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交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思考
2018-02-08李伟业
李伟业
摘要:事业单位是国家建设发展的有利支持,尤其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事业单位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近些年来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近些年来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对事业单位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非常重视,本文就针对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进行几方面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问题;思考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其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在当今,事业单位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虽然多数事业单位没有直接产生收入,主要依靠国家为其进行经费开支,但是事业单位拥有大量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也更加多元化,此时税收问题也随之而来。现阶段,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位性质不同,核算方法也存在差异,这样一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调整项目也越来越多,此时,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交纳企业所得税的相关问题,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当前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一)缴纳企业所得税意识薄弱,分不清非应税收入与应税收入
在我国,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单位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由于其社会功能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既不是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单位,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自负盈亏的企业。这样造成一部分事业单位对企业所得税认识模糊,许多财务人员认为只要是事业单位就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一些个别的事业单位虽然知道要申报,依旧会找各种理由不愿申报,例如认为应税收入部分金额小,申报企业所得税会增加其工作量;一些应税收入较大的单位认为其收取的收入就是代表国家收取,根本没有通过税收方式分开上缴的必要;还有些事业单位为了考核其业绩的利益需要,故意不申报;更多的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需要与税务部门发生联系,例如不需开具纳税证明,而且税务部门历来的审查的重点都是企业而非事业单位;其次,一部分单位对相关税收知识理解有限,分不清楚非应税收入和应税收入,不懂如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及进行财务处理,这也为税收缴纳增加了难度。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在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仅仅依靠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原则,是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在实际中出现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如实申报应税收入,企业所得税项目的账务处理错误,将应税收入直接作为预算内经费收入处理或直接抵减其经费支出。有的单位在管理国有物业时,取得的收入不开具发票来避免纳税义务。也有出现一些单位财务人员图省事,把应税和非税收入混淆一起,全部申报纳税。由于事业单位行使着国家的部分职能,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通俗的说就是吃“皇粮”的,加上日常经业务又不以盈利为目的,历来对纳税不予重视。容易造成财会人员纳税意识淡薄,消极对待应税业务的思想严重,往往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逃避纳税义务。对税收不重视又使得财务人员的税收知识较为匮乏,对应税和非税收入划分不清,该申报的未申报,该扣除支出的没扣除,造成企业所得税处理上的混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事业单位工资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相关条例,分清收入类别,进行税收缴纳。但是从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认识和掌握不够,对相关企业所得税的缴纳知识掌握不足,在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时候,不能熟练甚至不知如何进行操作。
(三)财会制度方面政策规定空白点较多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和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由于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全面,在财务核算中还存在延续老规定、使用新方法的情况,这样就无法与《企业会计通则》和《企业财务准则》接轨。这样一来,财务核算就会出现误差,导致进行企业所得税缴纳的过程中出现难于操作的情况。税务人员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虽然是按照规定进行,但是可以重新审核定计税依据,但是在实际执行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总之,在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方面,我国尚有不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相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相關工作人员应该客观看待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对策,为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事业单位交纳企业所得税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相关问题,下面结合相关内容对其优化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一)注意区分非应税收入和应税收入
随着市场活跃程度增强,资金流转的程度加深,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收入情况,也和企业类似将收入分为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两种形式,单位需要注意的是,在划分非应税收入时,应该将能够证明非应税收入的资料和凭证交由税务机关进行审核,从而明确其是免税收入的事实。非应税收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接受财政部门货币形式的拨款:第一,如果是财政部门拨款,就需要出示相应的拨款证明和资料,包括拨款部门,接收单位,拨款原因的细节资料;第二,接受的政府性基金,需要出示相关批示文件,预算内外的资金管理的证实文件;财政部批准的储存在专户的预算外的资金,需要出示财政部的批准证明。endprint
2.一些用于专项的资金收入,其中包括领导和管理阶层经过上层单位批准,被使用在促进事业发展和补助事业,需要出示专项拨款的证明。
3.事业单位通过下属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在完成税后利润计算之后所获取的一部分的分成,或者是收取下属独立核算单位的管理费用,需要出示下属单位的纳税凭证和当地税务机关的审核资料。
另外,事业单位的税收问题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其在会计处理上具有特殊性,必须借助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他们提供的专业知识来建立一套适合事业单位自身情况的所得税核算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而且专业人员更为专业因而在处理问题时更具有效率。
①一些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捐赠类收入,需要出示捐赠单位的捐赠证明。
②除以上之外的其他形式的非应税收入,需要出示明确的相关性的文件和证明。
(二)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的途径
1.增强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中各种经济形式的活跃,对于会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他们的会计理念需要时刻跟随社会甚至领先于社会,不断完善自身对于会计行业判断的能力。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坐立于我国全面的,严谨的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只需要根据会计准则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即可,导致会计人员的思维被固化,工作止步不前,没有适应时代的需求,更没有以企业的实际作为基础,而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中,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时代性的会计理念,明确企业实际,做出促进企业发展的职业判断。
2.坚持诚信原则,遵守职业道德
诚信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诚信,真实,及时的反映和传递会计信息,才能实现自身的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3.增加岗位设置,增加专门人员
在事业单位,进行所得税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基于此要引入相关人才,通过科学岗位设置,让相关专业的人才从事该工作,从而保证工作管理的专项性,也进一步使得企业税收管理变得更加合理与具体。此外在岗位设置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实践培训,提高硬性要求,让每个投入到该岗位工作的人员都具有正确的观念,以此进一步提高岗位设置的有效性。
(三)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税收缴纳管理
税务机关要提高积极主动性,努力开展有效的工作,力求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要提高领导干部對事业单位涉税管理意识,反复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与支持下,要制定符合事业单位税收规范管理机制,提出更为有效的办法,具体可以从规范税收管理问题入手,必须要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严格按规定进行税务管理,此外,要认真分析事业单位账目管理等相关问题,从而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税收征管这一难题。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企业所得税缴纳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在单位内部建立更加完善的对策,是促进企业内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企业内部优良环境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接着研究了相关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崔海琴.事业单位所得税之我见[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4).
[2]袁建萍.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管理浅析[J].西部财会,2011(07).
[3]张庆,刘晓静.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探析[J].财会通讯,2010(07).
[4]严琳.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文献综述——基于2011—2016年文献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34).
[5]严琳.改革后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存在问题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7(02).
(作者单位:深圳港引航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