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羞愧研究述评
2018-02-09李曼
李 曼
(潜山野寨中学,安徽 安庆 246309)
一、学业羞愧的含义及个体特征
学业羞愧是学业情绪的一种,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及其相关活动中感受到的情绪,而感受到相应的羞愧情绪就是学业羞愧。对于学业羞愧,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关于学业羞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学业羞愧是一种情绪体验,即个体在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业自我预期未达到或学习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产生的一种痛苦、内疚、情绪低落,对自己或他人有愤恨感的情绪体验,并伴随脸红、心跳加快等生理现象[1]。
研究发现,有两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体验到更多的学业羞愧。一类是具有羞愧倾向的学生,即那些低自我效能感、高考试焦虑和低自尊心的,同时易作内部的、稳定的整体自我的失败归因的个体[2]。另一类是具有高自尊的个体,他们在没有得到预期的分数,或者偶尔得到比较意外的低分时,会非常震惊,从而产生强烈的羞愧感。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生,当他们体验到学业羞愧时,经常会感到自己学习能力不足、很渺小或是没有人生价值感。因此,他们还会伴有一些退让的行为表现,比如低头、遮住脸或眼睛、隐藏自己、扮低调。
二、学业羞愧成因
(一)对学业失败的认知
所有情绪理论里描述羞愧情绪成因,均是与个体对失败的认知有关的。通常学生认为自己考试失败了,或者自己没有获得理想的分数时,就更易产生学业羞愧情绪。但是,那些体验到学业羞愧情绪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考试分数是不能代表其学业失败的。正如情绪ABC理论所说,是学生对学业失败的主观体验导致学业羞愧情绪的发生,并不在于学业失败事件本身。已有研究也表明,如果在研究中控制了学业成绩这个变量,学生对成绩的知觉,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业羞愧情绪[3]。
(二)不正确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将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归为一定原因的过程。维纳将人的归因方式分为四类:任务难度、运气、努力和能力,这四类又被划分为三个维度:稳定与不稳定、可控与不可控和内部与外部。不同的成败归因方式会让个体容易产生学业羞愧情绪。如学生将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学习能力不行,那么这种归因是一种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是一种不正确的归因方式,因此学生就会相应地体验到学业羞愧情绪。
(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相关课程。自我效能感能对学生的学业情绪及学业表现产生作用,相当于学习动机的效果。Turner JE(2002)等人研究任务羞愧与自我效能感,可能在部分学生中存在显著正相关[3]。如果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低,就会使该生产生学业羞愧情绪。关于学习不良的已有研究也表明,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的学生,会经常体验到羞愧、焦虑等负性情绪。
(四)自我知觉的影响
学业羞愧情绪是一种自我意识情绪,因此个体或因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或因受到自我知觉的影响,进而产生了学业羞愧情绪。学业结果对个人的重要性、未达到预期目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外界的评价、学生的自尊水平等,都会让个体体验到自我认知的矛盾,进而产生学业羞愧情绪。
(五)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和文化能够影响学业情绪,而学业羞愧情绪作为学业情绪的一种,应当也受其影响。社会环境和文化包括很多因素,如班级氛围、教师的热心、家庭支持等。那些经常受到教师关心与关照和更多家庭支持、处于班级竞争浓厚氛围中的学生个体,在经历成功与失败时,更易体验到学业羞愧情绪。
三、学业羞愧测评
目前学者们大都将学业羞愧作为学业情绪中的一个因子进行测量。测评学业情绪的常用工具有四种,分别是Pekrun(2002)的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 Emotion Questionnaire)、俞国良(2007)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马惠霞(2008)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薛杨(2013)的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
Pekrun(2002)的学业情绪问卷(AEQ),包括课堂情绪、学习情绪、考试情绪3个维度,各维度均包括 9种情绪。该问卷采用五级计分。各维度的α系数为0.84-0.94,问卷的效度较好[4]。
俞国良(2007)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由积极高唤醒、消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和消极低唤醒4个维度组成,各维度的α系数为:0.79-0.92,问卷的效度也较好[5]。
马惠霞(2008)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的因子,与俞国良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相同。该问卷是在Pekrun的理论基础上,新增加“兴趣”一项来编制的,主要检测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的十种主要情绪。此问卷采用五级计分,各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6]。
薛杨(2013)的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包括受到不公待遇、与自我预期不一致、引起公众注意、学业表现不佳四个因子,共17个题项。该问卷采用五级计分,问卷的重测信度在0.680-0.831之间,效度也较好[1]。
四、学业羞愧已有研究特点
(一)研究类型
在研究类型上,目前关于学业羞愧的研究主要有三类:现状描述研究、相关研究与干预研究[7]。
现状描述研究,主要集中于学业羞愧的概念、成因、测量、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等方面。
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学业羞愧与学业成绩、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干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业羞愧进行干预和矫正。现有的学业羞愧干预研究,有董妍(2011)对中学生学业羞愧研究中的采用整合性学业情绪干预训练方案[8]。
