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静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撷萃
2018-02-09牛佳丽师建慧
牛佳丽,师建慧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导致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症性病变,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脾胃病之一。与中医学中的“胃痞”“胃脘痛”的临症相似,临床以胃痛,腹胀纳差,呕恶,嗳气等为主要表现[1]。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2]。邵静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有较深的研究,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现将邵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整理如下。
1 基本病机与基本治则
本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相关。邵静教授认为其发病无外乎内伤饮食、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以上致病因素均可伤及脾胃,导致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从而发为本病。正如《脉因证治·二十二》说:“郁而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或有食积痰饮;或气与食相郁不散,停结胃口而痛”[3]。脾胃居于中焦,为五脏六腑气机的升降之枢纽,胃宜降则和,脾宜升则健,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司水谷精微的运化。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运行。若由于外感内伤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紊乱,胃气不降,脾气不升,则会出现痞满、呕恶、胃脘疼痛等症,故医治上要以调畅脾胃升降气机为主,升降通畅,则病自愈。正如清代名医唐笠山所说:“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故邵静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以调畅脾胃气机升降为基本治则。
2 辩证分型治疗
邵静教授指出,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是慢性胃炎发病的基本特征,故治疗时在抓住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应审证求因,辨证论治[4]。现以临床上本病常见的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肝胃不和、食滞脾胃四种证型,将邵静教授医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用药规律总结如下:
2.1 脾胃气虚型
症见:胃脘部痞满不适,形体消瘦,气短懒言,声音低小,纳差,大便稀溏,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行气除胀。选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如下:党参、白术、黄芪、炙甘草、陈皮、当归、炒莱菔子。若食欲差进食少者,加麦芽、木香行气健脾;若体内有湿,苔厚腻,加茯苓、佩兰、厚朴祛湿健脾、理气除满[5]。
2.2 胃阴不足型
症见:胃热、胀满不舒,嘈杂,口干喜饮,时有隐痛,食后恶心,排便不畅,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养胃阴、理气消痞。选用方:益胃汤加减,药物如下:麦门冬、生地、石斛、玉竹、沙参、半夏、甘草。若腹部胀满明显者,加厚朴、炒莱菔子除胀理气。
2.3 肝胃不和型
症见:心下胃脘处满闷,左右两胁胀痛,遇事烦躁易怒,时常唉声叹气,情志不遂时加重,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肝和胃[6-8]。选用邵师自拟经验方,药物如下:柴胡、郁金、栀子、白术、茯苓、香附、枳壳、甘草。若反酸烧心者,加乌贼骨、浙贝母抑制胃酸分泌;若恶心、呕吐、嗳气,加姜半夏、旋复花、姜竹茹降逆止呕;胃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
2.4 食滞脾胃型
症见:腹部胀痛,不得按,呕恶酸腐之物,纳差,矢气多,排便不爽,苔厚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导滞、降逆止呕。选用邵师自拟经验方,药物如下:焦三仙、炒莱菔子、陈皮、白术、姜半夏、白芍、威灵仙、芦荟。若脾胃积食甚者,加炒谷芽、鸡内金化食;若积食较久体内有热,大便干结者,芦荟加量,加生大黄泄下除热。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邵静教授还指出肠胃病应“三分治,七分养”,在服用药物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调护,应节饮食,畅情志、加强体质。此外随着临床治疗方法的多样化,近年来,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也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拓展了本病的治疗方法[9-10]。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49岁。2017年9月2日初诊,以“脘腹部痞满不适2年余,加重3天”为主诉就诊,现病史:2年前患者因食生冷之物出现脘腹痞满不适,时重时轻,未予重视,未作系统治疗,3天前复因食生冷之物,上述症状较前加重,遂至我院门诊查电子胃镜,结果回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现症见:胃脘部痞满不适,时轻时重,面色发黄,神色疲倦,两目暗淡,不欲言,纳差,无食欲,眠一般,小便可,大便稀,日2-3次,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无特殊。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证属脾胃气虚,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如下:党参25 g,茯苓15 g,生白术20 g,砂仁6 g,焦三仙各15 g,炒山药15 g,木香10 g,郁金15 g,佛手15 g,炒莱菔子1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嘱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之物,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勿劳累。
二诊(2017年9月9日):服药后腹部痞满较前减轻,面色稍红润,进食增加,大便稍稀,日1-2次,将上方生白术改为炒白术,加炒白扁豆10 g,余药物不变,10剂,水煎服。
三诊(2017年9月19日):自诉服药后胃脘部满闷不舒明显减轻,两目有神采,面色如常,大便正常,日1次。守上方10剂,水煎服,巩固疗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调畅脾胃升降气机为基本治则[11-12]。邵静教授在选方用药上,切中病机要点,注重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在临床治疗上收效甚佳。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特色治疗,疗效明显,应积极推广和发展。
[1] 李郑生.治疗慢性胃炎用药体会[J].中医研究,2006,(10):47-48.
[2] 王瑞生.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6):45-49.
[3] 黄荣春.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08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15.
[4] 邢恩龙.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的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5] 厉玉婷.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 魏玮,杨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J].中医杂志,2016,57(01):36-40.
[7] 张北华,高蕊,李振华,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专家经验数据挖掘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08):704-708.
[8] 王玉桦,方显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06):550-552.
[9] 程曦.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回顾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10] 莫喜晶,韦春回,陈国忠.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05):840-846.
[11] 黄秀玲.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700-701.
[12] 范尧夫,魏睦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04):6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