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提问艺术管窥

2018-02-09徐文平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秦师周朴园祥林嫂

徐文平

按照斯特林·卡尔汉的观点,提问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带动学生思维全面发展、教学效果全面提升的基本课堂控制手段,而我国古代哲人朱熹则提到:读书若无疑,应使有疑,有疑后应使无疑,乃是实在进步处。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所给出的问题,有着启发学生思考,使之走向问题的最终处理境界作用,是教师达成理想教学任务目标的重要方法,至于如何提问,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设置精准切入点

高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于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做到科学而严谨,有着更强的指向性与诱导性,避免随意提问,问题与教学内容与主题互不干涉的情况出现,最好是可以选择一个点,促使学生逐步深入深挖,产生问题环环相扣的效果,以此让整个问题链条变得条理分明。在问题设计时,语言也要精心安排,争取在问题确认之后,与之相配合的语言能够字斟句酌、准确凝练。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即可以以“退”字为核心,提出问题:“烛之武去退秦师的原因何在”“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如何”以及“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怎样”等。当师生共同疏通了文言基础知识以后,可以将这三个问题胪列出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

二、争取问题情趣化

在切入点更加精准的前提下,对于问题的设置,也要满足情趣化的要求,这种情趣化的要求,集中体现于问题富于启发性方面,它会以更强的探索引导功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之致力于问题解决的任务。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以王熙凤出场为重点,可以提出“贾母称王熙凤‘凤辣子’的原因是什么?”有些学生便会在思考后回答:“首先,王熙凤的穿着打扮珠光宝气,可谓热辣而奔放,其次,从王熙凤的性格来看,又是阴险毒辣的,用辣子来形容王熙凤可谓再合适不过。”再比如当我们学习至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时,当“我”听到祥林嫂“穷死”之际,“穷”字屡屡呈现,即可以向学生发问:“大家如何看待文章中的‘穷’字”,高中阶段学生同样可以在独立思考后给出答案:“首先,穷是财富的消亡,其次,穷是人生的结束,这都是祥林嫂的无奈。”

三、悬念设置的作用

设计出的问题最好能够带有悬疑性,以此触发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理想的问题引导效果,例如当教学《雷雨》时,教师即可以要求学生事先熟读课文,并在课外观看话剧,在课上,教师直接提出富有悬念的问题:“周朴园还爱鲁侍萍吗?”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文本的情节以及文本人物形象,极具代表性,同时又不乏悬念色彩,因此可以重点提出,要求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大家参与热情很高,其中有同学回答:“在数十年之后,周朴园已经不再爱鲁侍萍了。很多年前的侍萍年轻漂亮,那时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情感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爱,需要知道周朴园的身份是公子,他和侍女的关系并不平等,如果强行说他对侍萍有真心的爱,那么其始乱终弃的行为便说不通了,所以周朴园的爱是虚伪的、本质上是玩弄性质的,而在数十年之后,周朴园再次见到鲁侍萍,他的情感可谓相当复杂,其中有良心的自我谴责,有名利受到威胁的感受,所以会出现惶恐,这也间接说明了其情感之虚伪。”这样的回答可谓切中肯綮,直接化解了悬念,非常值得赞赏。再比如在教学《祝福》这篇小说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则仿佛探索悬疑故事一样,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有些学生为同意“自杀”观点的正方,有些学生为同意“他杀”观点的反方,正方认为祥林嫂之死根源在于自身麻木和愚昧,经过过的种种不幸,使她最终陷入到绝望,因而选择自杀;而反方则认为,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鲁四老爷、柳妈等等众人的直接或者间接促使,才是致祥林嫂于死命的根源,甚至于“我”也是祥林嫂之死的“凶手”。

四、巧妙延伸的功能

高中课堂提问应当是巧妙的,这种巧妙既需要指向于问题本身,也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实现巧妙延伸的效果,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仍比如学到《祝福》这篇文章,在进行主题总结之际,教师从文章标题“祝福”二字着手,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经过教师的提示与彼此的讨论,学生可以回答:“首先,本文有多处提及了祝福,它起着说明背景与展现环境的作用,另外,祥林嫂的命运之悲惨,与包含美好意味的文章题目形成了反讽效果,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即这是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鲁迅先生在看到人间的种种不如意时,显得彷徨,并为之而呐喊,祝福社会不再是现在这样的愚昧和麻木。”同学们的回答,是对课堂提问巧妙延伸功能的极好注解,说明了学生可以在此类问题的带动下,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而教师则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药》《狂人日记》等,则又使原本单纯的教材文本教学指向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

课堂教学既考验教师的技巧,也彰显教学的艺术,其中课堂提问尤可谓之高深的艺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提问与教学成果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既能展现出文本、教师的双重魅力,又可使学生融入于广阔的思维境界之内,正所谓水原无华,因相荡而有涟漪;石本无火,因相击乃有灵光,若想让提问发挥出更佳的效果,教师应当从广泛的师生交流中寻求精准切入点,问出生趣、问出悬念,巧妙地启发学生个性思考。

猜你喜欢

秦师周朴园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
《雷雨》(节选)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