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资源云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

2018-02-08徐柏权

价值工程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云平台创新创业互联网

徐柏权

摘要:互联网云平台将实现技术化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平台化解决内容创新,个性化匹配优质资源与学习需求,持续有效提升用户的学习效率。通过云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大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创业观念转变,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Abstract: The platform of Internet cloud will achieve the technology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practice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platform will be used to solve content innovation, personalized to match high-quality resources and learning needs, continuously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user's learn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cloud platform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from ideas to behavior entrepreneurial ideas change, so a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real economy.

關键词:互联网;云平台;创新创业

Key words: Internet;platform of cloud;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5-0219-03

0 引言

未来互联网学习的模式将发生一定变化,由“输出知识”转变为“输出机会”[1],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得到了更平等更多的成长机会,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学习资源云平台也可通过精准的用户匹配,把自身优质学习资源呈现给学习者,线上与线下学习方式深度融合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以互联网各项先进技术为依托,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提升学习效率,将人和教育资源服务用高效的信息平台联系起来,让学习生态变为“效率为先”。

互联网资源云平台将实现个性化匹配优质资源与学习需求,平台化解决内容创新,技术化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内容,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2]。未来随着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共享化、线上化及数字化,教育公平度将越来越高。

1 “互联网+”学习资源云平台的应用

1.1 学习资源云平台理念

“互联网+”学习资源不是校园管理信息化平台,而是数字校园学习云平台,在满足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需求同时,能够通过云端打通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无形壁垒,确保教学内容、专业技术与业界同步更新。不是建设单个专业的学习资源库或者教参“文件夹”等,而是应该开发开放式资源库管理平台,用来面向整个高校培养战线,可实现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区,以教学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学习资源体系,各类用户可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收集、编辑与创造。

充分发挥学习者和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仅仅面向教师或者学生群体(单一用户),而是个性化教与学平台,面向多种用户,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用户“生命”角色,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

全面收集学习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并根据大数据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从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科学化。

1.2 云平台整体框架

平台建设以云计算为技术依托,以用户为中心,以信息化和资源共建共享为手段,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的的信息化学习实践平台。平台可涵盖海量资源系统、学习管理系统、高效教学系统、互动空间系统等功能,充分满足应用型高等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各个方面的需求。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1.3 开放式资源库

开放资源库学习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

资源库大体可分为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和元级资源三个层次,如图3所示。

①资源上传:用户可以上传分享自己的资源。

②资源统计:可以按照专业分类进行资源的统计。

③资源检索:可以按照元数据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多字段检索。

④资源下载:用户可以在校园网中下载学习资源。

⑤资源预览:能够查看学习资源的基本信息,同时预览学习资源。

⑥学习资源的组织与呈现:分类显示学习资源库的内容。

⑦元数据定义:每个专业可以自定义元数据信息,包括元数据的内容和元数据类型。

资源库大体可分为三级基础框架,包括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元级资源。

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拓展出自身的建设框架。在专业级资源和课程级资源中可以设定更多的结构,如在专业资源中拓展培训资源、行业资源等,这样能够更合理地发挥“企业云”的作用。

2 学习资源云平台下的创新创业实践

2.1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前景

依托学习资源云平台及“双创”的热潮,不仅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高校创新质量向纵深推进。并且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必将会与更多的线下行业融合,融合之后的后果将使得职能分工更加细化,与此同时,创业渠道也会被拓宽,且新的就业岗位也会不断涌现。endprint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前景十分良好。从政府层面上来讲,国家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商机。从学校层面上来讲,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同时鼓励并帮助大学生多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为大学生创业积累了一定经验。

2.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2.1 内容与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容普遍狭窄,未真正把创新创业体系纳入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中,无法适应生产、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且在活动中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大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表现不尽如人意,急需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

2.2.2 师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这些队伍中的很多人都没有经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导致其在教育过程中无法与学生实现良性互动,无法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2.2.3 实践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依然停留在讲座教育、举办比赛等传统手段和模式,实践理念的落后,使得实践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2.3 “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新思路

“互联网+”背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商机,并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传授在大学生身上,与之前相比,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更容易成为 “创业人才”,更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會,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3.1 依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结合实际开展创新创业网络体系

当前时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不可或缺,尤其是高校,更应该依托现有的学习资源云平台,将网络作为重要的学习舞台和载体,及时的更新、充实内容和素材,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尽快实现高校课程体系的载体创新和内容创新。

2.3.2 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持续性创新,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互联网具有高效的时效性和及时性,互联网参与具有良好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利用互联网可将创新创业活动更快速的推向大众和市场,吸引更多的客户,并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2.3.3 探索创建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施的可能性

当前以博客、播客、闪客、维客、创客等为代表的“客”文化进一步深化了网络文化。创新创业实践应当结合网络创新不断被开发出来的各种需求,结合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创新、创意能力,充分引导、鼓励其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3 “云平台”背景下的创业教育模式

3.1 “互联网+零售”应用模式

基于网络购物透明的价格、方便的网络购物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网络购物。所以,针对“互联网+零售”模式,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借助“云平台”中的企业云资源优先开拓发达城市的客户量,从食品零售、日用品零售、服饰零售等行业进行创业。

3.2 “互联网+金融”应用模式

在C2C的网络购物体验中,线上支付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在庞大的B2C互联网购物体验中,线上支付规模也逐渐强大,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近几年,各种P2P平台不断兴起,利用互联网炒股、购买基金等金融产品也是当下互联网平台中较多的应用之一。当然,通过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实时查询个人账户中的相关信息,并在线上完成交易,非常方便。

3.3 “互联网+旅游”应用模式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旺盛,“互联网+旅游”创业模式的前景自然也是不可估量的。通过“互联网+旅游”模式,可利用移动应用APP实现旅游出行等方面的各项需求。比如可以线上预订酒店、车票、机票、门票,还可以在“互联网+旅游”产品中寻找自驾游、自由行攻略、指南等。

4 结语

学习资源云平台环境下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施,既激活了分散的各类学习资源,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实践资源库,也将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根本性的变革力量,促进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是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所在[4]。在我国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全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各级高校只有始终不移地贯彻党和政府对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要求,才能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工作要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步推进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玲.后大众化时代高校网络教育刍议[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3).

[2]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C].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2016-3-25.

[3]时圣宇.为国家需要而创新[N].人民日报,2015-8-11(1).

[4]凌泽恩.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背景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N].2015-4-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云平台创新创业互联网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