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09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价值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提高影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们的重视。形成性评价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如将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应用至医学影像学教育实践中,既可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对医学影像图片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亦可提高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效率,为将来培养优秀的临床工作者打下基础。
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gment)是学生在一个教学模块中参与、能得到反馈且能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以往称为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Evalu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 Scriven[1]博士于1967年提出,他明确指出了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Evaluation)与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Evaluation)的不同。很快形成性评估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被视为教育的里程碑,在国外,形成性评价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医学教育的各个学科教育中。形成性评价引入中国是在1987年,左合金提出应在教育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周小敏和刘奕民等分别将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应用于中学和数学教学,后来直至2007年,李井泉全文翻译Hershey S.Bell[2]的题为“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文章,医学教学中开始引入了形成性评价,该文指出“反馈、鼓励、指导”是形成性评价的三个要点。
通过评价,及时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和修正教学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目的。然后通过再评价,再修正,循环互动,建立“目标、过程、评价、反馈、修正”教学互进模式,真正实现以课程评价结果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在国内英语教育非常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应用[3],在医学教育中,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应用于系统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内科护理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等教学中[4-6],在影像学教育中,目前仅见王伟[7]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教育中的应用意义,但尚未有形成性评价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实践报道。因此,有必要结合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和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特点,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具体实施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优秀临床工作者打下根基。
2 形成性评价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2.1 医学影像学和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特点
现代影像学是借助普通放射、CT,MRI和DSA等不同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使人体内部解剖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解剖状况及病理变化,或借助影像工具帮助采集标本以及治疗某些疾病,达到活体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目的[7]。我校主要教学对象为未来要进入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因此,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目的是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帮助他们提高对影像图片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最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以后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实践
形成性评价方法如果想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在该方法实践前,应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说明使用该方法的目的和意义,着重强调该评价结果不作为学生能力的鉴定以及不作为期末考试参考依据,使学生心无顾虑,积极配合。可有以下几种形式:随堂提问、小型测验、表现观察、课后作业、研究或学习项目等;这些项目应该连续性的贯穿于影像学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学人员通过学生们的相应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相关项目的实施细节。就形成性评价在影像学课堂学习中的应用,可划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具体实施项目如下:
(1)课前:影像学内容涉及多个专科,内容复杂,对于尚未进入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来说,单纯看一张片,在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比较难接受影像学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前可发“约100字简要病历、一张典型影像片、问题”给学生,嘱学生分小组讨论,先初步解答问题。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病变征象、影像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学生可通过E-mail向老师提出对该张影像片的疑问和想学习的内容。
(2)课堂:上课时,老师先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课后给予评分,予累积计分,占总评比率),然后拿出该张影像片进行讲解相关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回答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提问。
课程内容讲解完后,如学生无进一步问题,老师可给予下次课程的问题,并向学生发放评价表:一张纸包含“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对老师的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填写该项者可予奖励分数以示鼓励)”,该表可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
(3)课后:进行形成性测验,具体内容是根据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一定量的作业和测试。作业和测试是最有效的反馈类型,能为学生提供具体评价意见,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及与学习目标的差距,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影像科的阅片程序书写诊断报告,测试可安排在见习课进行,每次针对学生所学章节进行阅片测试,予每名学生提供2~3个病例书写诊断报告,由带教老师分别从报告条理性、逻辑性、影像征象描写、鉴别诊断、最终诊断等方面对诊断报告制定相应规范的评阅标准,进行量化计分,并进行评阅、给分。期末考试的方法,也可从传统的理论考试,改为阅片测试。具体实践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选取20个病例的影像资料,予PPT播放形式进行考核,对临床医学生主要考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容,对影像科专业学生要加考影像检查技术、成像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记录考核成绩。
当然,测试和考核的成绩还必须兼顾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形成最终的评价成绩;必须注意到考核与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获得学生对于影像教学的反馈,以便对课程的细节和侧重点做出合适的调整,最终真正提高学生在医学影像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3 形成性评价对影像学教与学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形成性评价能帮助自己发现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实践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配合度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投入时间精力,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来说,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是以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进度为中心,能客观了解教学成果,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从而寻找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总结性评价是以提供最终分数来评价教学质量,与此不同,形成性评价是以及时反馈信息作为典型特征,这也是它可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建议和评价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可从自我评价中获得内在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可从老师及同学的评价获得外在信息。学生能从这些信息中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己与既定目标的差距。因此,形成性评价是通过信息反馈,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认知度,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的效果。该方法亦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4 形成性评价的展望
在国外,形成性评价教育方法应用广泛,然而在国内仍然应用较少,特别是在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应用方面,未见大量报道。对于怎样推动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赵德成[8]认为应从“加强对教师的相关知识培训、将新兴评价方式引入形成性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借鉴新一代测量理论改进形成性评价”四方面入手。
文章初步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方法引入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意义,具体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实践检验,根据教师、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形成性评价方法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诉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才能有效发挥形成性评价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事实上,在教学中,总结性评价的方法与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对比,后者似乎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并不能起替代作用。因为总结性评价的方法,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具有重大作用,我们仍然需要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总体评价教学质量。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将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总结性评价的方法科学结合,使这两种方法各善其长,从而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总而言之,随着医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接受和实践,形成性评价方法将会在医学影像学教育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完善的医学影像教学形成性评价方法将为培养优秀医学影像人才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