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18-02-09尤晓洁
◆尤晓洁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滨江小学)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教学的重要性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数学是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应当从小抓起。对于数学老师而言,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可塑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授课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分析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不良学习习惯。最普遍的问题包括:书写字迹过于潦草,在书写后,学生可能分辨不清自己的字迹;在计算时不注意单位换算为题,如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以及厘米问题,许多学生在计算10dm-1cm时,可能会将答案误算为1cm;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小数点单位问题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审题时十分粗心,在检查作业时也不用心思考,导致将简单的题目计算错误;也有部分学生在发现错题后即使进行了修改,但不会去思考错误背后的原因,导致同样的错误今后还会再犯许多次。
除此之外,在课前的预习,上课教学以及课后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反映出较多的不良习惯。如预习不够认真,只是随意地将下一章知识翻阅一遍,没有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无法起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也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走神,不仅影响了周边的同学,也对教师的授课进度造成影响。在复习环节中,有些学生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课后作业,而是采取抄写答案的形式应付过关。这些不良的行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数学老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解题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分析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在正式课堂开始之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事先阅读,结合以往的知识来理解未来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在哪些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欠缺,从而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解决预习过程留下的问题。数学是一门知识十分连贯,系统化较强的学科。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顾复习,也能够对新知识有所感悟,加强书本前后知识理解的连贯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领会预习的重要性。如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如书本笔记,简单的问题等,对预习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每一堂课结束后,布置对接下来学习有帮助的活动作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事先让学生准备不同的卡片剪纸,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减少知识的抽象程度。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上课专心听课,勤做笔记是获取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对于数学老师而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一种挑战。许多学生面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常常会开小差,不仅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效率,也会对周边的同学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各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善于利用手边的物体为学生营造数学课堂氛围,减少课堂的压力,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不应当直接问学生数学加法题目,而是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或者游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在学习图形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七巧板等学习设备,通过彩色的七巧板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图形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举手发言,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降低回答的难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丰富现有的教学模式,如利用视频教学为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鼓励学生主动开展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所学课程的回顾,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加深。遗忘的速度往往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高效率的掌握课堂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对课本教材十分熟悉,将课程分为预习部分,课堂教学部分,课后复习巩固部分,通过结构分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完善知识理论体系框架。一方面,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适量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巩固,注意区分不同的学生学习层次,布置基础题,提高题以及竞赛题,充分照顾到不同成绩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测试环节,培养学生周期性复习的习惯。如在学习完一整章节后,对该章节的内容题目进行考察,学生在测试之前往往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回顾,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此外,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进行监督,如在复习练习时,避免学生边看习题参考答案边做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以及课后习题并不难,但是总无法在测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细心的好习惯。首先,学生应当努力提高书写规范性,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强调课后作业的规范整洁性,如采用专门的作业纸,每种类型的题目都应当服从相应的书写格式,从而保证学生的书写交流效率。其次,养成反复检查的习惯,许多学生完成作业测试后不会检查,导致时常出现诸多的细微错误。对于数学老师而言,可以采取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的方式引导学生重视检查过程,每个学生都需要与其他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批改,指出对方错误,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重视自己的解答规范性,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准备错题集锦簿,及时将解答错误的题目记录在本子上,并附上错误原因以及正确的解答方式,从而避免在今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结论
总之,良好的数学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活跃的思维逻辑能力,也能够促进班级学习气氛。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指导与引领作用,带动学生更高效率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思考,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更加科学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顾敏.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新课程,2015,(5) :161.
[2]乔艳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01) :48.
[3]胡世红.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课外阅读,2012,(16)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