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2018-02-09张大卫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资源

张大卫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我们积贫积弱,受尽列强欺辱,但是我国各族群众和他们中的先进分子为了救亡图存、走向解放而英勇不屈,艰难探索;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也一直重视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对培育和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天然优势。我们先辈们曾经革命、战斗、牺牲过的圣地中蕴含着厚重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我们要不断发掘和提高这些红色资源的价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解读,一般认为红色资源从表现形式来说是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的结合体,从物质方面来说主要指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纪念馆、革命历史文物等物质性的、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层面是我党通过艰辛的红色革命历程,在斗争中形成的革命传统等,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老西藏精神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质内涵,是比较抽象的遗存。通过有形精神和无形精神的相互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红色资源不仅向我们传递着红色精神,也承载着红色文化。如今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提供了导向和内容,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红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导向

现阶段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持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红色资源能使大学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尽艰难曲折而奋勇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当前,面对国外反华势力对我国的“颜色革命”图谋和国内各种社会矛盾而引起人们思想上的种种困惑,我们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坚定他们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使他们保持清醒头脑,正确看待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公正现象,让他们相信,随着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得到实现。一方面,红色资源中展示了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取义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这些鲜活的教育素材,不仅能使当代大学生倍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和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红色资源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并激励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刻苦学习,提高自我。[1]当今社会,虽然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早已远离我们,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依然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我们的民族才能再不受欺辱。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不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和时代气息,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在增强他们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增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红色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而我国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红色资源中所体现的红色文化不仅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源泉,也充分印证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合法性。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隐身”在其中的精神财富既反映出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和付出的重大牺牲,更透射出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主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些精神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

1、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祖国”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和思想情感,包含了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愿意为保卫祖国而献身牺牲等。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我们国家、民族虽历尽劫难但不断抗争进步的精神动力。现阶段,爱国主义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资源的种类较为丰富,且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可在课堂上通过图片、音频、影视片段、红色歌曲等不同类型的红色资源让大学生从革命先烈们顽强不懈的奋斗历程中,从他们博大的爱国情怀中,从他们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中受到心灵的洗礼,让他们从灵魂深处增强对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认同感。另外,学校可组织引导学生多关注国际局势、关心国家安全,并组织学生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让青年学生们在自由讨论和思想的交流中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得到升华。讨论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必要的指点,教育学生们理性爱国,让他们认识到干好本职工作是爱国的体现。在发掘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的时候,既要有利于参观学习,也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如陕西省境内主要的红色资源有:延安红色教育基地、扶眉战役纪念馆、渭华起义遗址、马栏革命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遗址等,交通十分便利,是陕西省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2、利用红色资源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和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

优秀的红色资源文化是我国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在努力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苦难征程中凝练出来的精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丰富精神内涵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如蕴含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精神等等都是最有力的教材,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而为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应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为主要的理论基础,采用事例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可针对红军长征中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历史事件,播放有关影视剧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是什么样的精神引领着红军指战员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奋勇前行,最后让学生明白理想信念对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于富国强兵的伟大实践。[2]

3、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意志品格教育

马克思说过:“如果斗争只是在极为顺利的成功机会条件下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道路的曲折艰辛。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漫长的革命征程中,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顽强战斗,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资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共产党员,仅有名有姓的就有379万,还有无数牺牲了而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者,他们共同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他们感天动地的牺牲中让我们看到他们身上坚毅的意志品质和革命精神,这种意志和品质始终是保证我们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艰苦奋斗历来被中华民族所推崇,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也是我党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更是各种红色资源的重要内涵。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来举例,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四面包围“进剿”,在经济上进行封锁,红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克服各种困难,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的扁担”就是当时领袖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的真实写照。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可以通过影视资料来展现当时的情形,也可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们试一试挑着扁担走路的真实感受,从而让他们体会革命先辈们面对困难和挫折,信念坚定、百折不挠、不言放弃的崇高品格和敢闯新路、积极向上、勇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汲取红色资源中蕴含的这些优秀品格和坚强意志,引导同学们乐观面对各种困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对他们现在的学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红色资源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事实证明,传统课堂教学的“灌输——接受”式教育由于对大学生思维的差异性重视不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效果。针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现实,高校要在遵循主体性原则的前提下,探索运用新载体和新方法进行教育,并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由于红色资源具有直观、形象、说服力和感染力强等特点,是我们感知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的最好载体。比如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我们针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一具体事件或人物,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相关的影像资料、文献资料、图片等,不仅有利于把抽象的革命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还使得原本有些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逐渐步入“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组织青年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观看红色剧目,也可以举办唱红歌、红色经典作品诵读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他们在耳闻目睹中实现心灵的一次次升华,逐渐接受和吸收这些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耳濡目染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二、依托红色资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把红色资源融入课堂和教材,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目前,各高校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和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们了解红色资源形成和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历史作用及当代价值。同时在教育内容和层次上有所区分和侧重,开展差异化、多样化教育,让大学生从红色资源中汲取丰富营养,引导大学生将“中国梦”作为他们的共同理想,并为实现“中国梦”而刻苦学习、锤炼本领、报效祖国。

