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回归经验
——例谈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诗歌教学
2018-02-09南京市宝善幼儿园江桃义
南京市宝善幼儿园 江桃义
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由教学内容的知识、教育对象的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构成。当前,PCK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同,PCK也被视为教师知识的核心。其中,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也就是幼儿学习的领域核心经验,在PCK的构成中起着先导性作用,为教学提供了全局性指导。教师能否很好地把握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诗歌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教什么”,只有精准把握幼儿诗歌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才有可能做到有效教学,从而实现幼儿诗歌学习经验的提升和发展。
近年来,我们从PCK三要素着手,一直在进行基于核心经验的诗歌教学研讨,旨在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世界,探寻诗歌教学带给孩子的经验学习与发展。研究不断表明,幼儿诗歌教学要基于经验,回归经验。教师不仅要关注诗歌本身蕴含的文学学习的核心经验,同时,还要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兴趣和发展水平等。教学活动设计要从分析文本,探究诗歌核心经验和幼儿经验入手;教学活动组织要采用适宜的诗歌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在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的不断碰撞中进行;教学实效要在幼儿诗歌学习的经验提升中不断实现。总而言之,幼儿诗歌教学要从经验出发,最终回归到幼儿诗歌学习的经验提升,真实促进儿童诗歌教学出实效。
一、诗歌教学设计从经验出发
和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一样,诗歌教学开始前,首先要弄清楚“教什么”“教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经验出发,基于诗歌文本学习的核心经验和儿童的经验设计活动。
1.分析诗歌文本学习核心经验
要搞清楚“教什么”,就要分析理解诗歌文本的核心经验是什么。这需要教师先行阅读诗歌文本,并深入分析文本中蕴含的幼儿诗歌学习的核心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诗歌教学内容的“灵魂”,才会为有效的教学打下先导性基础。例如,教师在仔细品读《斑马绑板子》并分析后发现,这首看似简单的绕口令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习经验。首先,儿歌中的绕口令句式生动有趣,朗朗上口,能很好地帮助幼儿感受绕口令的韵律节奏等特点,还能激发幼儿对绕口令这种特殊诗歌形式的兴趣;其次,绕口令中的部分发音容易混淆,“绑”和“搬”等词汇发音相近,但有助于幼儿文学语汇经验的提升。基于这样的文本经验分析,教师结合孩子的经验水平和学习需要设计了中班诗歌教学活动,定位了活动目标和重点。
2.分析理解儿童的学习经验
基于核心经验的诗歌教学在搞清楚“教什么”的同时,一定要明白“教谁”的问题。教师需要将诗歌中蕴含的学习核心经验融入对儿童的理解中。教师只有在分析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和学习方式等,深入了解儿童已有语言、知识等现有经验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才能准确制定活动目标。反之,缺乏对儿童经验关注的诗歌教学常常会不受孩子喜欢,不能满足孩子诗歌学习的需要。例如,教师在中班儿歌活动“说颠倒”的研课过程中,开始时将教案中的目标表述为:理解颠倒的含义,学念儿歌;通过图片,了解儿歌中的不同动词,丰富幼儿词汇;感受儿歌幽默的风格带来的乐趣,学习风趣地朗诵儿歌。教学实效表明,教师缺乏对儿童经验的了解。通过对幼儿的重新观察了解以及研讨组对儿童的重新分析,教师意识到,儿歌内容、一些重点词汇和“颠倒歌”的形式经验对孩子来说是学习重难点。于是,教师重新梳理了文本中蕴含着的丰富的词汇以及幼儿的经验现状。例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叼”等词汇缺乏了解,对“木头沉到底,石头水上漂”这一知识经验储备不够等,因此,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活动目标改为:理解儿歌内容,初步了解“颠倒”“叼”“漂”等词语的含义;通过图谱动作等方式学习儿歌,并尝试用不同形式朗诵;感受“颠倒歌”的风趣幽默。
二、诗歌教学组织在经验中碰撞
