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高血压90例临床观察

2018-02-09刘秀梅

智慧健康 2018年26期
关键词:阻滞剂心脑血管受体

刘秀梅

(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高血压为我国常见病,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1]。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肥胖、酗酒等群体,发病病因与遗传、环境、年龄、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相关。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多,老年高血压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2]。因此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防治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37例,其中男74例,女63例,年龄66~83岁,平均(76.51±2.37)岁,病程7~24年,平均(16.31±2.7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高血压学会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病情稳定,年龄>65岁,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临床表现

本组137例患者中,有96例(70.07%)患者临床表现为单纯收缩压升高,SBP≥140mmHg,DPB<90mmHg,3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脉压差增大。其中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1例,101例、15例。

临床症状:胸闷43例,头痛62例,头晕66例,肢体麻木51例,偏瘫31例,心悸49例,并发症:肾病16例,脑出血21例,心脏病47例,左心室肥厚43例,合并症:合并糖尿病者23例,合并冠心病者41例。

1.3 防治措施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常用防治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6大药物治疗。在对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时,应掌握禁忌症与适应证,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方案治疗[3]。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可给予钙通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方案。同时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发放宣传册、组织参加高血压防治讲座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如肥胖、不良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酗酒等。讲解疾病临床表现、用药方法与剂量、血压监测方法等。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尽量进食低盐、低钠等饮食,每日钠摄入量应<6g,嘱患者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4 疗效标准

以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指导原则》[4]进行测评:显效:DPB(舒张压)降低≥10mmHg且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或下降≥20mmHg;有效:DPB降低<10mmHg,但在正常范围内,或DPB降低10~19mmHg、SBP降低≥30mmHg;无效:均未达到前两项标准。

2 结果

对本组患者采取相关措施治疗1个月后,显效76例,有效5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6.35%,患者血压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血压水平控制在(131.43±13.49)~(86.13±3.12)mmHg。治疗期间多数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出现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出血。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老年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增长。高血压被公认为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常合并多种疾病,其临床治疗相对较为困难[5]。临床应重视老年人高血压,掌握其临床特征,并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保障其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分析出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见下:(1)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偏低;(2)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老年患者因年龄较大,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容易引发心、脑、肾等合并症,如心绞痛、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疾病[6-7];(3)血压波动幅度较大,临床表现为患者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受凉等血压水平会大幅增加,夏季血压水平通常较低,或在较长时间内存在较大血压波动;(4)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相差较大。老年患者器官多出现退行性病变,动脉硬化较为明显,心脏射血时其主动脉无法完全膨出,使得骤降血容量无法有效缓冲,进而造成收缩期血压升高,而舒张压偏低[8]。

目前临床对老年高血压多采用药物治疗,近年来关于高血压防治的降压药发展迅速,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常用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6大类[9]。在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项:(1)年龄<85岁、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抗高血压治疗。>85岁血压水平较高或存在靶器官损伤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2)对老年患者用药剂量应由最小开始,根据治疗效果逐渐增加剂量,避免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10];(3)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与禁忌症,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用药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立位血压监测,并谨慎使用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综上所述,临床应重视老年人高血压,掌握其临床特征,加强临床防治措施与健康教育,以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阻滞剂心脑血管受体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