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神龙”陈松顺传奇
2018-02-08木匠
木匠
他从没参加过全国大赛,也没“大师”的称号,却声名远播,被誉为“华南神龙”。他的一生与杨官磷纠结不清,他与杨曾双剑合璧,天下无敌,他的离去也与杨有直接关系,两次与杨十番棋大战,都以一局惜败,从此枰上无神龙。他是中国象棋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广东台山县是一个中国象棋之乡,1936年,台山县举办了一次象棋大赛。为争夺“台山棋王”的桂冠,有60多名高手参加了这次比赛。一位年方16岁的少年,成了这次比赛的最大亮点。
少年面对各路强手,毫不畏惧。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半决赛。半决赛时,少年遇到了50多岁的“荻海棋王”余质平,终因经验不足,一着不慎,败下阵来。但少年在棋盘上的表现,已足以让所有参赛者大呼神奇。这位少年就是陈松顺。
与棋结缘竟因恨
陈松顺,1920年出生在广东省台山县广海镇。他的祖父是一名归国华侨,在镇上开了间中药铺子。那时,镇上有不少象棋爱好者,没事儿就在街边下棋,也会挂个小彩,一般都是两毛钱一盘。陈松顺的父亲就很爱下象棋,并经常因为下棋耽误了正事儿,又棋艺不济,逢下必输。母亲痛心疾首,连带着小松顺也对象棋没有一点好感。一次,他趁父亲不备,偷走了父亲的两个棋子。没想到父亲敲了两块小瓦片充当棋子,照下不误。
没办法阻止父亲,小松顺只好跟在旁边看。日积月累,竟将很多棋路都烂熟于心。
一天,小松顺又到街上看人下棋。一方走了步坏棋,但“观棋不语真君子”,直到棋局结束,他才说了出来。听了他的分析,刚输了棋的老伯一拍大腿,连声称是,接着,又感到非常诧异——眼前这位小先生,应该还不到10岁吧,竟有这等棋力!于是,输了棋的老伯站起身来,让出位置,要小松顺跟刚赢了棋的老者再来一盘。结果,小松顺很轻易地就把对方赢了。从那以后,小松顺就喜欢上了下象棋,很快整条街都没有他的对手了。
当时,广海的“棋王”名叫陈佳。听说本镇出了个象棋小王子,哪有不去见识一下的道理。“开始,他让了我两个马,我还是输,但没过多久,我就跟他互有胜负了。”陈松顺后来回忆当年他跟“棋王佳”对弈的情形时说。
陈松顺的叔叔陈宏达也是一位象棋爱好者,且是镇上的高手,他还组织了一个“橘艺研究社”。所谓“橘艺”者,棋艺也。因有本成书于明代的象棋古谱叫《橘中秘》,自成书以来,一直被广大象棋爱好者奉为圭臬。陈宏达看出自己这个侄子在棋上是个可造之才,就把他带进了研究社,还送给了他一本《橘中秘》。小松顺如获至宝,每天待在陈家祠堂里打谱,经常忘了吃饭。以后再找“棋王佳”下棋,“棋王”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
“独孤求败”走江湖
那次县里比赛,不出意外获得冠军的是在全广东棋界都很有名的“台山棋王”雷法耀。比赛之后,他就来到陈家,提出要收陈松顺为徒。这是好事,陈家人都很高兴。
雷家很有钱,当年在台山可谓富甲一方。雷家的铺子全都是雇人在打理,雷每天的工作就是以棋会友,家里常有一群人在对弈,雷免费供他们吃住,颇有点“养士”的味道。后来,雷又把在广东棋界大名鼎鼎的“粤东三凤”之一的钟珍请到家里,让他教陈松顺棋艺,甚至还在香港租了房子给他们俩住。之后,当钟珍觉得自己已没什么东西教给陈松顺后,又把他介绍给了另一位高手冯敬如。在这两位高人的指点下,陈松顺的棋艺突飞猛进。
“解放前夕,钟师傅去了美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的学生去旧金山,才联系上他,从此鸿雁往来,但最后也没见上面。”陈松顺说,语调里充满了遗憾。
