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02-08秦巍

价值工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

秦巍

摘要: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认真分析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深入研究了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内容及实施方法,提出适合当前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ies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multi-level, multi-faceted and multi-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integr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talent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7-0256-03

0 引言

伴随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工业的发展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在人才方面的缺口非常大,特别缺乏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在对这些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时,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是主要的阵地,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现阶段,该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般劳动力过多,技能型人才较少的态势,这与教学质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职业教育院校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时,对于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发挥着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学院需要对现阶段的培养形势认真思考,对如何开发有效的课程进行领悟,不断探索,提升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水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职业教育院校应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加强校企合作,对自动化的实训条件不断进行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能学习理论知识,也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实训,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认真分析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深入研究了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内容及实施方法,提出适合当前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

1.1 实训设施与实训模式落后

一般来说,电气自动化设备需要比较高的造价,并且更新的节奏比较快,引进这些设备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很多职业教育学校考虑到资金成本压力,并没有保质保量的引进这些设备,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这也导致电气自动化实训无法跟上理论教学的步伐,甚至很多学校都只进行理论教学,没有安排实践课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胜任岗位工作。

1.2 缺乏创新意识,师资力量有限

职业教育院校的很多教师,知识结构并不完善,有很多非常陈旧的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也比较落后,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非常不利,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职业教育学习在引进教师时,需要对其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等进行关注,同时还要考察其实践能力,确保其教学水平,能够担任实训和理论两方面的教学。

1.3 实训管理落后,竞争意识不强

很多职业教育院校的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都需要进行翻新或者进行重建,一些旧的实验室,有很多设备都需要更新,而且管理模式,也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很多实训组织,其方法较为单一,创新程度不够,考核机制方面也不健全。同时,还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也缺乏竞争意识,这对实训效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4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动力不足

课程开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非常坚信,教师需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课程目标与教学情况进行研究。而且就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涉及非常多的专业课程,教师不仅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且还要承担科研工作。因此,教师能够用于课程开发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在开发动力方面,严重不足,所以取得的开发效果也不好。所以,学校要给教师足够的时间与财力支持,以调动其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课程開发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1.5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环境差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根本是岗位需求,教学活动要考察职业能力,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深化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构建学习过程与结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开发课程时要考虑岗位的需求,以在实际情境中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所以,开发课程时,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师,也需要企业的参与,但是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于课程开发所投入的资源比较有限,并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endprint

1.6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系统性差

课程开发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涉及课程目标和门类以及评价标准与教学环境等。对于职业教育院校来说,在开发电气自动化课程方面,与之有关的课程达到十几门之多,领域非常广。所以,课程开发并不是开发单门课程,而是要系统地开发多门课程。目前,在开发职业教育院校课程方面,投入的资源比较少,缺乏系统性。

2 電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2.1 “工学一体化”基本教学内容

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非常有利,能够大大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对于职业教育院校来说,其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就业,而实际上这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学生能够与企业进行长期的接触,动手能力会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对于其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非常有利。与此同时,该教学模式也能够对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检验,也能作为职业教育学校对课程进行开发的依据。

课程开发要和学生的经验以及社会进行紧密联系,也就是说课程开发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和组织教学计划,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时,开发课程要从课程目标、结构、教学等几个方面着手,最终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培养。

2.2 “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

职业教育院校在确定专业目标后,需要围绕该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要求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必须要科学合理。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在开发课程时,要严格遵守协调性和基本性以及适应性与多元性等基本原则,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紧密结合市场发展的基本形势,以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同时还要强化基础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见图1)

3.2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3.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电气自动化行业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确定职业教育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出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优势。概括地说,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教育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而且要确保毕业生具备出色的上岗操作能力,为电气自动化行业提供理论基础扎实且岗位操作技能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3.2.2 确定工作任务

在全面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校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高度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各项工作,尽量多为学生创造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的机会,帮助其获取更多岗位实践知识和相关技能。作为专业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应该充分做好岗位分析工作,为学生划定有学习价值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工作任务。严格来讲,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必须包括四要素,即劳动者、工具、产品和行为,在岗位分析环节专业教师就应该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在“整套工作流程中劳动者要扮演什么角色”,二是“劳动者的工作行为”,三是“产品是用发什么工具制成的”,四是“要生产什么产品”,继而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所面向的目标岗位群,针对目标岗位群进行一次深入且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掌握相关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行业中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要求。比如,电气维修工的岗位的工作内容就包括电力系统及总线控制设备的操作要求;电机的运行与维护;电机维修工具如何使用;部件故障如何维修等等。

3.2.3 根据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而比较复杂的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根本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一一讲述,专业教师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一体化”课程内容也只能按这种方法选取,再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划出具体的行动领域,再基于不同的行动领域确定应该学习的基础理论和顶岗实习任务。

3.2.4 编制教学标准

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中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都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一是校企共同参与;二是基础理论教学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三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为辅;四是以经验型、策略型的知识为主,以概念性知识为辅;五是理实一体,全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近几年间,某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陆续在与院校对口的大型公司中顺利完成企业顶岗实习任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彻底颠覆了以口口相传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目前该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以“工学一体化”的现场教学为主,在教中学,在学中干,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岗位要求“零距离”。

4 结束语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和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课程开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探讨课程开发与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平.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05):114-115.

[2]刘秀梅.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2015(29):50.

[3]姜磊.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2013(29):7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