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2018-02-09李冰王玮程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儿科学医学教学法

李冰 王玮 程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河南 漯河 462000)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综合性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临床医学范畴中的二级学科[1]。目前,儿科学临床教学多数仍然采用课堂教学、病例讨论、临床见习等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对医学生掌握临床基础知识是十分有效的。由于儿童在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防治等方面都与成人有很多不同,在每个年龄阶段也各有特点;因此,儿科学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将儿童动态变化的特点全面传授给学生,并且传授临床实践经验,让学生不断加深儿科医学理论知识的探索和临床的紧密联系。在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明,传统的教育方法与临床的不一致,当学生在接触临床实际问题时,感到在课堂学的知识与临床脱轨,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当今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如何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医学人才,是我们医学教育者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不断改革。PBL教学法得到世界医学教育界的肯定,在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中也在广泛推广。因此,广大教师如何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合理应用PBL教学法,值得每一位医学教育者认真思考。

1 PBL教学法的概述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2]。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BL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PBL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案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下,然后做案例分析。PBL教学法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

2 PBL教学法对儿科学教师的要求

2.1 扎实的理论知识 不断交流学习 教师要有扎实理论知识,经常进行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时还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儿科学的理论、技术不断更新,教师必须迅速接受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知识内容以扩大自身知识储备[3]。应注重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和教师的交流,以充分准备儿科学课程。还要熟悉包括心理学、基础医学在内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使设计的问题能带动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恰当应用到要解答的问题中去,同时引导学生去探求还没有学习到的更深层次的医学问题[4]。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解答问题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2 合理的问题设计 PBL教学方法会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呆板、单纯的知识传授,主要手段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主题明确,一个项目需要有一个明确特定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精心设计,学生才能围绕该问题展开探究。在设计问题前,儿科学教师需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者的特征,选择合理的临床模拟病例,作为学生学习和谈论的基层,再提出问题,问题始终围绕着病例开展。这些问题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课程中掌握的全部内容,做到基础知识、临床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2.3 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传授者,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全新的理念、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来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 PBL教学法对学习儿科学学生的要求

学生扎实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儿科学大纲要求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内容。思维活跃并且应富有逻辑性,进行正确的推理并不断产生新思路[5],逐步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诊疗过程中采集病史大多数依靠家长的陈述和亲自动手查找,因此,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接触临床工作做好准备,避免诊疗过程中遗漏重要的信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

4 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4.1 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也很重要,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教师在PBL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而不是教师凭空想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于教材的更新比较慢,新的学术更新很快,所以教材很难有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外新的学术信息,用心设计问题;把课堂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的机会,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

4.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PBL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在儿科学学习中收获丰富的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3 富有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 在PBL教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课堂和课外、学校和医院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活动不能脱离真实的情境,问题的设计要富有生活化。生活化的问题环境有助于学生与儿科临床实际相连,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扩充知识量,从而解决问题。这种以生活化的真实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转变,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5 PBL教学法对儿科教学质量的影响

5.1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法,为学生设计诸多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成长,能够对儿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如此,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这是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6]。

5.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 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BL教学中学生直接参与,带着问题去学习,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6 结论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加深儿科学知识的掌握。另外,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儿科学医学教学法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医学的进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