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药物化学》学案设计与应用探讨
2018-02-09◆
◆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加工信息,并且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许多认知心理学家也都赞成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要点,还应该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加工这些要点。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案”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传统意义的学案——“练”为主
综合十多年来我国学案教学研究的成果发现,很多所谓的学案教学的方法容易流于形式和表面,从而失去其有效价值。学案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它应该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其内容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安排自己的学习,体现出一种学习的方法或是学习的方案。
二、优化创新的学案——“学”为主
有研究者指出,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方法掌握、能力提升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其关注点不仅仅在课堂学习。笔者认为,学案是基于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并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或一系列学习事件的总和。它涵盖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板块的学习。“学案”应以“学”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为主。学案关注的侧重点是学生的“学”,功能是“助学”。
1.《药物化学》学案的设计
《药物化学》是药剂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能根据药物化学基本知识指导药剂工作。学案设计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以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为主要目的,为学而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导学、互学、自学等环节,到达提升信息加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促学、助学、启学、思学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运用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药物化学》学案的应用
(1)课前课后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任务主要用于学生的预习活动。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要让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思考那些将在关键性输入经验中遇到的内容。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检索,相关学科知识迁移,以及学习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的学习资料等进行第一轮自主学习。课后学习内容主要用于学生课后复习小结,即学生的第二轮自主学习。绝大部分要求学生画出相关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听讲微课、研究学习任务等学习方式使自我得到持续变化,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2)课堂导学互学
课堂学习任务主要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通过笔记的形式随时记录课堂学习内容或重难点。同时记录课堂讨论或互动的一些问题、案例等,便于后期整理归纳。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组块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组织或再编码。可以说,要想增加学习的容量,提高教学的信息加工效率,组块是关键。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工作记忆时信息的加工能力十分有限,一次只能处理几个(一般为7±2)字节的信息,信息超载将使工作记忆不堪重负的境地。因此,给予学生的“关键性输入经验”一般不超过5个,同时,也较注重前后知识的延续和衔接。
3.《药物化学》学案的评价
学案的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前问题反馈、课堂互动反馈、课后作业反馈以及测验反馈中。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问题反馈能看出学生预习的程度。课堂互动、案例分析中学生思考讨论的广度与深度能看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和学习内容知识结构的绘制能看出学生对所学内容整体和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的积极寻找者和加工者,人们选择和注意环境的特点,将信息转换和复述,把新信息和先前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把信息组织起来,使之变得有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药物化学》学案就是一种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一切教学活动出发点的信息资源,学生利用学案及其的衍生价值,最终达到了“乐学”“会学”“学会”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J·马扎诺 著.盛群力,唐玉霞,曾如刚 译.教学的艺术与科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龙宝新.论导学案教学的危机与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3) :1-8.
[3]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