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学局限性及突破路径研究

2018-02-09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外语教学高校教师

(安阳师范学院)

高校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首先,高校教师是高校学生学习诉求的直接满足者。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都直接与高校教师相关。其次,高校教师是高校外语教学任务的具体担纲者。高校领导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但是高校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是高校教师。第三,高校教师是高校科研任务的实际承担者。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并且高校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但是高校教师群体也存在其自身职业方面不可逃避的局限。本文立足高校教师教学现状重点分析高校外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不足点及突破路径。

一、高校外语教师外语教学的局限性

(一)从高校教师层面看教师教学的局限

首先,高校教师自主学习动力缺失。从目前情况来看,为了取得职称评定的资格,高校教师频繁参加各种培训进修,虽然这些培训进修对高校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的促进作用却微乎其微。换句话说,部分高校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学能力和职称评定二者的关系。因此造成了部分高校教师自主学习动力不大,进一步导致部分高校教师个人教学素质得不到提升、个人教学能力长期止步不前这个问题。其次,高校教师不能合理处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关系。无可否认,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做到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重。如今,部分高校教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比如,一部分高校教师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另一部分高校教师又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这就导致高校教师群体在处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尤其是近年来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群体中来,更是让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平均值同时降低。再次,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般来说,高校教师身上有一个显著特征,这个特征就是:“高学历、高起点”。但是学历高、起点高并不意味着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高。甚至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相当数量的高校教师教学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教学知识体系不尽完善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进一步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教学枯燥乏味、教学吸引力差的问题。

(二)从微观层面看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局限性

首先,高校外语教师在语境分析能力方面还有相当提升空间。语境之于语言教学的作用相当于地基之于建筑的作用。换句话说,语境在语言教学当中充当着基础性的角色。关于语境内涵笔者简单论述,一方面从语言的生成机制看具体的民族语言受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影响。比如汉语当中的米色代表一种淡黄色,因为米是汉族人的主食;但是英语当中淡黄色的表达却是butter-yellow(黄油),因为黄油是英国人的常见食物。另一方面从外语的学习机制看,外语学习还受到具体学习者所在国家教育制度与具体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影响。比如,国家的教育政策如新的教学课程要求和四六级的改革对课堂教学影响很大;又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学习风格、动机、年龄、语言水平,性别等要素都会影响到教师方法的选择。

其次,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偏低。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弱是如今高校教师群体的通病,但是高校外语教师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尤为突出。高校外语教师人均科研成果数量非常少,实证性研究的比重严重偏低。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受到外语教学传统的影响,由于外语教学历史传统原因,国内许多大学外语教师科研自主意识不强。甚至部分大学外语教师基本不搞科研,为了晋升职称才不得不写点东西。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公共英语教师工作量繁重,既没有太多时间,也没太多精力。

第三,笔者在对高校外语课堂进行了广泛具体的考察,发现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外语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将外语语言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学生,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上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满足高校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求,甚至严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第四,高校外语教师在多种多样的外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缺乏理论指导,另外也不能批判性的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首先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现代外语教学方法方面来说,很多外语教师为了“新”而“新”,而不是从客观的高校外语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大多为了体现交际教学法和浸入式教学法的重要性而否认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其次,相当一部分高校外语教师过分夸大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甚至部分大学外语教师认为技术就能解决一切语言学习问题,使用多媒体和网络就意味着教学方法的先进,就意味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从高校教师教学改革出发看大学外语教学局限的突破路径

(一)从大学教师层面分析高校教学局限的突破路径

首先,高校教师要大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只有将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起来才能够正确处理教学能力与职称评定的关系。在教学能力与职称评定关系问题上,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当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不否认职称评定问题的重要性,毕竟职称评定关系着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和收入水平。如果高校教师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职称评定也就能够顺次解决。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首先要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少受甚至不受社会浮躁环境的影响,才能潜心切磋琢磨教学方法。其次,高校教师要科学处理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关系。做到既不偏重教学而轻视科研,又不片面强调科研而轻视教学,要做到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不偏不倚,并驾齐驱。第三,非重点高校教师也要重点提高教学水平。衡量一个高校教师合格不合格本质还是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不是有没有高的学历或高的起点。合理的教学知识结构、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才能够使高校教师的课程更加生动、才能够使高校教师的教学更具吸引力。生动的课堂、高吸引力的教学都能够体现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从外语教师层面分析高校外语教学局限的突破路径

首先,高校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当中应该强化外语语境教学。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当有一桶水”。为了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高校外语教师应该对所教外语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有立体全面的了解,如此才能够更深入地向高校学生系统传导外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哑巴”外语等尴尬结果的出现。另外,要在本国具体教育政策和外语学习者特殊需要方面做足文章。比如,根据外语班级的大小和课堂设备具体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大班教学应当采取和小班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其次,高校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当中应该重视创意教学。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高校外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新创意与新点子,重视创意教学的作用,将高校外语课堂搞活起来。比如情景短剧教学法的运用,高校外语教师可以将高校外语课文改编为具体的情景短剧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短剧的表演任务,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水平,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再次,高校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当中可以灵活运用Top教学法。Top教学法立足高校学生外语学习心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科技的作用,营造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有效性。Top教学法的基础是高校学生外语学习心理。目前,许多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部分学生学习外语为了奖学金,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以后进入职场作准备。真正喜欢外语的学生为数不多,学生外语学习心理障碍重重,自卑感日益严重,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外语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也是造成外语课堂气氛不活跃,外语学习兴趣不高这一普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Top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网络传媒,高校外语教师要抓住学生普遍喜欢网络学习的心理,把外语知识通过网络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灌输。Top教学法的具体实践的典型例子有很多。例如在谈及大学生活的话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们在学校军训,篮球比赛,新生接待,食堂就餐的图片来制作PPT,引入一些关键词组和新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熟悉的一些情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细胞,并进一步参考挖掘更多新的知识内容。Top教学法并不是生硬机械的教学机制,而是系统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如能恰当运用将对外语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第四,高校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当中应该科学处理传统外语教学方法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关系,批判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高校外语教师应该从高校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选择外语教学方法。既不片面夸大某种新型外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也不能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而让外语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变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批判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常态化。常态化就是摆正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位置,使其隐形,仅将其作为正常教学的辅助工具,却不会过度依赖,更不会因为遇到停电等突发事件而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

高校外语教育的革新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应该始终立足于教育体系创新和教育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外语师资队伍水平建设,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师资团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未来型语言人才。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外语教学高校教师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