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2018-02-09祁丽丽徐锡宝
◆祁丽丽 徐锡宝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中心小学;山东淄博桓台县荆家镇中心学校)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适应要求,对新课程的理解,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又一次严峻的考验,每位教师都要选择自己的位置,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播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确实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必须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改变传统的育人观、教材观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的认识。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当好课程改革的参与者
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有专家经过调查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材,就不知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怎么讲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的分离,就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课本为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变革。适应新课程的变革,适应新课程的理论探究,适应走进新课的大门。
五、教学中教师走进新课程必须强调帮助、引导、反思、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而形成的一种自觉实现。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其他教师取得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总之,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不断掌握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善于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发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的闪光点,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走进新课程。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06-16(003).
[2]李建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攻坚[N].中国教育报,2000-12-22(001).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