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区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2018-02-09李志军
李志军
(黑河市爱辉区职业技术学校,黑龙江 黑河 164399)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校际间教育资源网络接入环境建设,从而实现学校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学习方式、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最终建立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1 学校概况
爱辉区职业技术学校是爱辉区唯一一所集教学、科研、生产、示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2013年,学校被黑龙江省科协评为省级科普培训基地;2013年,学校被全国总工会评为优秀培训示范点;2014年,学校被黑龙江省农业厅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16日、17日,用一版半的版面以“面向农村 服务农业 培养新型农民”为题全面介绍了学校32年的办学成果。
2 爱辉区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2.1 基础条件日趋完善
近些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对中职学校的专项投入力度不断增强。2012年,学校争取国家职教专项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5500平方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训楼;2013年,学校投资14.4万元购买了计算机30台,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1个;2014年,学校投资15.1万元,购买多媒体讲台10个、电子白板组合10个、投影仪10个、笔记本电脑12台,建设多媒体教室10个;2015年,学校投资37.25万元建设2个计算机实训室,投资77.5万元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立体教学中心1个,使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稳步发展,成为具备信息化教学条件的中职学校,为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保障。
2.2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在学校计算机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旅游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中有50多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46.7周岁。近10年没有新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缓慢。目前,在学校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有85%左右的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中,只是制作简单的PPT课件和班班通的简单教学资源,10%的教师可以将较复杂的课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5%的教师能独立完成制作多维评价的教学课件,并准确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最大效果。
2.3 信息化教学提升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信心
实施信息化教学,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情境,直观展示知识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习信心。
2.4 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制约其效果和全面推进
开展信息化教学,丰富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其涉及专业较多,部分专业使用国家规划教材,部分专业使用行业出版社教材或自编教材;很难完全匹配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虽经过多年的积累,但始终未建成较系统、较全面、较先进的教学资源库,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需求,从而制约其效果和实践应用。
2.5 产教融合未有效推进,阻碍信息化教学精准实施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开展信息化教学,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3 爱辉区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推广的有效策略
3.1 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教师与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外学习研究。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国家、省、市、区及校内教师信息化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及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开展以获奖教师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开展研修活动,在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积极投身于信息化教学的创作过程,实现信息化资源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发展教师的信息应用和获取能力。从而引领广大教师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专业教学能力水平。
3.2 扩容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环境
实施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没有足够的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撑,信息化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显得“华而不实”,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助学、助教”之功效,自然也难以实现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终极目标。应鼓励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培训”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标准与评价研究,职业学校专业网络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与应用研究;开展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整合策略研究,重点加强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研究;重点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研究、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从而丰富教学内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3.3 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化教学张力
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实际,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三年左右时间,总体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使职业教育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充分利用本地天漠海、长城、华安等科技公司科技优势,保障信息化校园相关系统正常运行维护;借助联通、电信等宽带运营商的强大网络服务,建立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随时随地应用于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凝聚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优势,集中相关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实现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对接。相关行业能有效立足于行业的协作、合作组织,在办学层次、专业布局、教学标准、科研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考核;实现学校和行业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3.4 建立完善信息化教学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推进信息化教学,精准实施推广好经验、好方案,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有力保障。
4 结语
总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要求,提高在职职工和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的紧迫任务。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全面提高信息及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和提高质量,以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