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悼金庸
2018-02-09黄传福
黄传福
【主题导语】
论剑华山书豪气,文坛令誉声隆。今朝含笑永归踪。昔人墨犹在,万古忆音容。 风云叱咤天涯路,金戈风马胸中。 江湖恩怨瞬间空。大名留后世,侠义冠西东。
据新华社报道,经金庸身边工作人员确认,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昨晚(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消息甫传,互联网漫天弥漫的尽是缅怀。不由让人想起金庸给自己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如今老先生在94高龄时驾鹤西去,在华文世界数亿读者间引起了一阵震荡波。读书之外的我们缅怀他个我们留下了一个江湖,然而这远不足笼盖金庸先生对文化的雕刻。金庸武侠挥洒的是才情,可铺陈的故事却每每浇筑了胸中块垒,在上世纪动荡的跌宕岁月里,武侠世界为漂泊者提供了一个暂时的栖居所,在80年代的新时代起航中,又为年轻一代提供了精神食粮。他让通俗文学重新焕发了光彩,然后在如今穿越时空,成为了数代人无法越过的名字。
【选文一】
金庸离开了世界,也留给我们一个世界
西 坡
看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又是一个乌龙吧”。当消息终于得到验证,从我内心涌出的第一道感觉却不是悲伤。
金庸先生享年94岁。按中国传统说法,这叫喜丧。 即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这也是高龄了。更何况,这些年传过太多“金庸去世”的假新闻,透支了我们的情感反应。
一个金庸属于他的家人,一个金庸属于整个华人世界。 作为读者,我们大可不必跟前一个金庸套近乎、装熟,因为后一个金庸已足够我们受益终身。
近年来,浮躁的影视圈充斥着IP、宇宙、世界这些大词,但要说谁真正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非金庸莫属。
金庸离开了世界,也留给我们一个世界。 对这个世界最深沉的爱,无过于给它嵌入一个小世界。
人类这个物种, 生而孤独,以故事为食。 若没有故事,我们不会理解自己是谁。
谁若能留下一个万人传诵的故事,便相当于在茫茫大地上留下一个脚印了。 留下一个世界,则相当于盖了一座小屋。后来的人便可以借宿、休憩,重新出发,直到留下自己的脚印,或盖出自己的小屋。
虚构与现实不是截然两分,而是水乳交融。 如果没有荷马史诗,古希腊文明就会失去灵魂。
我高中同桌是一位金庸迷,那时候武侠小说被老师视为洪水猛兽。 但是我早早就知道,金庸是不会教人向坏的,因为我这位同桌最爱的一句格言就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后来, 我的同桌没有行走江湖,而是自己做了一名老师。 可是谁说老师就不能是一位侠客呢,至少他不会再无端没收同学们的金庸小说。
若我们只怀念青春,还可能低估了金庸的意义。金庸笔下最出彩的人物,大都处于乱世,如乔峰,如郭靖。有儿女情长,更有家国情怀。金庸着眼于乱世,与自身经历不无关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金庸是一名中学生。 抗战期间,金庸还曾因在壁报上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而被开除。 此外,我们更不要忘了, 金庸是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论。
(选自2018年10月30日澎湃新闻)
【解 读】
可以滋养数亿读者,可以联通数代人的武侠情结,可以穿越数十年岁月依然充满魅力,金庸打造的武侠世界,不仅仅只是文化上的滋养和娱乐上的体验,他站的其实是民族和知识分子的情怀视角。他虚构的江湖往往有着既定的社会背景,透过那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青春,感受到的却是一个贯穿期间的历史脉络。 “金庸笔下最出彩的人物,大都处于乱世,如乔峰,如郭靖。 有儿女情长,更有家国情怀。 金庸着眼于乱世,与自身经历不无关系。 ”我们莫忘了先生一生历经日寇入侵、中国新建、两岸隔断,他的江湖其实是这片历史幕布下的映照。 理解了“金庸是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论”,我们才可以理解他在武侠世界中的一生行止与心之所系。金庸笔下最出彩的人物当是大英雄, 而英雄又多逢乱世,如乔峰、郭靖、杨过、张无忌皆逢乱世。 金庸着眼于乱世,写的是儿女情长,又饱含家国之情。 只有理解金庸的“社论员”身份,才能理解笔下侠客既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快意,又有“力有不逮、于世无补”的无奈,便是纵横驰骋、快意恩仇依然难免心生悲凉、无法挽回国势的情感,而这,也成就了金庸世界里真正有血有肉的侠客。
