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100例临床分析

2018-02-09郭睿青赵元玲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室速心动过速室性

郭睿青,赵元玲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地区 844000)

在心律失常疾病中,室性心动过速具有非常大的危害,能够引发心室颤动的发生,进而导致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其室性心动过速的性质以及发作频率,从而有助于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导[1]。本文旨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本院接诊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29例;年龄为45岁-89岁,平均(75.11±4.62)岁。其中95例存在胸闷、头晕、气短与心悸等症状。

1.2 方法 选择MAECG-200型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将心电图仪携带在患者的身上,同时告知患者需要详细记录24 h内的情绪变化、活动情况、心前区不适症状以及用药情况等,在佩戴之前对患者施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待佩戴好记录仪之后,嘱咐患者远离具有强磁场的环境,防止磁场干扰心电信号。24 h后,将记录器和动态心电图主机进行有效连接,让电脑自动分析系统回放监测结果,同时由临床医师进行分析、修改以及核对,此后,再将检测结果打印出来。

1.3 评价指标 若监测期间出现连续≥3次的室性期前收缩,即可判定为室性心动过速[2]。其中,室性心动过速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频率、发作阵数、形态、联律间期、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发生前的QT间期、ST-T变化以及房性期前收缩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10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室性心动过速共1,298次,其24 h之内的发作阵数在1阵-105阵之间,且每阵有3次-60次搏动,患者的偶联间期在0.24 s-0.81 s之间。基础心率为窦性心律者有87例,占总比例的87.0%;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者有15例,占总比例的15.0%;室性早搏者有89例,占总比例的89.0%;房室传导阻滞、窦停以及窦房传导阻滞者有7例,占总比例的7.0%;房性心律失常者有90例,占总比例的90.0%。

期前收缩型者有86例,占总比例的86.0%;并行心律型者有11例,占总比例的11.0%;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型者有3例,占总比例的3.0%。多源性与多形性室速者有20例,占总比例的20.0%;单源性室速者有80例,占总比例的80.0%。

室速发作时间为黎明或3点-6点者有57例,占总比例的57.0%;6点-19点者有32例,占总比例的32.0%;劳累后休息以及昼夜发作者有11例,占总比例的11.0%。室速发作时伴胸闷、头晕、气短以及心悸症状者有96例,占总比例的96.0%;余下4例无症状。伴ST-T改变者有88例,占总比例的88.0%。非持续性室速者有96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有4例。

6个月内复查提示,31例无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32例有室性期前收缩的情况。本组100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其中有4例因心肌缺血所致室颤,并于最终引发猝死的情况,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心力衰竭。

3 讨论

相关研究[2,3]显示,由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来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后,会引起左心室肥厚,使得心肌细胞电生理紊乱加重,并由此引发了左心室心肌肥厚以及动脉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储备能力明显降低,使得心肌供血受到影响,心肌细胞电传导发生改变,并最终导致了室性心律失常。当急性心梗发作时,会使心肌严重受损,并由此引发心肌缺血,此时,将会引发电活动紊乱的情况,使患者更容易因折返激动而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即室颤以及室速[4]。

总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所致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冠心病所致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电解质紊乱等都有可能会引发室性心动过速,需积极找到病因,并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显著缓解其病情,减少死亡风险。

猜你喜欢

室速心动过速室性
非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研究进展
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6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