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
2018-02-09周献策黄文江
周献策,黄文江
(1.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2.南宁市职教中心,广西 南宁 530011)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提供生动优质教学素材
红色文化,是革命年代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荣辱与共、众志成城、艰苦卓绝,爱祖国、爱人民做奉献体现出来的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怕艰难险阻,做出的努力奋斗。红色文化通过不同形式精彩演绎时代概况、歌颂人民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的素材内容。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单纯传统讲授课堂教学和纯理论灌输,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不同载体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更加形象的感受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阐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辉煌历程,不同载体承载不同内涵,不同时期蕴含不同精神,红色文化展现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它书写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红色文化的内容涉及不同时代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设置具有一致性,通过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方针政策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意识,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担负起新时代下赋予自己的使命。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还体现为课堂整体的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缺乏教材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学生则不容易接受授课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更无从谈起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魅力。这种魅力体现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红色文化无可争辩的人物呈现和课堂讲授对比,显然更胜一筹。通过故事、视频等不同形式,更好诠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容易被教师带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新时代发展的不易,认识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体会中国在近代以来发展的艰难曲折,认识到弱国无话语权、无外交,更加能够把握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不仅摆脱了单纯说教,使学生通过课堂和革命史实接触,甚至可以和英雄人物间接对话,了解革命时代发生的背景,感受革命年代那些有名英雄和无名英雄呈现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抵御多元化价值文化冲击。因此,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要的措施
教社科〔2018〕2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扎实稳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新时代意味着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传统教学截然不同,对教师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坚守的重要内容,革命时期无数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此,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目的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抓住大学生心理塑造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使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得到正确的引导,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一)形成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常态机制
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对红色文化的筛选、分析、整理、整合过后提炼出来的优质内容,精挑细选出来的红色文化内容符合教材理论知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几点:第一是整合好优质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熏陶下,感受革命和建设年代的艰辛。第二是确定红色文化在课堂中的呈现方式。如果是通过讲授来呈现,那么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甚至还应具备幽默能力。如果通过视频方式呈现,需要教师掌握视频中涉及的红色文化内容,并能够在观看结束后给予精确的点评。如果红色文化以知识竞赛抢答的方式来呈现,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抢答题目,在抢答过程出现答错时进行详解。其他的呈现方式同样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预案,以及意外问题发生时如何处理。因此,不断融入红色文化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常态,应当是教师备课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充分彰显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到:“不断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重要手段。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三进”不仅能让知识入脑入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个时候触及大学生的灵魂。
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时代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通过校园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受到鼓舞,明确新时代年轻人历史使命和承担的责任,更加清晰未来人生的规划和所肩负的使命、责任,激发年轻大学生更加爱国,努力学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红色文化“三进”的具体做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牢牢抓住“思政课程”这一主阵地。“思政课程”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课堂文化根基扎实。红色文化体现出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和军魂,承载着革命军人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于奉献,敢于斗争,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凝神聚力,团结一起抵御外侮的国家情怀。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通过学生所学专业课程隐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需要情况下适当增加红色文化素材的切入,使“课程思政”更加立体,效果更加凸显。
除此之外,红色文化不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到课外,从学校层面形成第二课堂红色文化教学,开展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例如红歌比赛、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运动会、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红色演讲比赛、红色运动会,红色文化知识抢答竞赛......使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中受到红色文化正能量影响,也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多种载体和多种形式,开展红色文化相关活动。例如参观旅游景点、烈士陵园,参观红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瞻仰伟人遗容等活动,使青年大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当年红军战斗历程,从中获得真情实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使学生真正从教学中受到感染。
(三)通过显性和隐性教学方式,构建红色文化的宣传机制
高校全员共同构建红色文化宣传机制,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可以从三种不同主体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机制。一是学校层面上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使红色文化从生活、从历史走向课堂,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引导不同的学科通过“课堂思政”的方式引入红色文化,使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还可以通过讲座开展相关主题教学,甚至通过课外实践举办相关红色文化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二是通过思政课教师为主和非思政教师为辅,协同建构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机制。教师以红色文化进行学术研讨,探寻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最佳切入点,以及研究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易于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接受和认同。这一过程教师不仅提升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能力,而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三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动理解、接受和认同,并升华为信仰。这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通过调研、分组汇报等不同形式的教学安排,使学生主动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常态机制是基础保障,推进红色文化“三进”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发展是最佳路径,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教学构建红色文化宣传机制是最优方式。总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红色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的素材,并促进两者在融入中不断提升,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