18岁,陈松顺就开始以棋行走江湖了。最初是在香港、澳门的茶楼里下棋。抗战爆发后,广东、香港相继沦陷,当地的棋事也跟着凋零了,他又闯荡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那时候,我们才结婚几个月,他就撂下我在家里种地,自己去谋生了。”一直坐在旁边静听的陈太太,此时笑着插了一句,脸上的褶皱全都笑开了,像花一样。当时,陳松顺的背包里,除几件换洗衣服外,还有两副象棋。经过某个小镇,看这里挣钱容易,就在简陋的小旅馆里住几天,然后,在街边支个棋摊儿,挣点盘缠;到了大城市,一般都会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棋友热心招待,然后到茶馆里,摆下“擂台”……
故事太多了,印象最深的,是在贵阳,一位朋友包下了五羊酒家的一个房间,还在酒家的门口街上贴出了“以棋会友”的海报。讲明条件,一盘棋三毛钱,如果对方能够连赢两盘,陈就要请对方吃一顿大餐。“拿现在的钱来说,就是你来下一盘棋交三十,但我要是输了要出一千块钱请客。”开始,前来挑战的人络绎不绝,两三个月下来,竟没有一人能连赢陈两盘。渐渐地,就门可罗雀了。没办法,陈只好离开了贵阳……
闲落棋子闲弄墨
解放后,陈松顺回到广东,把家安顿在了广州。但人还经常去北京、东北、上海、杭州等地,表演象棋。当时,能在上海“大新公司”、“大世界”表演象棋的,广东的只有他和杨宫磷。天台上,立着一个大棋盘,他和杨在旁边下,每落一子,就有一个棋童大声唱出这手棋,另一个棋童就把大棋子挂到大棋盘上。“下边是黑压压的观众,边喝茶边赏棋。多则一千人,少也有几百人。我们是下一个晚上10块钱,他们看一晚上是两毛五……”陈松顺说。
当时,杨官磷有“棋坛魔叔”之称,而陈松顺也有“华南神龙”之誉。在当时,两人可以说是全国棋力最高的,他们每次对阵各省高手,都是联手出战,二对二,双剑合璧,天下无敌。那他们两个人到底谁更厉害一点呢?其实,要论起来,杨的年龄和出道都比陈要晚,早期陈甚至还指导过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的名气好像已超过了陈。对于这样的变化,陈松顺曾自我感言“杨官磷的声望已经危及了我的霸主地位,于是拥杨派和拥陈派,先是在茶余饭后唇枪舌剑,继而推波助澜,怂恿比武”。于是,就有了陈杨两次十番棋大战,结果,陈两次都是以一局告负。这对他打击很大,他说:“或许是急躁冒进,或许是谨小慎微,两次都是杨宫磷以一局之优获胜,我无法自圆其说。”
1956年,杨官磷夺得了首届全国象棋比赛的冠军,成为一代棋王,陈松顺却没有参加比赛,而是担任了裁判,后来更走上了职业裁判之路。对此,陈曾坦言:“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参加全国比赛?这是因为第一届全国赛的章程规定:三十个城市各派一名棋手参加。我是败军之将,当然由杨代表了。而我则参加了裁判工作,没想到一千就是二十多年,无形中成了职业裁判员。”
首届全国赛后,陈松顺被安排在广州文化公园当象棋顾问,并兼任了《象棋月刊》副主编。组织比赛,传授棋艺,日子过得倒也风生水起。
一场“文革”,虽然让陈松顺两年无棋可下,但在千校的日子,依然有崇拜的人偷偷地跟他学棋,这让他心里甚感安慰。后来,他又看过大门、卖过票,打过很多杂工,直到退休。
回顾陈松顺的一生,他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与杨官磷可谓旗鼓相当,与杨两次十番棋大战,都以一局之差惜败,何言优劣?若是他也参加全国比赛,会不会也有机会成为全国冠军?若是后来他能与杨再次联手对抗胡荣华,中国象棋的格局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华南神龙”后在裁判界和培养后人上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二十多届“五羊杯”的裁判长,新一代棋王吕钦、棋后黄玉莹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都曾受过陈老的指点。他还是广东省的政协委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