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方言研究的思考
——兼评《枣庄方言研究》丛书

2018-02-09袁舒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枣庄方言语法

袁舒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接临沂市,西濒微山湖,南临江苏省徐州市,北靠济宁邹城市,辖市中区、峄城区、薛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和滕州市。钱曾怡等(1985)对山东方言进行了分区,将枣庄、滕县(现滕州市)两点方言划归山东方言西区西鲁片[1]。由于枣庄处于苏鲁交界地带,其方言也有区别于西鲁片其他方言的独特性。枣庄方言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山东省开展的方言普查,经过60余年的发展,枣庄方言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丰富。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重点评述《枣庄方言研究》丛书,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枣庄方言研究的思考和展望。需指出的是,本研究所指的“枣庄方言”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指枣庄境内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

一、枣庄方言研究分期及研究成果梳理

通过对枣庄方言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将枣庄方言的研究历史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普查期

枣庄方言的研究起步于1957~1958年间的语音普查,若冰1958年发表了《鲁南方音的特点》一文,其中有小部分关于枣庄方言语音的研究内容[2],钱曾怡等1960年编写的《山东方言语音概况》(油印本)也有关于枣庄方言的描写[3]。同年,山东省方言调查指导组主编的《泗水滕县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出版,结合泗水、滕县两地方言的特点,为两个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提供指导[4]。

普查期调查方言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方言调查点的选择比较有限,关于枣庄方言的系统研究成果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

(二)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展开期

普查期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到20世纪80年代初,枣庄方言的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王希文的《枣滕方音辩证》(1982)是最早介绍枣庄方言语音的著作[5],随后他编写的《枣庄方言志》于1986年出版,该方言志共收录四千多单字,一千多条词汇,七十个语法例句,是最早对枣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系统描写的研究成果,以此奠定了枣庄方言研究的基础[6]。此后关于枣庄方言的研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全面展开。

语音方面的研究,如李芳元(1989)阐释了枣庄方言精组声母与今合口呼相拼读舌面音t/th/的现象[7];董业明、张雁结合枣庄方言的特点,编写了《枣庄人学普通话》(1997)[8];隋玉清等(1999)关注到枣庄方言语音对学生英语学习造成的负迁移现象[9]。词汇方面的研究,以词语意义的解释和本字的考证为主,如王希文的《元明清白话著作中的枣庄方言词汇》(1991)[10],李方元的《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义(一)》(1993)[11]、《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义(二)》(1994)[12]和《峄县方言单音动词汇释》(1995)[13]。语法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一些语法特点的简单介绍,如王吉俊的《枣庄方言的后缀》(1988)[14],王希文的《枣庄方言的语法特点》(1989)[15]和《枣庄方言语法特点续稿》(1990)[16]。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省志、地方志的编写也将当地方言的介绍纳入其中,如《山东省志·方言志》(1993)[17]、《滕县志》(1990)[18]、《台儿庄区志》(1993)[19]等志书都有关于当地方言的介绍,大都反映了当地方言的特点,也体现了地方志编写在内容选取方面对方言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关于枣庄方言的研究,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有涉及,以描写为主,多是特点的介绍,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

(三)21世纪以来:深入期

21世纪以来,关于枣庄方言的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其中不乏数篇硕士论文,还有《枣庄方言研究》丛书一套。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较多,根据研究内容可将其分为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和综合研究四类。

1.语音研究

关于枣庄方言语音研究的成果,有对具体音系的描写,如王芳的《滕州方言研究》(2007)[20]和马广东的《峄城方言语音研究》(2008)[21];有对某种语音特点的分析,如陈凡静(2007)对滕州方言的特殊唇齿音声母pf/pfh/f的分析研究[22],荷茜(2011)总结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枣庄方言中的演变情况[23];也有对某种语音特点形成原因的解释,如张凯(2012)探讨了枣庄方言变韵型儿化产生的原因[24],魏会(2015)结合语言理论和移民历史材料,分析了枣庄方言唇齿音声母pf/pfh/f/v产生的原因[25]。同时有些研究还运用了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如杨维娜的《山东枣庄话单字调的声学分析》(2013)[26]和张瀛月、朱晓农的《山东滕州的声调变异——边界方言的演化动因》(2015)[27]。

此外还有关于枣庄方言语音对普通话学习、民歌歌唱、英语发音的影响研究。其中徐秀的《枣滕地区平翘舌声母辨析》(2000)[28]是最早的研究成果,此外还有杜兆金的《郑曹片枣庄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语音变异规律研究》(2010)[29]、李红的《枣庄方言与枣庄民歌演唱发音探究》(2015)[30]和李征亚的《枣庄地区方言者英语音段音位习得的特征分析》(2016)[31]等。

