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新突破

2018-02-09宋殿臣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物理试题高中物理物理

◆宋殿臣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三中学)

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物理新高考改革下的重要教学任务。高效物理课堂由教学任务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组成,教师要合理、科学的调配教学任务量与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深入掌握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目前的高考比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更加倾向于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拥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命题类型

1.记忆型的物理试题

在物理高考中记忆性的物理试题属于基础题型,是指学生去重现、检索已有的物理知识,以此来解决物理问题,这种类型的题型比例较少,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记忆知识的能力。

2.理解型的物理试题

开展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未知的物理知识,其次是加强物理学习的迁移,所以在物理高考中理解性的物理试题占据的比例较大,学生需要把所有的物理知识整合到一起来解决物理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阐述、推理、比较、归纳、解释、举例说明等能力,例如,通过物理原理与物理概念,要求学生去证明物理的特征,如物理现象中都包含了哪些理想化的模型?理解性的物理试题包括数学转换和变形、图标解读、文字解释等,其中简答题、填空题、选择题的呈现形式较多。

3.应用型物理试题

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时候,通常都是利用物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去命题,但是对于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就需要学生拥有对物理知识推理与迁移的学科素养才能够解决。推理是指学生面对物理情境试题,能够具体利用某一解题操作步骤来解决,如“电磁学”中带电粒子在较为复杂磁场中呈现出的“花样旋转”问题,就需要学生利用物理方程联立来求解。迁移是指学生面对不熟悉的物理试题的时候,需要利用物理规律,变换解题方法来处理问题,如果还是采用固定的物理解题步骤是很难得出结果的。

4.分析型的物理试题

分析性的物理试题是指学生需要对物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物理材料中个体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这需要学生透彻掌握细微区别中的物理规律,并且采用不同的物理方法解决问题。其次,还需要对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的应用结果展开检验,分析物理数据是否与假设相符、是否正确、是否科学等。

二、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新突破的方法

综上所诉,以上新高考改革下经常出现的物理题型,可以看出目前的高考物理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学科素养的考察,所以高中物理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物理教学模式与理念,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物理问题,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活跃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全方面的转变物理教学方式,以新高考改革为导向开展物理教学,实行“牵引式”的物理教学模式与理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优秀的物理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与培养,开展多元化的物理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的“活跃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物理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微课具备内容微型化、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征,能够节省更多的授课时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和学生交流,师生之间共同营造一个轻松的物理课堂。

2.开展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复杂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抽象性思维能力才能够对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与认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物理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性物理教学,充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物理问题,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物理解题技巧。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问题教学情境,设定相应的假定与猜想,让学生去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

关系,最后选择最理想化的实验方案去开展物理实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物理结论。

3.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物理概念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与习题教学的基础是概念规律教学,学生只有充分掌握、熟悉物理概念规律才能够灵活应用到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更加轻松的解答难点、重点物理试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掌握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在学习重力势能的时候,其中包括了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学生还要能够理解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清其中包含的不同属性,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其次,还要注重物理例子的变式拓展,从而透彻理解物理概念的规律,如一个重量为10N的物体处于光滑斜面上,夹角是37度,以静止的状态下滑5m,提问重力做功是多少?这道题可以演变出三个变式:把“光滑斜面”变成“粗糙斜面”,在第一个变式的基础上把“静止开始”变为“初速3米每秒进行”,在第二个变式的基础上,添加斜面下一个推力为3N,在这三个便始终并没有改变位移和重力的特征,而初速、摩擦力、外力在变化着,从而能够加深对力做功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充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4.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新高考改革下也比较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物理教学的重视,并且要把物理实验的操作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物理实验原理、步骤,培养学生优秀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相应的也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操作技能。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先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流程,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流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出产生较多的问题,教师这时候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实验原则。

总之,在新高考改革下,较为注重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根据物理新高考改革来创新物理教学模式与理念,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物理试题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物理学科思想在2021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命制趋势探究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试题评析
处处留心皆物理
从2019全国理综Ⅰ卷看近三年来物理试题的坚持与实践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