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基层医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与预防
2018-02-09芦晓磊包煜芝范凌志周煜炜施继光
芦晓磊 包煜芝 范凌志 周煜炜 施继光
依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患病率大约为10.4%,也即是大约存在1.4亿该疾病高危人群,至2020年国内可能发展到1 000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2 800万疑似原发房角关闭病例[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查以及预防的关键为构建符合基础群众的筛查标准,形成覆盖群众、面广、持续运转有效且政府负担的初级眼保健服务系统。
1 重大社会公共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患者中国内大约占据一半比例,预计2020年,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发病患者是1 000~1 200万,且在青光眼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大约占据50%~80%,致盲比例为25%~43%,因此,是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2]。
2 可识别的早期阶段或者潜伏期
大部分认为浅前房、短眼轴、窄房角、晶状体前移、虹膜膨隆等相关是诱发房角关闭关键影响因素,如疑似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出现粘连性或者贴附性房角关闭之后,小梁网位置房水流出通道可能形成机械性阻塞现象,导致增加眼压,眼压持续升高,十分容易导致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症状,所以,早期诊断以及筛查处于未发作期或者潜伏期房角关闭或者窄房角疑似者,有利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预防[3-5]。
3 患者可接受、准确、恰当的筛查方法
裂隙灯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房角镜检查、ASOCT、周边前方深度分析仪以及光学生物测量仪等为主要检测筛查方式,对疑似发生疾病患者实施房角镜检查,并且可将房角镜检查当作判断和评估房角的主要标准[6-7]。临床筛查中可将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或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当作预防性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主要方法,可将瞳孔阻滞消除,对于控制眼压、预防急性发作和避免进一步发展虹膜周边前粘连具有显著意义。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具有操作方便,不会发生眼内感染等现象。可采取药物控制眼压、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手术治疗等联合方式来处理进展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此外,便携UBM费用大约为8万元,可平均检查10 000例患者,即检查每个闭角型青光眼费用为8元,所以,在基层医院UBM检查相对容易掌握,存在更客观的检查报告,方便随访和存档。如果临床筛查中采取UBM暗室激发试验方式实时处理,依据每筛查出1例患者大约能够节省3 000元进行计算,大概能够为国家节省检查费用大约200亿元。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应用之后可显著改善周边虹膜堆积,收紧周边虹膜,促使周边虹膜变薄,加宽房角,因大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伴发不同程度瞳孔阻滞现象,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该疾病存在60.6%~76.2%的眼压控制成功率[8-9]。
4 讨论
青光眼疾病属于位于世界第2位的一类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是东南亚区域以及我国高发的一类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即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或者原发房角关闭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疑似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患者发生房角贴附性关闭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不论任何情况应该满足以下判断标准:(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该属于重大且暗中的社会公共卫生相关问题。(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存在可识别的早期阶段或者潜伏期,能够检出早期症状。(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具备患者能够接受、准确且恰当的筛查方法。(4)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具有有效且可接受的治疗措施,更适合应用在症状出现前或者早期的诊断中。(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治疗费用和病例发现成本需要保持经济平衡。
目前我国还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国内所有区域存在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情况,现今还不能有效的实施全民筛查计划,还不能明确得到放弃或者选择治疗需要抚触的潜在利益或者代价。40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存在3%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10-11],在每筛查100人中大约能够将3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者发现,存在较低的发现效率;与此同时筛查每个人平均费用最少需要30~50元,多的需要200~400元,国内存在较大人口基数,单一疾病控制需要投入较大物力、财力以及人力,不能全面满足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大越来越注重在基层医院眼科开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查的相关设备,并且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纳入该计划,所以,不适合采取青光眼单一防治方式的筛查方法,采取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和多种疾病联合筛查,有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12]。
综合以上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能够基本满足以人群形成的疾病筛查判断标准,可构建政府可负担、群众认可且覆盖面广初级眼保健服务系统,对于国内筛查以及预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