实践。比如,计算向一个水池注水或放水需要多长时间,把小学生带到游泳池或池塘去实际测量计算就不太现实。那么怎么样能使学生的思维与生活的实际关联起来?为学生构建应用性的情境就是较好的方法。
如在讲到多边形面积这一部分知识时,我编辑了一个视频:一个乡村要完成退耕还林(镜头中是广阔的农田),一些农民面对农田在田埂间测量(画面改为从空中俯视),可是农田是个不规则的形状(农民们发愁的镜头),到底要买多少树苗呢?画面将农田变化为一个多边形图形,标出一个大问号——这个情境就将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具体的实践需要关联了起来。
二、通过故事情节导入实践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而故事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与所教知识相关联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既能调动起学生们对知识的兴趣,又能使知识与生活进行关联。
比如,在讲倍数和因数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农民被巴依老爷克扣了粮食,巴依老爷说给他一个围棋盘那么多的种子,可连两天都不够吃。阿凡提就去找巴依老爷:我们不要那么多,你只要在棋盘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每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第三个格子放4粒……每个格子都比前一个翻倍就行。巴依老爷觉得这个合算,就答应了。可没想到,最后,自己家所有的粮食都不够。为什么巴依老爷被阿凡提战胜了?因为他不会用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
三、使用任务驱动自主实践
有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性比较强,也比较适合小学生动手操作。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应尽可能想办法让他们主动去动手体验。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生活应用价值和具体的应用方法就会建立比较直观、感性的认知,对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非常有效。
比如,教“可能性”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爸爸和朋友一起喝酒,规定了一个酒令。从一个纸盒子里摸彩球,谁摸到相应颜色的彩球谁就喝酒。如果让你来帮助他们做这个设备,你能让爸爸少喝点酒吗?这个任务,其实就是课前的预习实践体验,学生们可通过课本上知识的预习完成这个任务。既完成了预习,又体验了知识应用。
四、将教学内容生活实践化
不少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们学的时候,通常是纠结在纸面的数值上。这样学起来,一方面,兴趣度比较低;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最终就是把自己练成了“计算器”。因而,在这些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将纸面的知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内容。
如“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我就将小数乘法试题换成了“妈妈购物”这一实际生活:我和妈妈到超市去购物,买了5支铅笔、3块橡皮,还有2斤黄豆……妈妈怕带的钱不够用,想先算算这些东西要多少钱。可是这些物品的价格都不是整数,铅笔是0.8元一支、橡皮是1.2元一块、黄豆是2.4元一斤……你能帮妈妈快速算出多少钱吗
五、组织数学实践应用活动
如果有条件的话,让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来体验数学、实践数学是培养他们实践应用能力的高效形式。通常,我们可以把数学实践应用活动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前一种便于操作,可以经常组织,后一种利于感性体验,可以借机而为。
如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时,教师为了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直观立体感,可以让他们用硬卡纸、剪刀、胶水等在课堂上亲自设计制作一些纸盒。如铅笔盒、存钱盒等,既练习了画平面图,又练习了实践(比平面图多粘合部分),为了提升兴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美化一下自己的作品。
再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做卫生公益活动。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社区的平面图,让学生们算一下,每个人负责清扫多大面积?这就训练了他们多边形计算的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需要来设计。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实践力培养来说,教师应把握他们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既抓住过程和内容的实践性,又要使教学过程具有开放、灵活、趣味等特性。
[1]张正玮.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8).
[2]曾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J].小作家选刊,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