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探索

2018-02-09狄奎义田颜颜

智慧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狄奎义,田颜颜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东营 257300)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本组50例病人,24例来源于本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学习期间,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例来源于本县B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期间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内容是满足1995年我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所制定标准的。因此,所有的患者在参与了颅脑CT、MRI的以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之后。

1.2 临床资料

1.2.1 一般临床资料

在本组的50例患者之后,男38例,女12例,这些患者的年龄维持在20到90岁,平均56.9岁。TIA患者有20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的患者有1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患者有9例,出现脑梗塞的患者有36例。另外,出现合并血压的患者有26例、糖尿病患者有13例、高血脂22例、吸烟32例、长期饮酒17例。颅脑CT和/或MRI示:大脑半球梗塞27例,小脑梗塞8例,多发梗塞(大脑半球、小脑和/或脑干)6例,正常15例。颈部血管超声和TCD检查:血管狭窄和闭塞19例,血管内斑块和内膜局限性增厚17例,正常20例。

1.2.2 DSA检查结果

通过DSA的检查[1-2],发现出现了37例患者带有头颈部大血管与脑血管的病变,其中,颈动脉患者出现24例,椎-基底动脉的患者有19例,大脑中动脉8例,锁骨下动脉7例,无例动脉2例,大脑大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1例,小脑后下动脉1例。在对血管的病变程度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血管闭塞出现了11例,狭窄程度小于70%,14例患者的狭窄度维持在50%到69%之间,20例的患者,狭窄度小于50%。其中有3例患者的脑部前动脉出现一侧的缺失,由对侧大脑前动脉经前交通动脉供应,夹层动脉瘤2支,2例椎动脉串珠样改变,1例基底动脉梭形狭窄。

2 方法

2.1 介入治疗患者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首先是颈动脉狭窄下的皮血管支架形成适应症,有的患者会出现颈动脉狭窄大于50%;无症状的患者出现了颈动脉狭窄大于70%;与狭窄的血管之间产生联系,会让脑实质出现缺血,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症状。这些患者在三周内没有出现严重的卒中,非动脉的粥样性硬化[3-4]。有的患者在进行CEA手术后出现血管狭窄,颈部淋巴结亦或者颈部放疗区域的狭窄。其次是患者的颅内动脉出现皮血管内支架的适应症,这些患者的动脉狭窄度达到了50%以上,而无症状的患者狭窄的为70%;侧枝循环不好;狭窄血管结构适合血管成形(<10 cm,成角不明显);某些动脉夹层或不明原因的动脉狭窄。

2.2 操作方法

2.2.1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乙肝等进行常规检查,同时,结合于对颅脑CT、MRI、颈部血管超声以及TCD来完成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另外,也要对并行弓上头颈部大血管与全脑血管进行造影,以此来对颅内外的血管形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当前患者临床特征与缺血情况的深入认识[5]。在进行手术之前的3天,需要让患者口服肠溶阿斯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治疗、尼莫地平20 mg/次,3次/日,以此来防止患者出现术后的血栓以及血管的痉挛。

2.2.2 手术过程(以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为例)

①皮血管的穿刺与血管造影的运用,往往需要选择Seldinger改良技术来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然后让股动脉造影得以提准确度,通过读解剖学的深入认识来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精确评估。同时,在进行造影的时候,需要懂得选择最佳角度来投照,以此来提高投影的清晰度,实现对颅内动脉狭窄阻塞程度的把控。

②导管的置入。颈动脉的狭窄与弓上头颈部大血管的狭窄之处,这将能让患者的体征变化被清晰呈现,而患者的配合度不好,能结合于全麻来完成治疗。

3 结果

本组资料中,经DSA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部位顺序: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24支),椎-基底动脉(19支),大脑中动脉(8支),锁骨下动脉(7支),无名动脉(2支),大脑后动脉(1支),大脑前动脉(1支),小脑后下动脉(1支)。文献内容的准确度是值得认可的。当出现脑血管狭窄的时候,会很少因为动脉夹层的形成、动脉炎与肌纤维的变化而影响,其往往是因为动脉粥样的硬化[6-8]。在进行造影检查的37名患者之中,有3名患者有一侧大脑前动脉缺陷,由于对侧脑动脉处于动脉供应的节点,这些患者中,

出现了2名夹层动脉瘤、2名患者是椎动脉串珠样的变化,1名患者出现了基底动脉梭形的狭窄。选择DSA能够对患者的脑血管正常解剖与全面检测。这是当前最为准确、合适的血管狭窄检测标准,所以,血管内的介入治疗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检测深入推进[9-10]。

综上所述,随着Gd—DTPA脂质体增强剂基础研究的逐步深入,GdDTPA脂质体的MRI增强扫描可能成为临床上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有效手段。

[1] 赵美英,王润青,刘威,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5):85-86.

[2] 苏淑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7):842-844.

[3] 刘中光,马玉恒,刘帆,等.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8):654-657.

[4] 曲怀谦,夏章勇,杨华,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C].山东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79-83.

[5] 刘中光,姚百洋,马玉恒,等.乌司他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6,37(5):407-410.

[6] 吴凌峰,曹文锋,吴晓牧,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未破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5):353-355.

[7] 陈晓辉,吕在刚,高宗恩,等.对比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12):629-633.

[8] 王金龙,宋庆斌,吴婷夏,等.C形臂CT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2):93-96.

[9]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803-809.

[10] 李远志.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