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西装采煤?他助600万矿工圆梦
2018-02-09躬耕田亩
文/躬耕田亩
习近平曾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中国梦给出了更详细的实现路径。过去5年的砥砺奋进,世人见证了中国的巨变。未来,无数中国人将在自己的岗位上放飞梦想,用亿万个个人梦编织出伟大的中国梦。
哭着下井的“煤二代”
1976出生的符大利技校毕业后跟其他“煤二代”一样,被分配到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一号煤矿综采队干电工。
第一天下井参观,符大利跟一群工友兴奋而又期待。大家换好簇新的蓝色工作服,戴上锃亮的工作帽,围着雪白的毛巾,如同等待幕布拉开即将登台的新演员,心里不免有些小紧张。安检员一声大吼,吆喝着一群年轻的矿工沿着暗道来到井口,钻进那个黑乎乎的钢铁罐笼。符大利心里的新奇感还没有消失,一声清脆的电铃,罐笼“呼”地一下滑下井口,阳光倏地一下消失了,他感觉自己坠入了地层深处,黑暗中他本能地抓紧栏杆,心脏怦怦地快要跳出嗓子眼。
罐笼落地,还没等符大利喘口气,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灯火通明,铁轨纵横,矿车隆隆……各种声音混着回音搅和在一起。
7000多米的步行巷道,沿着铁轨好像走不到尽头。前面的工作面一片静寂和黑暗,矿工们头上的矿灯发出星豆一般的光,勉强照亮脚下的路。地上满是污水和泥浆,不时有人不小心摔倒在地,惊恐的新工人不由自主地相互拉起手。
掌子面到了,煤溜子轰隆隆地转着,破碎的矸石不时从顶梁上落下,打在工人的矿帽上乒乓作响。这是什么工作!危险,紧张,让人透不过气来,甭说一辈子在这里干,就是在这里看看,也让人不寒而栗。好不容易熬到上井,符大利绷着脸,情绪颓丧地摸索着走出暗道,刚才还簇新的工作服,眨眼间变得又黑又脏。这条路符大利走了三天,哭了三天。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回到家,把头蒙在被窝里哇哇大哭。
符大利的母亲焦急地在卧室门口转来转去,几次举手敲门都被符父的目光制止。这个与黑暗、脏乱、危险拼斗了一辈子的老矿工,理解儿子心里的苦楚。美好憧憬与严酷现实产生的巨大落差,怎能不让人沮丧呢?
等符大利心情慢慢平复下来,父子俩在桌上面对面共饮。符父一边夹菜一边开导儿子:“你想明天不受累,今天你必须要吃苦受累;你想明天不下井,你今天必须学好技术。”符大利再次举杯一饮而尽,是敬父亲,也是敬自己:既然注定要干这一行,就必须干出个样来。
从普通电工到“机修大拿”
26岁的符大利来到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做了一名井下电钳工。打铁还需自身硬,符大利下决心学技术,拜“全国技能大师”王军明为师。
“要练武,就吃苦。”这是王师傅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第一天,他拿来一本《煤矿电工操作规程》,要求徒弟一周内背得滚瓜烂熟。一周后,符大利跟着师傅下井,黑暗的巷道里回响着一老一少的问答声。一本厚厚的操作规程,被师傅如同钢錾刻字一般刻印在符大利的脑海里。
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现有年产600万吨的能力,投入使用的机电设备都是新生产的,技术含量较高,对维护电工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经过王师傅一年的锤炼,符大利不仅开始单飞,而且成了电工组技术骨干。矿上多个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设备安装、回收、调试任务,符大利都全程参与,很快独当一面。慢慢地,符大利练就了一双千里眼和顺风耳,哪套设备运转异常,符大利仔细一看、附耳一听,故障点就摸个八九不离十。由此,符大利“机修大拿”的称号在矿上传开了。
符大利没有因为别人的认可而止步,他深知矿上的新型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技术精密度越来越高,技术工人的文化水平必须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要求。他工作之余先后自学了电脑操作、微电子技术、PLC编程语言、VB编程语言等多种专业知识,还报考了大专班。
为打造日产万吨采煤工作面,矿上引进了综采配套设备。新设备参数设置全是英文,相关图纸又缺失严重,大伙儿一筹莫展,符大利却暗暗较上了劲。他坚持每天下班后自学英语,对照图纸说明逐句翻译,又自学CAD制图,仔细研究相关进口变频器的图纸,弄明白了每个零部件工作原理。
2007年5月,一号煤矿首次在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使用了德国福伊特软启动装置,但设备运行不到四个月就出现超温、阀芯堵塞等故障。符大利干脆住到了矿上,两个月没回过家,成功使设备连续无故障运行270天,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震动,就连德国的厂商都给他竖起大拇指。
但他还有更远大的梦想,就是让全国600万矿工穿西装、不下井就能采煤。
幸运地亲手实现梦想
2014年年初,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薄煤层,国产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套技术装备工业试验正式展开。符大利作为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任务。
技术难题接连出现,控制系统复杂、自动化系统受工作面主电缆干扰、支架动作频繁损坏通信缆线、煤机接收信号受磁场干扰等问题轮番上场。符大利拿出拼命的劲头,跟这些拦路虎较起了劲。
符大利
困难终于被克服。在符大利和团队的努力下,12项技术创新接连完成,实现了国产智能化无人综采设备工艺流程的第一次优化革新。在他的参与组织下,团队在短短45天时间内完成了首个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与调试,实现了超前支架地面远程控制及地面“一键自移”控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薄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的实现,更加坚定了符大利的信心和决心。不迷信厂家、专家,大胆创新,符大利和他的技术团队对整个设备系统进行了整体优化,完成了11项技术改造,仅符大利自己就有8项专利应用到国产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上,有两项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半年后,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实现了“无人跟机作业连续运行”,煤矿矿工终于可以穿着西装在地面采煤。符大利没有让自己放松下来,不久后,第二个中厚煤层621智能化工作面又开始进入安装、调试、试运行,符大利团队仅用了7天时间,完成了调试任务,创造了我国智能化无人开采系统调试新纪录。
从一名普通的井下电钳工,成长为技术、管理样样在行的大国工匠,符大利用智慧和汗水,忠诚与执著,向着目标前行。随着国产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套技术装备在全国的推广,他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