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018-02-09刘姿华

中小学电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高导图信息技术

☆ 刘姿华

(建瓯市实验小学,福建建瓯 353100)

新课程改革之后,对音乐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设定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积极地去学习、探索,和同伴交流合作。所以,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愿才是关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移动通讯技术和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学校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小学生对信息化多媒体学习环境充满了兴趣,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在信息技术平台中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摆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所以,针对这一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在线导学平台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音乐。

一、课前——巧设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旧模式,它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机交互,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先在“东方潜能在线平台”设计好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目标的思维导图,让各小组分工协作,进行课前预学,自主完成“导图”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音乐欣赏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设计思路中,为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民族自豪感,可在思维导图中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查询了解傣族的有关知识。

第一组:查询傣族的乐器。第二组:查询傣族的歌舞。第三组:查询傣族的服装及节日。第四组:查询傣族的动植物、居住特色。

让学生自由组成四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同一个预学目标。查询的结果学生可在信息平台的答案区中用图片、文字等形式来作答,并且还可通过网络进行互相评阅、点赞、发表感言、提出疑问等。然后从学生提交的丰富多彩的资料中,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反馈他们的成果、现场解答疑问、进行评价等。

这种学习方式突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特征,即“围绕以学生的超前独立学习为先导,以导学提纲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以教师的启迪为铺垫”。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上,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中——巧借多媒体资源,助力学生合作学习

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中借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完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示课前的学习成果。

例如:《音的高低》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柯尔文手势,可事先设计制作微课程《柯尔文手势》。其中,除了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示范每个音高的标准动作以外,还可编创关于柯尔文手势的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这个微课程制作好以后,将它放到“东方潜能在线平台”《音的高低》这一课思维导图的一个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预学,告诉学生跟着视频练习(可反复观看),另外,导图中还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音高卡片,为课堂中的合作练习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步,先组织学生按音阶顺序检验柯尔文手势的微课预学效果;第二步,以同桌二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其中一人先拿出音高卡片打乱顺序地随机出示给另一人看,另一人边看边做相应的柯尔文手势;第三步,二人交换练习。这个练习很方便,除了课堂上练习以外课后也可练习。通过合作练习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音的具体高度,同时训练他们对音高变化的反应能力,合作练习要让学生坚持练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训练目的。

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单音卡片合作练习,借助柯尔文手势达到熟练地掌握单音以后,还可以借助课件进行音准协调练习。就是在课堂上出示有趣的卡通音符小人的课件,当画面出现拿着不同音高的音符小人时,让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唱一个音高,同时唱出,要求音高要准确音量要协调,这种练习也叫双音练习。一开始学生音准可能会有所偏差,教师应该用琴声帮忙,最后过渡到不用琴声提示学生也能协调地唱准双音。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协调练习学生已能熟练准确地唱准双音时,还可再借助课件进行三音、四音的合作协调练习,最终学生将形成稳定的固定音高概念。

三、课后——巧用微课程,引领学生延展拓学

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好帮手,其价值在于知识认知化、内容可视化、课件生动化、操作可重复化。它能让学生的音乐课堂知识和技能在课内和课外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运用微课程,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拓展学习渠道,创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例如:在上音乐实践活动课“自制打击乐器沙锤”时,可事先制作好微课程《教你如何自制沙锤》。在微课程中要详细介绍每一个基本制作步骤;要引导学生如何用试验的方法去添加内置的各种材料,从而获得满意的沙锤声音效果;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沙锤的外形进行设计包装。在课堂中将微课程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教师出示自制好的示范作品,并用自制好的沙锤为音乐做伴奏。这些都是为课后的延展拓学做好铺垫的,因为在音乐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现场制作,这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第一,帮助学生分组,告诉他们组内同学可互相商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创意沙锤的制作;第二,告诉学生老师会将这一微课程发送到“东方潜能在线平台”这一课的导图中,如果需要可下载观看,这对他们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第三,在思维导图中还发送了几首适合用沙锤伴奏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音乐,同学合作用自制沙锤为音乐伴奏;第四,做好的沙锤将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堂中进行展示,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表演奖”等。

运用微课程为音乐教学助力,贯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以教师的启迪为铺垫,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上”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音乐教学的呈现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与认知的有效工具,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这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拓宽了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构建出集自主性、实践性、激励性为一体的教学情境,让音乐课程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张力和磁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交流中主动参与,主动合作,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长升.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报告[J].新课程(中旬刊),2012(06).

[2]溪锋.音乐课堂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学子月刊,2015(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html.

猜你喜欢

音高导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