2.词汇研究

枣庄方言词汇研究的成果中,有关于某一类枣庄方言词的研究,如周惠珍(2000)研究了儿化词[32];杨晓红(2008)分析了动植物名称词[33];褚福侠(2009)分析了“子”尾词[34];孙俏(2011)梳理了味觉词[35]。还有不少关于枣庄方言词语的解释及其本字考证的成果,如史大丰(2009)解释了源自《金瓶梅》且仍在枣庄方言中使用的特征词[36];张凯(2009)[37]、(2010)[38]考证了在枣庄农村中使用频率高却没有固定书写形式的44个常用词语的本字;齐高鹏(2010)结合韵书考释了12个枣庄方言词语的本字[39];张凯(2013)又梳理了普通话中不存在但枣庄方言中仍使用的8个“存古词语”[40]。还有的研究成果,将词汇研究与文化相结合,如邵娟(2009)分析了枣庄方言词汇的文化内涵[41],倪义省(2013)从民俗文化角度研究滕州方言俗语,出版专著《滕州方言俗语》,收录了滕州地区以及周边地区所独有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方言俗语[42]。

3.语法研究

枣庄方言的语法研究涵盖了词类、构词法、词缀、句式各方面,成果比较丰富。有从语法角度对某一个词的研究,如褚晶(2006)[43]、李瑞(2012)[44]关于介词“搁”的研究;吕俭平(2007)[45]、孙敏敏等(2017)[46]对可作动词、语气词及名词词尾的“来”的研究;董业明(2011)关于泛义动词“治”的用法和意义的研究[47]。也有针对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词类的研究,如宋艳的《枣庄话状态形容词研究》(2011)[48]、王淇《枣庄方言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2013)[49]、程璇的《枣庄方言名词研究》(2011)[50]、董业明的《枣庄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2011)[51]、姚文的《山东滕州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比较研究》(2011)[52]和邵园园《枣庄方言副词研究》(2012)[53]。还有关于词缀的研究,如孙敏敏的《浅谈枣庄方言的词缀》(2008)[54]和《枣庄方言派生词研究》(2009)[55],孙浩峰的《山东滕州方言词缀研究》(2013)[56]等。句式研究方面,有孔超(2012)对“我把你这个NP”句式的研究[57],李瑞(2012)对“敢问你想揍嘛底(也)”句子的分析[58]。

4.综合研究

关于枣庄方言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多,一是于敏的《山东薛城方言调查报告》(2012),系统介绍了薛城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59];二是董业明、张雁主编的《枣庄方言研究》丛书(2011)一套四本,第一次对枣庄方言进行全方位地描写,成为枣庄方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这一时期的枣庄方言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词汇和语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二、《枣庄方言研究》丛书评述

自枣庄方言研究进入展开期以来,枣庄学院就是枣庄方言研究的主要阵地,枣庄学院的方言研究学者担负起了枣庄方言研究的重任,先后发表了系列枣庄方言研究的论文。21世纪以来,又在董业明先生的创意策划之下,完成了这套《枣庄方言研究》丛书。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套丛书的特点进行评述。

(一)体例新颖,内容丰富

《枣庄方言研究》丛书共四本,体例安排采用“1+3”的组合形式,体现出研究的系统性和充分性。“1”即《枣庄方言志》(2011)[60](P1~281),主要是对枣庄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总体介绍,起到纲领性作用。“3”即《枣庄方言语音研究》(2011)[61](P1~177)、《枣庄方言词汇研究》(2011)[62](P1~215)和《枣庄方言语法研究》(2011)[63] (P1~225)各一册,是对方言、词汇和语法进行的专项研究,三册书各成系统又彼此关联,枣庄方言的全貌即由这套丛书细致地展现出来。以往关于山东某一方言的研究成果多是以单本方言志的形式呈现,而《枣庄方言研究》是“山东省内第一套以地市为范围的方言研究丛书”[60](P2),这种编排体例尚属山东方言研究的第一次尝试。