【选文二】
华人世界,你我心中都有一个金庸
张 丰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去世,享年94岁。人们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来,很多媒体甚至早已写好了纪念文章,但是这并不能丝毫减轻这一消息给人们带来的震惊与悲伤。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是,老先生真的去世了。
对媒体来说,如何评价金庸先生将是一个难题。 在追忆他的同时,我们将追溯过去几十年他给华人世界带来的贡献。他所写的武侠小说, 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已经如此深入地影响到每一个华人,成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
我个人看来,如果要评选出过去一百年对华人影响最大的两个作家,第一个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金庸。 即便是从未进过学堂,没有上过一天语文课的人,也会在电视上看到过金庸的作品。
金庸重新塑造了传统。人们心目中少林寺的历史, 是金庸虚构的。 每一个“道家名山”上,都会有张三丰的“故居”,而人们对张三丰的认识,本质上来源于金庸的《倚天屠龙记》。
金庸重新“发明”武术。尽管在金庸之前,现代武侠小说也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是只有到金庸这里,才有“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辟邪剑谱”,他的一招一式,看上去都有明确的出处和来历,是对中华传统经典的再创造。很多金庸小说中的门派,来到了现实中,反过来促进了地方的旅游文化。
金庸是真正的国民作家。他曾经长期在《明报》撰写社论,想改变香港人的精神, 而在不知不觉间,他却通过武侠小说改变了整个华人的精神世界。
郭靖、杨过、萧峰……他塑造的经典的人物,浓缩了中国人的精神。这些“典型中国人”,不但教给人们深根于传统的善恶观,给人情感的安慰, 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择偶标准。人们会争论金庸小说中哪个女孩最漂亮,哪个英雄的功夫最高。
晚年, 金庸曾对全集进行修改, 想让作品呈现出更完美的状态,这其实毫无必要。 每一人心中都有一个金庸,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金庸。金庸成为华人的精神资源,可以常读常新。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可以拍出不同版本的电视剧,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经常感到困惑,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现代化”面貌,其实在金庸身上,我们可以找出答案。 在这样的时刻,无数风流人物一起复活,我们心中感到的是会是一种圆满。金庸先生,谢谢您。
(选自2018年10月30日澎湃新闻)
【解 读】
今天我们再怀念金庸,想起的是他的武侠世界,再次想起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郭襄张三丰,他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过去几十年金庸先生所写的武侠小说, 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已经如此深入地影响到每一个华人,成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这些作品中的人物、细节和故事,都那么自然地融入在每一个读者的生命力, 几代人最朴素的侠义观,便来自于这个将历史与现实融入江湖的人。宋元明三代,时逢乱世,三朝更迭,任你是寻常百姓或是英雄豪杰, 都逃不离时代的翻云覆雨手。 他塑造的郭靖,十数年间屹立襄阳城头抗击蒙古大军,虽然最终襄阳城破之日三代尽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却掷地有声。人世苍云白狗,“侠” 之大道早已铭刻于心,便是多少年后再次读来,便是人生辗转挫败, 仍觉内心安定,金庸的武侠, 读的岂止是英雄侠客梦,实乃人间况味种种。 或许先生远离会带来悲伤,但“无数风流人物一起复活,我们心中感到的是会是一种圆满”, 先生重新塑造了传统、重新“发明”武术,以真正的国民作家的妙笔改变了整个华人的世界,他创造出的江湖随着金庸的逝世而离散, 但逝去的只是时代,我们依然记得我们在他的金庸的江湖里活过,那大概就是最好的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