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依恋的研究综述

2018-02-09颜刚威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成人小孩个体

颜刚威

(澳门城市大学 心理分析研究院,澳门 999078)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的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首次提出,又可称为依附理论(英文称为Attachment Theory)。最初发现是基于母子的关系,母亲(主要照顾者)会深深影响其子女的人格发展和发育,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婴儿和儿童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即是子女与主要抚养者的关联[1]。主要抚养者陪同条件下,建立出安全的社会环境,能够促使婴儿顺利地向外界摸索,有助于在陌生的环境中去增强其适应性。基于婴儿会受到依恋理论的影响,各国的心理学家学者开始探讨其连续的可能性,其后发现成年人期间也同样适合该理论,发展出当今的成人依恋理论体制。成人依恋与婴儿依恋是相互符合的,其依恋类型也较为相似。这与弗洛依德所提出的精神分析学角度较为相近,同样地认为儿童早期的发展和发育,会与其人格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连,最终影响其未来发展和行为方式。现今的成人依恋理论,绝大多数研究方向是成年人的恋爱过程及发展,探讨人们沉醉于爱海之中的内心想法与情感,以及人们为何会有爱情感与孤独感的关连。肖君政等研究结论里提到[2],基于大量研究基础之上,许多迹象表明人们童年早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会深深影响与他人关系以及成人浪漫关系,并且对于其成年后的依恋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依恋理论的分类

目前对于依恋理论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安全-自主型(Secure attachment)、不安全-恐惧型(Resistant-attachment)、不安全-回避型(Avoidant-attachment)和不安全-全神贯注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安全-自主型依恋的小孩,主要表现为当主要抚养者在其身边陪伴时,便敢于向四周探索,也可以与陌生人进行一定程度的玩乐,即使主要抚养者离开片刻后回来,小孩也能够迅速回复平衡的情绪,这是最佳的依恋类型,有助于小孩对接触社会和自我控制情绪的发展。不安全-恐惧型依恋的小孩,纵使主要抚养者在其身边一同玩乐,也表现出不太敢与陌生环境过度接触,一旦主要抚养者离开时,会表现出十分消沉,主要抚养者再次回来时,小孩则表现出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想亲近主要抚养者,另一方面却表露抗拒的情感,无法像自主—安全型依恋一般,能够迅速调整回原来开心活泼的情绪。不安全-回避型依恋的小孩,当主要抚养者趁其不在意时离开,不会立刻显得情绪波动和大量负面情感出现,主要抚养者的存在与否,影响其个体情绪变化不太大,这不良的表现可能是由于主要抚养者对小孩缺乏足够的照料,没有充足的耐心去对待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欠缺时间去陪伴和关心,导致小孩一些不良的反应出现,减低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缺乏动机,形成对主要抚养者的依恋程度不够高。不安全-全神贯注型的小孩,包含着上述两种不安全依恋类型,会根据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抗拒或逃避,这可能是由于小孩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人际关系,不太稳定和牢固,使得其在面对不同的陌生环境时,没有建设出同一规律的反应。总结而言,上述四种依恋类型当中,安全-自主型依恋的小孩表现明显优于其他三种不安全依恋类型,因此协助小孩建立安全型依恋,有着莫大的重要性。