作为一套丛书,《枣庄方言研究》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枣庄方言志》的体例编排依照方言界的惯例,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内容。语音部分包括枣庄方言语音概览、同音字汇、语音共时、历时比较等;词汇调查主要参考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将词汇分为天时、地理、方位等类;语法包括词类、语法特点和语法例句。《枣庄方言语音研究》系统描写了枣庄方言的音系,分析了枣庄方言的音变、文白异读现象等,并将枣庄方言音系与普通话音系、中古音系进行比较,更好地突出了枣庄方言语音的特点。同时还设置专章,列出了枣庄方言的5首儿歌,19段民谣,20条歇后语,20条民间谚语,24则民间故事,30条语法例句,一一标注国际音标,是了解枣庄方言语音、民俗文化的重要语料。《枣庄方言词汇研究》收录具有枣庄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4000多条,分为19类,有些附有较详细的解释,必要时加入例句。这些词汇,大都保留了枣庄方言较老的表达习惯,也最能反映当地民俗。该书还将枣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了枣庄方言词汇的历时演变。《枣庄方言语法研究》采用分章的形式对枣庄方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等进行详细描写,并介绍枣庄方言的短语结构和句式。以往关于枣庄方言语法的研究,多是简单介绍或是针对其中一个语法特点进行专题研究,而《枣庄方言语法研究》则是第一次对枣庄方言语法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

此外,为《枣庄方言研究》丛书的编写提供方言语料的发音人很多,书中所列枣庄市中区的男女发音人就有10位,其中1位年龄最大的发音人92岁。发音人的文化程度有高中、高小,也有文盲,这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发音人为获取丰富的枣庄方言语料、保存枣庄方言特色提供了保证。

(二)注重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有属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古遗址多处,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枣庄地域文化。枣庄方言是枣庄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枣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枣庄方言,能更好地理解方言应用中体现的枣庄文化特色。

《枣庄方言研究》丛书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将枣庄方言与枣庄文化结合起来,《枣庄方言语音研究》收集了大量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歌谣、民间谚语和民间故事语料,《枣庄方言词汇研究》重视枣庄方言词汇承载的文化信息,该书更多地收录能反映当地民俗的条目。所收的4000多条枣庄方言民俗语汇,分为婚丧、交际、饮食、日常生活等19类,在给条目做注解时也注意方言词所蕴含的民俗意义,力求反映枣庄方言的地域文化特色。这种词汇选取方式,不仅收集并保存了有用的方言词汇语料,也为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材料来源和依据。正如编者在前言部分所说,“不涉及当地文化,不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这样的方言研究是空瘪的、苍白的方言研究”[62](P2)。《枣庄方言研究》丛书的编写,更加关注方言与文化的关系,这是新时期枣庄方言研究的一个亮点,也为保护和传承枣庄民俗文化做出了一份贡献。

(三)采用方言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方言地理学(也称地理语言学)是19世纪8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语言事实,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方言特征都会有相应的分布区域,方言可以在空间上体现差异。方言地图的绘制是方言地理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方言在某一地域空间变化的最直观手段,使方言与地理的关系得到凸显。《枣庄方言研究》丛书采用了方言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乡镇为基本单位,绘制了八幅枣庄方言地图,作为《枣庄方言志》的附录部分。如第一幅地图展示的是“战、颤、善、然”四字的读音分布情况[60](P267),考察古知系声母与开口呼韵母相拼时的读音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差异在枣庄境内主要呈南北分布。方言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细致地展现了枣庄各乡镇方言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体现了各乡镇方言的语音特色。

《枣庄方言研究》丛书,内容详实,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展示了枣庄方言的全貌,是我们了解枣庄方言的重要学习资料。该丛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方言词汇的本字问题上,有些词可以写出本字,《枣庄方言词汇研究》用了同音字代替,如将“鸡下蛋”义的词语写成“贩蛋”[62](P33)。这里的“贩”应为“嬎”,《汉语大字典》中“嬎”的其中一个义项是“禽类生蛋”[64](P108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嬎”标为方言词,解释为“鸟类下蛋”[65](P366)。

三、枣庄方言的研究思考及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枣庄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该主题的研究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获取了大量真实的方言材料,以此作为方言描写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另一方面,研究总体以描述性研究为主,解释性研究较少;多运用描写法和比较法,其他方法运用较少。因此,关于枣庄方言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需要创新,在研究内容上还需要更加深入。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

1.运用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

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方言研究中的方言接触、双方言现象均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正如游汝杰、邹嘉彦(2016)所提,社会语言学“应该是方言学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传统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相结合,将使方言学在语言学园地里大放异彩……新的汉语方言学的特点应该是历史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三结合”[66](PP7)。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变得更加密切,加之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同一方言区也出现了复杂的方言个体差异。因此,方言调查的对象有时不能局限为仅调查1人,借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一定样本量的发音人进行研究,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比如滕州南部处于中原官话蔡鲁片和郑曹片的交界地带,滕州方言属于边界方言,目前关于滕州方言听感上的调值就有三种记法,调类的取值比较复杂,选取多名发音人,才可以更好地分析滕州方言的过渡性特征。这种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发音人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发音人的调查,能对一地方言有更细致地了解,可以得出关于方言演变的更客观的结论。

