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
2018-02-09陈育红
陈育红
中国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
陈育红
(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
一个企业要实现高利润在于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分析轴承制造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轴承制造;成本管理;对策
2018年4月美国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将对中国的1300种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主要涉及信息和通讯技术、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的产品,加征关税主要针对“中国制造2025”。根据清单目录,税则号为8482的滚动轴承和8483的滑动轴承产品被列入清单。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轴承制造企业面临新一轮挑战,如何管好轴承制造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再次成为焦点。
一、轴承行业的概况
目前,中国轴承行业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最主要面临三大突出问题:第一,行业生产集中度不高。世界轴承主要生产国包括日本(五大公司NSK、NTN、JTEKT、NMB、NACHI)、德国(FAG)、瑞典(SKF)、美国(TIMKEN)和中国五大国。2017年世界轴承销售总额约为800亿美元。[1]世界轴承的高端市场被八大跨国集团公司垄断,2017年八大跨国集团轴承销售总额约为498.71亿美元,占世界轴承市场份额的62.34%。而中低档市场则主要集中在中国,2017年中国轴承销售总额约为184亿美元,占世界轴承市场份额的23%。其中:中国内资企业轴承销售总额约为135亿美元,[1]占世界轴承市场份额的16.88%,中国外资企业的轴承销售总额约为49亿美元,占世界轴承市场份额的6.12%。[1]中国轴承市场主要分布在瓦房店、洛阳、无锡、常州、慈溪、聊城、襄阳、漳州等地,轴承生产地较为分散。第二,创新和研发能力低。我国轴承行业基本理论研究弱,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中国轴承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缺失。普通轴承生产过剩,高性能、高精度、长寿命轴承无法满足需求。国产轴承在国内外中低端市场同质化恶性竞争,而高速动车组、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中高档机床、中高级汽车等领域轴承全部或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第三,生产技术水平低。我国轴承工业工艺装备技术不成熟,制造工艺发展缓慢,数控车加工普及率不高,自动磨加工水平低,尤其是国有企业手动、半自动等传统设备仍是生产主力。对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许多技术难题攻关还未能取得突破,先进热处理工艺和装备如控制气温保护加热、双细化、贝氏体淬火等覆盖率低。因而造成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产品加工尺寸离散度大。
二、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企业成本包括产品制造成本和产品非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产品非制造成本即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对于中国轴承制造企业成本而言,最主要的是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研发成本。其中:制造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0%~65%,管理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约为20%左右,销售费用为10%~15%,研发费用约为5%。[2]轴承产品结构简单,工艺并不复杂,但对钢材品质及技术精度要求极高,是典型的加工-装配型制造企业。我国轴承企业90%以上是中小型国有、民营和私人轴承企业,90%以上生产中小型及其以下轴承。轴承产品总的合格率仅为65%左右,通用轴承合格率一直徘徊在60%-70%之间。[2]
目前,我国轴承企业毛利率在10%~50%范围内,差别率较大,成本管理水平高低对于轴承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国许多轴承制造企业成本预测、决策缺乏规范性;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方法;成本核算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
三、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目前,中国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着重关注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管理成本等一系列过程管理,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成本管理效率偏低。
(一)产品制造成本方面
1.直接材料成本
(1)轴承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制定受制于设计、工艺等流程。轴承产品目标成本还未“嵌入”到产品的规划、设计、工艺等流程中,材料消耗定额制定偏高。
(2)轴承钢价格市场波动。一方面,钢铁行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为重点,使钢材市场竞争回归良性,成效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各地环保限产政策陆续出台,对钢材供给端产生较大影响,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双双下降。
(3)轴承产品制造过程中影响成品合格率方面
A、外购毛坯件质量不稳定。采购的原材料毛坯件品质不合格,尺寸、精度等关键控制指标由于赶订单控制不严格,让步接收比率较高,容易导致不合格品增加。
B、缺乏熟练技术操作工人。由于技术操作工人经验不足致使加工设备操作不当,导致废品率较高。
C、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中小轴承企业资金有限,购买的加工设备往往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本身加工精度及自动化程度不高,加上设备维护不当,由于设备原因致使废品出现。
2.直接人工成本
(1)人工耗用工时定额。传统轴承制造企业自动化程度不高,落后的加工设备致使人工耗用工时定额偏高,增加人工成本的压力。
(2)人工小时成本费用率。传统轴承制造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一线工人,近年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人工小时成本费用率呈现增长态势。
3.制造费用
(1)设备维护成本。设备陈旧,设备维护投入逐年增加。
(2)机物料消耗成本。机物料等辅料价格攀升,在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的机物料消耗成本更高。
(二)小批量订单制造成本方面
轴承制造企业生产工序主要包括:钢材—锻造—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表面处理—装配—产成品。产品以自制为主,以外协、外购分工协作为辅;生产组织多数采用“以单定产”模式,少量长线产品采取“预测生产”方式。随着产品高速更新换代,小批量个性化轴承产品需求越来越多。轴承制造企业往往忽视小批量订单产生的高额成本。小批量订单具有“量小、型杂、时间紧”的特征,企业在不充分分析订单收益与成本平衡的情况下积极接单。在生产过程中,小批量、多批次产品需要频繁转换工装,这使得工装转换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小范围开工致使整个车间供电、供水等生产保障大范围运转,形成了较大浪费,进一步推高单位产品制造成本。