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种排斥心理,觉得这些课程就是进行说教,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这种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心态则大都积极阳光,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充满崇敬。两者之间的矛盾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基础上,自己搜寻一部分课外资料和文献,比如可结合学校周边的红色资源,搜集影视剧视频或文史资料在课堂上使用。由于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比较抽象,和当前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些脱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一的理论灌输,要采取形象生动和生活化的语言,把远离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抽象精神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让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循序渐进的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

(二)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体验式实践教学

大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社会实践活动热情较高。因此,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实行体验式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红色教育基地自己去体验、去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接触和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亲身参与中读好“国情书”、“基层书”,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最大限度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

《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4〕22号)中就强调:要征集保护文物,丰富教育内容;要改进展示方式,增强教育效果;要精心组织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在具体实践中,很多高校虽然在校外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也能组织学生去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但是存在着基地的红色内涵提炼不充分、社会实践活动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高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要加强与基地的协调沟通,重视校外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并协助实践基地进一步挖掘丰富红色资源的内涵,为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1、参观型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交流是最常见的实践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实践体验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其优点是易于组织,缺点是时间太短,难以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很多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红色资源的历史再现(如播放影视剧片段、使用声光电手段模拟战斗场景等),有些是邀请革命先烈的子女亲属对他们先辈当年的革命历史进行讲述(如井冈山干部学院邀请王佐、袁文才、曾志的后人),有些是编排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实景剧进行演出来再现当年革命和建设的真实情景(如井冈山、娄山关大捷、太行山、延安保卫战等实景剧),这些真情再现往往会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熏陶,从而让他们继承传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和工作。[4]

2、社会调查型教育实践活动

就是根据红色教育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要求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提前列出调研提纲,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客观、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改进办法的实践活动。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调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调查过程中受到教育,达到对红色资源内涵的充分内化吸收,并提高大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红色资源的教育效果最优化。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红色资源的隐性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熏陶,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植入红色文化元素,那么既可以营造浓郁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又有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沁润力和感染力。

1、从校园物态视觉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校园物态视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走势,因此高校要下大力气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美化,以给学生创造一个非常优美怡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设法给物态环境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但大多数高校在校园红色文化的建设和红色精神的渗透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校园里可以树立一些近现代革命英雄人物的塑像、雕刻悬挂一些先烈的警句名言、结合学校所属地的红色资源建立博物馆等,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熏陶。例如东北大学校园里的“一二九花园”,中北大学校园的“彭德怀元帅塑像”和“兵器展览室”,西藏民族大学校园的“张国华将军雕像”等,高校要设法使这些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景观,与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完美契合,着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定期组织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第一,在设计党团活动时有意识的融入红色文化。高校的党、团组织是进行红色教育的主力军,也是我国红色文化的主要弘扬和传承者,将红色文化植入党团活动,既有利于红色资源的传播拓展和红色精神的沁润渗透,也会使党团组织始终焕发活力。在党团活动持续开展的过程中,各级组织者会不断创新红色教育的活动形式,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增强了各级党团组织的凝聚力,也培养了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于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第二,可引导大学生自主成立有红色特色的学生社团,如“红色读书会”、“红色旅游协会”、“国防教育协会”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这些形式一方面可以增强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解决学生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抵触情绪。第三,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学术活动中。党委宣传部门可以每年邀请国内资深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如国防大学金一南、徐焰等人的报告都是非常励志和感人,以达到红色精神渗透教育的目的。

3、在校园网络媒体设置红色教育专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除传统的课堂讲授、校外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外,对校园网络媒体的作用也要高度重视。当前,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高校应该将网络与红色资源充分结合,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在校园网开辟具有本校特点的红色资源专栏。如“红色印记”、“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等专栏。专栏的标题应该具有感染力,网站的链接背景宜以红色为主,里面的内容可以整理发掘一些文史资料、各个时期英模人物的事迹专题片、对一些优秀党员和模范人物的访谈、走访红色根据地的见闻等,以增加网站的观赏性。第二,设法丰富红色网站的内容,提升网站吸引力。红色网站的设计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他们的心理特点,选取一些既有典型的教育意义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可以搜集一些最新的红色影视作品放在网页上供学生们自主选看(如勇士、领袖1935、血战湘江、建军大业等),并及时进行更新,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让大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第三,可以建立微信群,设立公众号,管好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净化网络空间,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要敢于坚持原则,针锋相对进行斗争,主动发声亮剑,揭穿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渗透的本质,引导帮助大学生对网上的各种信息做出理性判断分析,明辨是非,增强免疫力。[5]第四,专门培养一批红色网站和公众号的后台专业维护管理人员。红色网站和公众号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分析鉴别能力,网站和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要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能够及时给大家传播正面声音、传递正能量,否则将会直接影响“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学校可以选取数名资深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来牵头,把网络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宣传部、各学院思想积极向上的同志纳入其中,大家群策群力,将红色网站和公众号运行好,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资源
虎虎生威见精神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资源回收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