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在中医美容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09李佳凝武淑娟虞跃跃崔健美
李佳凝 武淑娟 虞跃跃 孙 娜 齐 峰 崔健美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中医美容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自然疗法,探讨研究形体养护、损美性疾病诊治的理论、技能及其规律,以达到防病健身、维护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一门学科[1]。本学科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美容学理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存在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表现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不强,中医整体临床思辨和临证能力不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欠缺。为了改善当前现状,本文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和探讨。
1 加强中医美容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中医美容学是祖国医学浩博内容中的一个方面,旨在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各种技术手段来达到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的形神美的目的。中医美容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课程的开展需要具备多门中医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其教学目标在于掌握中医美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损美性疾病诊治。本学科作为一门医学学科,是以人的生命、健康、容貌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改善损美疾病为目的,它要求学生不光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储备,更要具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要想掌握和应用任何医学理论和技术,必须经过反复实践。因此,中医美容学科的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另外,传统的中医美容理论在新时代现代化科技手段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冲击下与日俱进,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实践教学内涵是一种强调能力培育的教育理念[2],因此我们采用多元融合实践教学模式以提升中医美容学实践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 加强中医美容学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2.1 有针对性地强化专业美容医师观念 在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中医美容属于医疗美容科范畴,要求从事中医美容者必须具备医师资格和临床工作经验,这就意味着中医美容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逐步提高,医学教育的背景和临床实践经历都成为从业的基本要求,这也顺应了“专业美容”的行业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观念,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医学美容网站、医美医疗纠纷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各种方式,明晰国内医学美容卫生事业的现状,明确生活美容与中医美容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规定。以时代背景的大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2 优化多元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中医美容学课程性质及特点,在对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中,应突出重点内容,简化重复内容,尤其是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对于整门课程来说,教学重点应放在损美性疾病诊治这一部分,该部分内容涉及面广泛、知识点过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采取该疾病“标准化病人”为例,简要回顾与串讲其中所涉及的中基、中诊、中药、针灸等相关知识点,将各学科基础知识点横向融合,将理论知识巩固打牢;然后再以个案学习的方式,探讨临床“非标准化病人”的病因病机分析、治疗方法等,采用模拟临床场景和环境,将学生带入临床意境,将理论和临床实践充分融合,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医美容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观。除课程讲授环节外,在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和比赛,如中药美容、经络美容、食膳美容等美容手段以及针刺、艾灸、刮痧等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更好掌握和运用。在课外的实践教学中,对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下,需要学生更多地接触患者和临床,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训基地、临床见习实习等多种环节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完善技能实践中心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定时开放,加强实践培训,使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大提升。
2.3 加强改革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倡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启发式教学内容比例,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其发现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践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包括PBL学习法和C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具体实施方法为: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选取并设计与教学单元内容针对性强的案例发给学生预习,学生查阅资料后以小组形式分组讨论制定辨证施治方法,课上进行自由探讨和教师总结[3]。通过问题的驱动、小组的探讨、老师的引导多效融合,使学生能真实、完整地掌握现代中医诊疗病患的完整程序,感受到中医美容方法的确切疗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美容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教学方式引导下,学生学会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环境:图书馆、病案室、网络等,也是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的良好途径。新的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教学生如何学习比灌输知识更重要,授人以渔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2.4 采用多元实践教学手段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讲授中不断优化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其中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多重应用在中医美容课程的授课中必不可少。多媒体可以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文字、图片、视频内容,图文声情并茂,具有动态性和互动感,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尤其对于中医美容课程来讲,会涉及多种损美性皮肤疾病,其不同的皮损特点和表现靠单纯讲解枯燥、抽象,采用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病例病案,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此外,本门课程涉及的多种中医自然疗法治疗手段,所采用的中药及针灸器具及其相应操作技法,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加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2.5 采用多元化的实践能力评价模式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健全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而且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本学科传统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重视理论教学,评价方式采用传统的学期末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未能完全反映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因此,我们逐渐采用多元化的实践能力评价模式,重视实践能力,按比例计入期末考试成绩。具体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包括:撰写中医美容学论文(如综述、临床病例报告和中医特色治疗等);在PBL教学法中收集学习资料以及课堂反馈的评价;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病例讨论并发言;参与临床技能竞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技能考核的比例,对其临床操作能量化的内容尽量做到指标量化。总之,我们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加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
2.6 开展课外实践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等第一课堂,还需要与学术讲座、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勤工俭学、社会服务等第二、第三课堂密切结合[4]。因此,除了在校的课堂时间,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提倡学生成立相关的社团组织、义工活动,以青年志愿者的形式,利用节假日及周末在周边社区活动中心从事医疗服务活动。同学通过此种类型的社会医疗实践活动,真正深入社会、深入基层百姓身边,开展义诊及健康咨询等活动,及早接触社会,不仅能锻炼自身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技能水平,而且能全面深入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医学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
2.7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 重视医患沟通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和人群,随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新的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已经形成和发展,新的医学模式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重要。一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人文关怀能力,有些疾病不仅仅通过身体方面的治疗就可以解决,还要加上心理的疏导,医患合作的基础是医患交流,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成为对医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必备要求。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也要充分重视医患沟通教育,让学生具备医学修养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与患者、求美者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沟通是一门艺术,只有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才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3 总结
中医美容学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个连续性的过程,创新人才的形成依靠长期经验和多种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实现其能力的积累[5]。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技能的培养纳入日常教学,使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实践技能的培训常规化、普及化,既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科学思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最终学有所成,成为合格的医学美容专业的从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