诗歌教学活动在解决了“教什么”“教谁”的问题后,就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无论哪种有效的方法策略都会让儿童和文本的经验进行碰撞,让儿童和儿童的经验进行碰撞,让教师和儿童的经验进行碰撞。在不断的碰撞过程中,在积极的互动中,幼儿的诗歌学习经验得以发展。
1.儿童和文本的经验碰撞
幼儿在诗歌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和作品文本的不断碰撞,获得关于诗歌核心经验的学习和发展。例如,教师需要在活动中采用适宜的方法策略,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朗诵中体验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句式等。又如,在绕口令“斑马绑板子”活动中,教师使用与句式匹配的图卡,采用乐器伴奏、动作引领等策略,引导幼儿看图卡、拍节奏、听乐器伴奏、做动作等,由慢到快有节奏地念绕口令。教师不断引导幼儿在感受儿歌句式、节奏、韵律等的同时,感受绕口令又快又清楚的特点,孩子在与作品的不断碰撞中获得这首绕口令的学习经验。
2.儿童和儿童的经验碰撞
诗歌教学中幼儿和同伴的经验碰撞对其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不断创造机会,引发儿童与儿童的互动和经验碰撞,从多方面推动孩子的经验学习。例如,在中班儿歌《南京娃》的学习中,教师先请孩子们和同伴说一说图片中是哪些地方,有什么。教师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儿歌中原本一些不了解的地方有了明显的经验提升。当教师请孩子说一说图片内容的时候,一个孩子说:“这里是秦淮河,河里有很多鱼和虾。不过我没去过,是浩浩刚才说的。”在后面的环节中,教师请每组孩子一起摆放儿歌图片,并互相朗读表演。有个孩子把“新街口”图片和“湖南路”图片顺序放反了,旁边的孩子马上告诉他:“是先新街口好热闹,再湖南路更繁华。”放错了的孩子及时调整了图片,并和同伴一起开心地朗诵起来。在诗歌教学中不可忽视孩子们之间的经验碰撞,这往往能很好地推动同伴学习的提升。
3.教师和儿童的经验碰撞
诗歌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促进幼儿诗歌学习的核心经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幼儿经验的碰撞是否及时有效,这就关系到“怎么教”中的师幼互动策略。教师应针对孩子的已有经验和需要提出适宜、准确的问题,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在互动中让新经验和孩子的已有经验不断碰撞,提升幼儿诗歌学习中的核心经验。例如,在中班“颠倒歌”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颠倒’吗?”有个孩子说:“让你开灯,你开电视,这就是‘颠倒’。”教师针对幼儿的经验和理解,及时肯定了该幼儿的表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释:“‘颠倒’是上下前后倒置,或者物品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教师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回应并提升了词语的解释,孩子们在与教师的经验碰撞中轻松理解了“颠倒”的含义。又如,在中班“斑马绑板子”绕口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学说重点句式“绑板子的帮忙搬板子”“搬板子的帮忙绑板子”时,及时抛出问题:“这两只斑马在做什么?是谁帮助了谁?”有孩子跑到图片前指着说:“它(绑板子的斑马)帮助了它(搬板子的斑马)。”教师指着绑板子的斑马追问:“它本来是做什么的?”“绑板子的。”幼儿回答。“现在我们就叫它——”“绑板子的。”幼儿回答得更积极了。“那绑板子的在帮忙做什么呢?”“绑板子的帮忙搬板子。”教师在一问一答中,在和幼儿经验的碰撞中帮助孩子理解了儿歌中这两句重难点内容,也帮助孩子有效解决了绕口令的朗读难点。
三、诗歌教学实效在经验提升上体现
一次好的诗歌教学活动,一定能很好地提升与发展幼儿诗歌学习的核心经验。这不仅包括诗歌语汇的学习,更包括多种诗歌形式经验的学习和诗歌想象的发展等。在不同类型、不同内容、持续的诗歌教学中,幼儿不断获得不同的诗歌学习核心经验发展,这是诗歌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灵魂”目标,更是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体现。例如,在小班“捏面人”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形象的儿歌图谱等引领幼儿学习儿歌,运用有趣的有节奏接诵、对诵等方式念诵儿歌,让小班的孩子始终积极参与,轻松愉悦地理解儿歌内容,充分地感知儿歌的节奏和韵律,体验到有节奏念诵儿歌的乐趣。
此外,为了提高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幼儿诗歌学习的核心经验,还不能忽视教师的诗歌素养。教师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诗歌中蕴含的核心经验的分析提取能力,也是实现诗歌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