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栈道,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18-02-09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凤 炜
万圣节将至,教师和孩子们紧锣密鼓地准备起节庆物品,两张申购单先后摆到园长桌上:中班组申请糖果30斤,家教部申请糖果50斤。“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节庆期间,孩子们装扮成妖魔鬼怪到处讨糖吃,不给糖果就“捣蛋”。可以说,“万圣节讨糖”是开展“国际理解”启蒙教育的上好途径,而糖果是这一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可是,让孩子们一周内吃80斤糖果,实在有碍健康!如何让教师们意识到这一问题呢?
一、凸显问题
“一周之内消耗80斤糖果实在有些多呀。”园长开门见山把问题摆到全体教师面前,没有想到,大家压根没有从营养膳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反而抱怨80斤糖果难以支撑一周的活动。“550名孩子在五天的时间里只能用80斤糖果,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活动搞起来!”“再精打细算,80斤糖果也还是不够用哪!”
很显然,教师们从自身立场出发,只关注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并未认识到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要保障幼儿饮食健康。“保教并重”不应该只是口号,而是维护和谐教育生态的基本要求。此次糖果事件,既关乎教育也涉及营养,如何才能让教师们看到问题并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呢?让保教人员直接交锋,或许可以把问题凸显出来。
于是,园长把问题抛到保健室,保健医生听闻马上跳了起来:“80斤糖果?!”她取出《营养宝典》,在计算机上快速敲出一串数字:平时,全园550名孩子在园一周的用糖量不超过55斤,现在一个万圣节就要用80斤,这有损幼儿健康!面对权威的营养量表以及严谨的数据分析,教师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直面难题。
二、攻坚克难
有人提议:节庆属于教育活动,如果用教育经费购买糖果,就不必将糖果纳入营养分析;又有人建议:如果让孩子自带糖果到幼儿园,账上无糖果支出,可以更安全地应付上级检查。对此,保健医生表示反对:不入账,不纳入营养分析,让孩子大量吃糖,这是掩耳盗铃的现实版!
“要不规定孩子们不要吃糖。”沉默良久,有人再度提议,但教师纷纷摇头:做不到,起码大多数孩子做不到。讨来的糖果却不能吃,这不仅不现实,而且会造成无谓的浪费,更不是万圣节应有的文化内涵。
保教双方激烈交锋,却始终找寻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良久,有人弱弱地问:“有没有分量小点的糖果?”此言一出,大家如梦初醒。对呀!如果颗粒减小,每斤糖就不再只有90颗,可以是180颗甚至270颗。保健医生也豁然开朗:尽管摄糖量必须严格控制,但通过调整菜谱,减少一餐两点中食材的含糖量,还是可以匀出部分糖量用于节庆活动的。
瓶颈一旦突破,大家的思路开阔起来。有人指出:糖果不一定都要甜的,可以买一些用鱼、肉等做成的糖。保健医生马上回应:保健室将根据具体食材进行营养分析,调整食谱。
气氛活跃起来。又有人建议:不必拘于向成人讨糖,如果鼓励孩子间互相讨糖,糖果就流通起来。同一颗糖被反复讨来讨去,可以大大缩减糖果的需求量。真是好办法啊!大家欢呼起来。
其实,教师从来不缺乏金点子,只要园长有足够的定力放手让大家研讨,只要园长有足够的韧性坚持要解决问题,教师们就拥有足够攻坚克难的智慧。
三、自主审视
关于糖果的两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此时,园长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主动审视并不断改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以“万圣节讨糖”为例,教师们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小班教师提出:往年,孩子向成人讨糖,成人往往会主动询问、逗趣,孩子只需被动回应即可,少有主动交往的机会。于是,大家商议搭设有助于孩子主动向成人——哥哥姐姐——同龄小朋友三层交往的“台阶”,让小班孩子在体验西方文化习俗的同时,得到胆量和交往能力的历练。
中班和大班教师提出了严肃命题:如何在讨糖过程中实现节庆教育功能?教师应如何定位?如何作为?教师们把糖果控制起来,通过巧妙“拿捏”,让糖果由“道具”转化为“教具”,使糖果成为同伴交往的媒介,传递友谊的载体,迎接挑战的动力,讨糖现场精彩纷呈!
反思
引导教师从保教结合的整体,从教育生态的全局思考问题,有助于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80斤糖果”的案例中,园长“修筑”了三层“栈道”。一是引出问题,引发关注。引导保教人员从不同角度对80斤糖果谈看法,让问题浮出水面,并成为教师关注的“真”问题,这是后继激发教师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原动力。二是发起互动,群策群力。放手让教师把想法、办法统统摆出来,在激烈的脑力碰撞中,拓宽思路、理清问题,并通过不断修正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良策。三是因势利导,自主探究。激发教师专业自觉,深入反思,自主寻找问题并不断改进教育行为,从而提升专业素养。
“栈道”,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园长,是“栈道”的量身定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