(三)综合管理费用方面
1.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居高不下
由于轴承制造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互兼容的产业,各类监管机构对于企业要求较为复杂和具体。为此,企业需要专门设置如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培训等众多管理职能部门和岗位,管理幅度不断增加,管理职工薪酬逐年增长,而管理价值创造能力却并不明显。
2.研发成本逐年攀升
中国轴承制造企业缺少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外企业本土化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和国内经济人力、资源要素成本不断增加的倒逼机制下,为在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许多轴承企业已经开始改变以往的粗放经营,加强技术研发,实施战略转型,研发成本逐年攀升。
四、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当今社会,轴承产品高速更新换代,客户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面对这样的情况,提升生产线的柔性,同时保持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即高柔性大规模生产成本管理是轴承制造企业的机遇。轴承制造企业应大力推行智能制造成本管理,把智能制造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实践相结合,将智能制造贯穿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一系列成本管理活动中,[3]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向成本管理要效益。
(一)建立智能商业服务平台,加强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能力,降低管理及研发费用
轴承制造企业应以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为主线,不断强化成本管理工作,从理论和时间两个层面积极探索成本预测和决策模式。企业应围绕企业价值链沉淀的大量业务与管理数据,存储、整理和分析标准大数据,结合行业应用场景的算法和模型,[4]关联外部市场环境数据,构建出具有自动化的智能商业服务平台,帮助轴承制造企业做出正确的成本预测与决策模型,提升轴承制造企业研发与批量生产能力,满足顾客在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降低管理及研发费用。
(二)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将目标成本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强化成本控制水平
轴承制造企业应采用智能技术,运用3D或者4D模型,将目标成本落实到产品设计中,在产品设计迭代中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产品设计环节至少可以节省7%~15%的成本。根据测算,产品设计环节将决定产品制造成本的80%~85%,[3]用目标成本约束产品设计,可以减少生产环节的用料,优化产品工艺流程。
(三)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随着轴承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轴承行业制造创新,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有效管理成本,将智能制造技术和系统应用在制造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用高度柔性和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企业行为,从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不断满足市场越来越多的高、精、尖轴承产品的需求,结合智能制造设计,建立和完善数据分析模型,有计划地淘汰落后设备,更新关键核心设备,提升生产线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的性能与品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生产成本及其管理过程中的综合成本。
(四)运用智能分析工具,加强成本日常核算监督,提升成本分析能力
轴承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确定以后,应当加强日常成本核算,运用智能分析工具,及时检查和监督实际成本是否偏离目标成本。如果偏离目标成本,应当查出原因,深刻揭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问题,采取相应调整措施,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管理职能,起到预警和决策支撑的作用。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中,有八个领域需要大量高端轴承配套。[5]因此,加强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加大科技创新,推动轴承行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要“技术红利”已成为轴承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趋势。[6]
[1] 顾颖.我国轴承市场现状与展望[EB/OL]. (2018-8-2).https://news.mysteel.com/18/0801/17/F50342A79A9C2DA5.html.
[2] 李荐名.轴承企业的规模经济与成本管理的对策[J].轴承,2003(1): 38-41.
[3]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 2017年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7.
[4]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成本管理与仿真[EB/OL]. ( 2018-1-22).http://news.e-works.net.cn/category912/news75509.htm.
[5]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度报告全文[R].深圳证券交易所,2018年4月.
[6] 天马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度报告全文[R].深圳证券交易所,2018年4月.
(责任编辑:黄文丽)
Thoughts on cost management for Chinese bear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HEN Yu-hong
(Zhangzhou Tourism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chieving high profits in an enterprise is based on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s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to form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ost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bear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s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2018-08-10
陈育红(1979—),女,福建龙海人,会计师、经济师,学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1673-1417(2018)03-0065-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8.03.0014
F4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