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古琴传承人吴钊古琴静美且养心

2018-02-08

北广人物 2017年36期
关键词:静美学琴古琴

古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每一首古琴曲都有一段韵味深长的故事.其演奏中包含了中国文化、哲学、美学,一般用“清、微、淡、远”来形容古琴的艺术特色。

8月13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音乐史家、中国琴会原会长吴钊赴约至国图学津堂“左琴右书——传统文人的生活状态”分享会,与琴友们以乐抒怀,普及古琴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古琴文化艺术与古琴演奏三者高度融合。分享会中,精神矍铄的吴钊老师拨弄丝弦,他的琴风苍劲幽远,吟猱丰富,以古琴特有的“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的含蓄与清雅,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古琴带给吴钊的雅,呈现在他的笑容中。他的个人专辑《汉宫秋月》流传于世,其中收录的琴曲包括《汉宫秋月》、《关山月》、《梅花三弄》、《鸥鹭忘机》、《普庵咒》、《阳关三叠》、《忆故人》、《渔樵问答》等。

古琴静美且养心。在昊钊眼里,古琴以“静美”为艺术特长,而“养心”则是古琴静美的最高境界。这个世界太浮躁、太喧囂,昊钊期待忙碌的人们能够时不时以古琴曲的名义,静下心来,享受一番中正平和、天籁清音。

吴钊生于书香门第,为家中长子。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传统文化的熏陶。父亲曾师从苏州著名的古琴大家吴兰荪,弹得一手好琴,其琴艺严谨而淳实,琴风中正平和、古朴纯正、清微淡远。应了“耳濡目染”的道理,昊钊从小就对古琴有着特别的感情,学琴不知疲倦,乐在其中。然而不同于吴家穿长袍马褂、说之乎者也的中国传统,昊钊母亲一家则努力西学,经常西装革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依照当时的状况,受了更多西方思潮影响的昊钊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教会学校,但家教,则依然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里。作为大家族的第一个男孩,昊钊得以在明媚的目光下,诵诗、念文,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当然,他也少不了另外一门修身的功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古琴是这门修身、完善自身功课的开端。父亲发现,这个“徒弟”有点特别,越教他越吃力。于是让他出外拜师,选中的对象是古琴大家查阜西。昊钊至今记得,当时他随家迁到北京,每周他都抱着琴来到老师家里“学艺”。此时的他,古琴已经彻底走进了他的生命。

“在查先生那里学琴,有点中国传统私塾的味道,一张桌子上摆着两张琴,师生二人面对面坐下,手把手地教,一点一滴地领悟。”昊钊对这样的教育方式依然神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恩师家学琴的过程中,吴钊经常会碰到当时京城里的音乐名流,比如琵琶大师李廷松、二胡大家蒋凤之、古乐专家潘怀素等。经常是其他人各献其艺,潘怀素在一旁边欣赏边晶评。查阜西来段昆曲清唱、洞箫独奏或古琴演奏,李廷松弹上一曲武的《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或文的《浔阳琵琶》,蒋凤之则以《汉宫秋月》来捧场。有时蒋凤之和查阜西一道,用二胡与古琴联袂献上琴曲《鸥鹭忘机》。这样的艺术熏陶他受益受益匪浅,也享受着这样的精神往来。

19岁那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吴钊首度正式公演。当时,他研习古琴有七八个年头了,而与他同台的竟是六位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当时,昊钊与溥雪斋弹古琴,查阜西吹箫,其他人演奏二胡、埙、筝进行齐奏。由于只有一个话筒,所以听到的基本上只是另一位古琴艺术家溥雪斋的琴声。

在天津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吴钊又拜被称为“虞山吴派”、“琴坛一代宗师”的吴景略学琴。大学毕业后,昊钊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

吴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对琴谱的收藏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他在琉璃厂的古旧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古琴谱,为乾隆年间印制,打开一看,里面竟有包括《汉宫秋月》在内的很多已经失传的古曲。他强压着心中的喜悦,立即买了下来,回家后立马整理弹奏,前后大约花了一年时间,终于复原弹出了《汉宫秋月》这首琴曲,让这首将近16分钟的古老曲子重见天日。

2008年,昊钊被文化部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昊钊表示,古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只有全面继承传统,创新与发展才有意义。因为只有当继承达到了精纯的程度,你的理解和演绎就会自然地流淌出来,俗话说‘水到渠成,才能自觉地实现创新的飞跃。古琴的文化观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完全一致,就是本自然之理。”对古琴的热爱,吴钊拳拳在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静美学琴古琴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孔子学琴
寻访千年古琴
静美泸沽湖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静美之国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静美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