(二)研究方法
从国内外现有的对学业羞愧的研究方法看,学业羞愧主要是测验法,如上述所说的Pekrun(2002)的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 Emotion Questionnaire)、俞国良(2007)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马惠霞(2008)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薛杨(2013)的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关于学业羞愧的研究才刚起步,研究方法有待以后完善。
五、国内学业羞愧的实证研究
俞国良将学习不良的青少年,和其他一般青少年的学业情绪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学业水平较低的青少年与其他一般青少年相比,更易产生消极的学业情绪,且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羞愧[9]。
董妍探讨了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的进展,发现学业不良及有目标回避意识的学生群体更易产生学业羞愧情绪,而这种情绪较少产生于那些有目标达成意识的学生群体中[10]。
刘在花对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学校幸福感和学业羞愧情绪三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倦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业羞愧情绪[11]。
马惠霞研究了中学生学业羞愧的测量、生理唤醒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业羞愧强度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比较复杂,并不简单的是倒u型关系,具体表现为学业成绩较好以上的个体,更易产生较多的羞愧情绪[12]。
李明洋,从中学生学业羞愧、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角度,来探讨三者的关系,研究表明:
1.女学生比男学生更易体会到学业羞愧,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易体会到学业羞愧,学生年级越高,他们体验到的学业羞愧水平逐渐降低。
2.中学生的学业羞愧对其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学业羞愧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不起中介作用[13]。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目前对学业羞愧发生机制、生理表现、成因等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且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倦怠等变量的研究,以后可更加注重于有学业羞愧情绪的学生人际交往、自尊、社会适应状况及行为表现,充分发挥学业羞愧情绪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其次,关于学业羞愧情绪的诱发,目前有研究运用想象法诱发学业羞愧情绪,但同时也发现性别和诱发方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想象法更适合女生等,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探索学业羞愧情绪诱发的性别差异。
再次,关于学业羞愧情绪的现有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中学生,而其他年段个体的学业羞愧情绪研究几乎还未有探索。因此,研究其他年段个体的学业羞愧情绪,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最后,现有对学业羞愧的研究,主要采用横断研究,未来可考虑从纵向研究的角度来研究学业羞愧情绪。从学业羞愧情绪的生理表现、发生机制、成因等出发,研究具有学业羞愧情绪的个体对以后的社会适应、生涯发展等的影响,进而做出相关因果关系的推断。
参考文献:
[1]薛杨.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编制及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2]董妍,俞国良,马丽华.学业羞愧研究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59-62.
[3]Turner J E,Husman J,Schallert DL.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goals in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academic failure: Investigating the precursors and consequences of shame[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2(2):79- 89.
[4]Pekrun R,Thomas Gorts.Wolfram Titz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2(2):91-105.
[5]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J].心理学报,2007(5):852-860.
[6]马惠霞.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6):593-596.
[7]李曼.社交退缩最新研究述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162-163.
[8]董妍,俞国良.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情绪的整合性干预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1):160-169.
[9]俞国良,董妍.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6(4):811-814.
[10]董妍,王琦,邢采.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的进展[J].心理科学,2012(02):487-493.
[11]刘在花.学习倦怠对在职研究生学校幸福感和学业羞愧情绪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79-83.
[12]马惠霞,薛杨,刘静.中学生学业羞愧:测量、生理唤醒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6(05):529-539.
[13]李明洋.中学生学业羞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聊城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