二、依恋理论的影响性

人们在社交生活当中,一部分人会热衷于交际应酬,喜爱认识新朋友,并能够从与他人交谈里获得快乐与兴味;另一部分人则喜欢孑然一身,孤独地生活,厌恶吵闹的环境,不参与社区聚会及团体活动,但也能够依然自由自在和享受生活。这种人格差别的形成,最主要是由于个体对他人的处事方式及对外界的认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习性。纵然不能够明确判断热爱社交的人,必定在成就上优于较为内向的人,但是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性,与幼年时间的依恋理论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值得令人关注的是,人们在早期依恋时的质量,会明显地浸染其个体的人格特质,决定了日后面对爱情时的态度和心理变化。在伴侣的选择过程中,成年人会自然寻觅能够长期照料自己、给予安全感较高、温柔体贴的对象。侯珂等研究认为[3],如何建立起对其他人的依恋类型,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应当是安全型伴侣和人际关系存在明显的吸引,再者当亲密关系建立起后,拥有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相比起非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表现更好,能达到关系持久且质量良好。即使遇上困难,也可以将内心的不安感转述给伴侣听,藉此期望得到对方的支持与鼓励,让个体能够保持幸福愉悦的心情去应对难题。Mikulincer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也有类似观点[4],对于成人情感控制方面,依恋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能够建立起安全型依恋,有助于其个人的身心发展。甚至在工作方面,依恋理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员工对上级的信任程度[5],均表现出依恋类型的影响力。关于恋爱期间的稳定性,人们会盼望在交往过程中感情牢固安稳,尽量保持热恋的关系,但是基于成人的情感较为错综复杂,部分的情侣不一定符合,故此这个观点备受心理学家争议[6]。树立起良好的依恋类型,有助于成年人在社会上和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去结交朋友,最终有利于个人成长,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7]。

三、我国成年人依恋类型分布与状况

在我国国内已经有许多论文研究成人依恋理论,一般较常用的方法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依恋模式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人际关系测量表等。谢安娜等研究发现[8],向在北京上大学的大一新生收集数据,其安全型依恋类型为最多46.1 %,而不安全类型分别为迷恋型占34.9 %、淡漠型占12.2 %、恐惧型占6.8 %。韩树杰等研究回顾[9],国内某一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在普通人群当中,安全型依恋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及总体健康和人际关系状况方面,均比不安全依恋类型者要良好。裴志珍等研究发现[10],收集医学院大学生有关研究结果提示,依恋类型的分布极为不均衡,安全型占8.58 %、恐惧型占47.52 %、专注型占23.43 %、冷漠型占20.46 %。张楠的随机抽取调查结果指出[11],针对300名各地本科生的数据统计,安全型占有36.2 %、冷漠型占有20.69 %、专注型占有24.1 %、恐惧型占有18.97 %,可以看出,普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属于中上水平。戴晓天调查发现[12],关于珠海市大一新生的依恋类型,安全型占有12.7 %、恐惧型占有53.8 %、专注型占有18.8 %、冷漠型占有15.0 %,不安全的依恋类型高达87.3 %。何腾腾等观点认为[13],持有不同户籍或各个省份出生的大学生,其个体在依恋类型的回避维度,以及人际关系与交往的交谈维度,是明显地存在差异性的。基于各个研究结论,均可以明显发现,当探讨成人依恋的问题时,必须要积极研究其个体的心理发展因素,才能有效地探讨得出差异性存在的根本原因。要合理地选择研究对象,目前较多以大学生或教职工,欠缺社会大众性。即使是同一种族,也可能有明显区别,再因地区性、性别差异、职业学业的压力等多因素驱使,导致依恋类型不一。最终国内的情况,与国外的依恋研究有着明显的差异显现[14],[15],安全依恋型占比例较低,而不安全依恋型则占比较多,很有可能是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其社会人群的依恋类型分布不一样。还有许多原因和因素,值得学者们关注和探究。

结语

多篇文献的研究调查和结论,均表明通过正确健康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改善个体的依恋类型,转变个体的心理错误思维,就能够有效地改善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如果个体是不安全的依恋类型,会一定影响其个人的社会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16],甚至会与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复发有关联[17],[18]。唐海波等研究更认为[19],当个体具有足够的能力时,才可以将理智与情感完全划分,能与他人交往期间处理好亲密关系以及独立状态,不易引起自身内心的焦虑等不安的情绪,建立出安全型依恋。在幼年时期树立出良好的依恋对象,可让个体拥有更强大的承受能力,未来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面对挫败及磨难的困境也能够抱着乐观的心态应对。同时,成人依恋与人格特征有着相应的关系,能够影响个体的健康心理状况,建立出自尊、人际互信的关系,减少其负面的情绪与想法。当个体构建出良好的依恋关系,具备完整的人格特质,从而达到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完善,容易结识到知心的好友,与家人之间保持恰当的沟通,从而有助于恋爱时的情感控制,最终达到建立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重大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成人小孩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成人不自在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云小孩(上)
懒小孩
Un rite de passage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