2.多维度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很早就运用到了枣庄方言的调查研究中,历时比较、共时比较均有涉及。如将枣庄方言语音同普通话语音、中古音进行比较,将枣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比较枣庄方言的新老差异、内部差异和文白差异等,不同维度的比较有利于突出枣庄方言的特色。今后枣庄方言的研究,还可以增加比较的维度,可将枣庄方言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发现其区别于周边不同地域方言的典型特点。如枣庄方言和菏泽方言都属于山东方言西区西鲁片,但两地方言在同属西鲁片方言的共性基础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差异是单字调的调型和调值。吴永焕《山东方言声调研究》(2001)一文中有关于两市方言的声调记音,其中菏泽市区、单县、巨野、成武等地声调的阳平是高降调,调值为53/52/51/42,上声是高平调,调值为44/55。枣庄市区、薛城区、峄城区的声调阳平是高平调,调值为44/55,上声是升调,调值为24/35[67],调型和调值的差异很大。林焘先生(1987)指出,“调值是汉语语音中相当‘敏感’的成分,是一般人从听感上判断两个方言是否相似常用的标准”[68](P166)。从这点来说,声调就是枣庄方言区别于菏泽方言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而如果将枣庄方言的声调与江苏徐州、安徽淮北一带的方言声调进行对比,会发现这几种方言的声调具有一致性。这种方言间的横向对比,能够突出枣庄方言的典型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枣庄方言的历史渊源。

(二)研究内容的深入

1. 丰富方言研究的材料

方言的深入研究,需要大量的方言材料作为支撑。枣庄方言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在研究内容和方言调查点的选取方面还不平衡,研究材料有待丰富。关于枣庄方言的研究,除了枣庄市区方言研究收集了全面的材料,对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了全面描写,其他辖区的方言研究材料不全,有些只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一个方面,有些调查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古城台儿庄,以独具特色的京杭大运河文化为依托,其方言的某些特点与运河有密切关系。但台儿庄方言的研究,只在地方志和《枣庄方言志》(2011)附录部分的方言地图中有所涉及。所以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收集台儿庄方言的研究材料,以期将台儿庄方言的研究与运河文化相结合。另外,枣庄方言研究的调查点选在城镇的较多,选在农村地区的很少。游汝杰、邹嘉彦(2016)认为,“方言学醉心于偏僻的乡下方言的调查,希望找到古老的演变缓慢的语言现象……方言地理学则更重视农村地区方言点的调查材料”[66](P6~7)。城乡方言本身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城市里的方言变化较快,农村的方言变化较慢。所以,农村地区是方言材料获取的宝地,枣庄方言的研究可将农村地区纳入方言调查的范围,这样可以获取更丰富的方言材料,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重视方言的解释性研究

汉语方言的研究向来重视调查和描写,枣庄方言的研究成果也多属描写性研究。描写性研究非常重要,是我们了解一地方言的基础。总的来说,研究者们对枣庄方言的描述,对枣庄方言特点的介绍,是全面细致的。以往的研究描写了枣庄方言的许多典型特征,如枣庄方言中存在一组整齐的唇齿音声母pf/pfh/f/v,中古精组字声母与今合口韵相拼时读t/th/而不读ts/tsh/s,没有舌尖后音t/th/等。但关于上述语音特征形成原因的解释性研究还比较缺乏,有待补充。刘俐李(2012)指出,“方言研究以描写见长,无疑这是一个优良传统……一项成功、彻底的研究,不应该只有精细、到位的描写,而无合理、透彻的解释”[69](P90~91)。解释性研究可以解决一些“为什么”的问题,可以增加研究的深度,是未来枣庄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致力于枣庄方言研究的学者们共同努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枣庄方言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枣庄方言的研究分为普查期、展开期和深入期。枣庄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枣庄学院作为枣庄市的唯一本科院校,一直以来都是枣庄方言研究的主要阵地,《枣庄方言研究》丛书是当前枣庄方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第一次细致地展示了枣庄方言的全貌。该套丛书的出版,不是枣庄方言研究的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新时期枣庄方言的研究,应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努力方向。在研究方法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方言的调查和描写,要更加重视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如实验语音学方法、社会语言学方法、多维度比较法等;在研究内容上,关于枣庄方言的现象描写是基础,还要更加重视对方言现象的解释和分析。相信在学界前辈的共同努力下,枣庄方言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研究成果也会更加丰硕。

猜你喜欢

枣庄方言语法
方严的方言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