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对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促进的研究※

2018-02-09莺陈彩云王少平李晓雪亓凤华王樱霖林海燕于京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内业植物学药用

林 莺陈彩云王少平李晓雪亓凤华王樱霖林海燕于京平

(1 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开始于2009年[1-3],山东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于2014年开展,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41县(其中试点县19个) 的资源普查[4]。4年的普查工作,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大部分本科生也参与到中药资源普查的野外和内业整理的工作中。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技术能力与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即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衔接,也就使得普查工作中很多技能需要重新学习,很多技术手段需要重新规范,如标准化标本的制作等等[3]。因此,我们结合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提升学生的药用植物辨识及相关技术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野外植物辨识能力以及标准化内业整理等能力。

1 理论教学与实物教学的融合

药用植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不可分割[5]。为了教学更加形象立体,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大量图片展示辅助教学,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二维图片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感性认识,也就不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快速地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实物教学,将随处可见的植物充当实物教具,让学生一边对照手中的植物一边听课,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以前需要讲两三遍的知识点,现在讲一次学生就能完全理解。比如在茎的形态特征课程前,提醒学生上课时带一根植物的枝条,授课时对照植物讲解茎的形态学术语,如芽鳞痕、叶迹等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另外,由于实物教具是学生自选的,也造成了教具的多样化,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及形态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一些因种而异的结构,如皮孔形态、叶痕、叶迹等,学生通过一次课的学习就能学到多种植物的不同特征,对于学生后期进行分类学部分的学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安排与野外和内业整理能力培养的融合

药用植物学和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包括野外工作和内业整理工作,野外包括野外植物辨识、野外摄影,内业整理主要包括腊叶标本的制作和保存,这也是药用植物学的核心技能[4,6]。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以上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验证性、综合性实验、校园植物调查、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等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夯实药用植物学内业整理和野外工作能力。

植物的辨识能力是药用植物学和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技能,这也是药用植物学的关键技能。植物辨识技能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接触大量的植物、学会利用各种工具检索植物,这两方面也是植物辨识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药用植物园,里面种植了50余科,200余种药用植物,涵盖了我国北方常见和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种类,让学生充分接触植物。根据花期安排药用植物园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植物园实地解剖植物的花,对比相近种的植物形态,通过辨识和比较理解植物的不同形态术语,掌握近似种的辨识要点,熟悉不同种植物的生境特点,提升学生的野外辨识能力和找寻植物的能力。

植物检索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书及网络资源快速检索植物[7]。在理论授课时给学生讲解检索表的应用,不仅教会学生怎么用,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写,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充分理解和学习的过程。理论授课中,利用口诀等方法让学生记住常见科的科特征,如唇形科的“方茎对叶唇形花,二强雄蕊小坚果”。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药用植物园的实践中能够快速识别到科,再带领学生利用植物志,学会使用植物志进行检索。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药用植物园植物识别课程安排9学时,前三个学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识别植物,并重点识记药用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如唇形科的方形茎及对生叶序等特征、豆科蝶形花亚科的花冠特征及雄蕊特征、大戟科的多歧聚伞花序、天南星科的佛焰苞等,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由感官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掌握植物学术语与实际特征的结合;后面6个学时为两个综合性实验课程,由教师划定药用植物园内的范围,让学生根据植物特征,利用各种工具志、书检索规定地块内的植物并写出所辨识植物的检索表,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检索表检索植物的能力和学生对植物形态特征识记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植物识别APP,如花伴侣、形色、识花君等。但是在使用这些软件时,不能过分依赖软件,毕竟软件的准确率不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APP先将范围缩小到某几类植物,然后利用植物志、书等检索表检索或通过中国植物志在线网站等专业网站进行检索,最终获取结果。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利用各种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辨识植物的能力及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识记能力。

除了识别植物,摄影也是提升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资源普查过程中,植物摄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摄影的重点不是怎么将植物拍得艺术、好看,而是要拍摄植物的重点特征:比如唇形科的唇形花冠和轮伞花序等、伞形科的复伞形花序等特征。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求同学们拍摄植物图片,包括野外植株形态照片、植物辨识特征照片等。学生们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理解植物的识别特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内业整理的重点是在调查时采集植物标本,压制色彩保持良好、形态美观的腊叶标本,这也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中药资源普查腊叶标本验收标准规范学生的标本制作及储存方法,使学生掌握标准的制作流程。

在学生初步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技能之后,通过校园内模拟资源调查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提升学生对植物种鉴定及内业整理的能力。即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学生分配到校园的一部分区域并对该区域的药用植物进行调查、拍摄植物图片、采集和制作标本、绘制墨线图和彩绘图,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模拟资源调查,学生将理论课和实践课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融合,并获得技能的提升。

最后,在学期末,通过一周的野外实习,集中实践野外和内业技能,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8]。

3 结语

总之,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促进学生野外实践技能的提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因此,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契机,探索适合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是今后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内业植物学药用
公路施工项目内业资料管理探讨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不足及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内业资料管理思考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