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

2018-02-09何江唐国庆陈中荣兰宗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凸角融合术后路

何江 唐国庆 陈中荣 兰宗江

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是对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的腰椎疾病,且因疾病较为复杂,没有获得治疗的统一标准[1]。现报道2015年4月—2017年4月纳入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纳入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资料,其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年龄(65.23±6.21)岁。

1.2 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耐受性,予以患者腰椎磁共振成像检查、腰椎CT扫描与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实行插管全身麻醉,选取患者俯卧位姿势,将腹部垫空,基于X线定位下自腰后行正中切口,将双侧椎旁肌剥离到小关节外缘,将病变阶段、上端椎充分暴露,将人字形式作为标志进行测深、钻孔、攻丝,依据术前测量的长度将螺钉拧入,依据腰椎前屈角度将连接棒弯折适当弧度,利用转棒器进行旋转,凸侧进行加压,撑开凹侧。对凸侧适当矫正之后将椎间撑开,锁紧螺钉,同时进行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必要的时候可将L5S1、L4-5、L1-2、L2-3、L3-4椎间盘切除,采取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予以融合,对于骨质疏松患者予以骨水泥椎弓根钉固定。将其余节段关节突与腰椎椎板去除之后,选择减压后自体骨进行外侧融合。之后对深筋膜与椎旁肌进行缝合,置入负压引流管,对皮肤实施分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角、Cobb’s角、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且分析手术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涉及的临床数据,对术前术后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角、Cobb’s角、ODI选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比较术前术后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角、Cobb’s角、ODI

数据显示,术后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角(42.54±2.98)°、Cobb’s角(12.54±3.98)°、ODI(23.54±5.69)%,术前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角(21.21±3.21)°、Cobb’s角(27.54±2.32)°、ODI(59.87±6.11)%,t=31.560 2、21.101 5、28.199 9,P=0.000 0、0.000 0、0.000 0<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分析术后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的情况

患者经治疗之后出血量为(645.32±36.35)ml、手术时间为(175.23±12.33)min、输血量为(589.65±56.32)ml,术后均不发生脑脊液渗漏、感染、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现象。

3 讨论

椎间小关节和椎间盘的退变,特别是非对称性退变,均为腰椎退变性侧凸多米诺效应的主要因素[2]。临床发现非对称性退变会对全脊椎、脊柱节段产生非对称性负荷,促使形成不对称畸形,且畸形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非对称性退变进行促进,将非对称性负荷传递导致发生恶性循环,以上属于引发腰椎易变性侧凸畸形的关键机制。在进一步破坏关节囊、椎间小关节、椎间盘之后,促使多节段或者单节段冠状面、矢状面发生滑移现象[3-4],严重的可能发生顶椎旋转性脱位,继而诱发侧凸畸形。脊柱不稳导致形成终板和椎间小关节骨赘,黄韧带钙化与增厚,引发椎管狭窄,最终形成退变性脊椎侧凸的现象[5]。老年人群是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的高发人群,经常与多种慢性内科疾病合并发生,进而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因此,术前需要对患者耐受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便于减少手术风险[6-8]。目前临床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过程中主要包括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单纯椎管减压术、经皮微创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治疗该疾病效果较为显著[9-12]。

本次数据发现,术后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角、Cobb’s角、ODI对比术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以上结论,在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治疗中采取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1]刘松,夏磊. 经后路减压长、短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94-96.

[2]裴飞舟,马俊,杨国志,等. 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39例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88-90.

[3]赵资坚,邹育才,刘梦璋,等. 后路椎管减压融合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ebi1型退变性脊柱侧凸[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7):678-680.

[4]糜大国,成红兵,周斌.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29例[J]. 交通医学,2013,7(5):509-512.

[5]耿晓鹏,孙磊,王霞,等. 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3):1158-1163.

[6]邓必权,胡华,滕宇,等.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3):306-309.

[7]刘友军,黄卫国,冯浩,等.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18 例 [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3-44.

[8]张培根,衡孝来,吴文涛,等. 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6):3138-3141.

[9]高鑫峰,赵志刚,黄方敏,等. 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与Dynesys治疗Lenke-Silva Ⅱ 级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3):1178-1183.

[10]蔡平原,黄帅,陈升浩,等. PLIF技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3):34-37,41.

[11]张进,解娟. 后路钉棒内固定配合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治疗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b04):214.

[12]余将明,马俊,谢宁,等.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J]. 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6):972-979.

猜你喜欢

凸角融合术后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青年下腰痛患者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凸角型滚刀的加工过程模拟研究
蚕宝宝流浪记
脊柱测量尺和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的信度和效度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