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职学校校内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2018-02-08胡嘉林

财会学习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中职学校探讨

胡嘉林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现阶段中职学校预算管理中仍存在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无法有效衔接、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文章从中职学校校内全面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分析现行校内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做法对如何加强中职学校校内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有效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校内全面预算(下称校内预算)是中职学校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门预算编制及执行的基础。校内预算是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编制的收支预算,通过实施校内预算管理,学校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考核等工作贯穿于下属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使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同时,通过校内预算编制,学校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整合有限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校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近年,财政部门对中职学校拨付的资金日趋多样化,对资金用途也有严格限定,为此,中职学校对各项资金实施校内预算管理时要坚持合规性、科学性、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学校应依法组织学校各类收入,规范各项支出、建立监督及预警机制、加强预算分析及评价、强化会计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职能。

一、现行中职学校校内预算编制及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观念淡薄,未能全面推进预算编制工作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预算法》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控制方式、地方债务风险、转移支付制度、预算支出约束等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对学校的预算管理等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都需要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摒弃旧有观念,积极参与到校内预算管理工作中。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预算观念仍然非常淡薄,校内预算制度缺失,预算编制、预算分析、绩效评价等工作几乎由财务科独立完成,其他职能部门参与程度低,提供的预算编制数据依据不充分,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同时,领导层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对国家的财政政策掌握不够全面等因素导致其无法对校内预算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宣传及推進作用。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受中职学校粗放型预算管理的影响,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普遍存在随意性较大,其他职能部门重视程度较低,预算数据缺乏科学论证等情况。其次,预算编制方法过于单一,只采用增量预算法、基期预算法等简易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次年预算时通常只在本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增减量修改,并未结合学校未来几年的工作计划、招生计划、发展方向等因素进行科学编制。同时,预算编制人员在设置校内预算项目时多直接采用部门预算的经济分类科目作为校内预算项目,由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财务部门也未对各预算项目做出详尽解释,导致各职能部门编制预算时经常出现实际业务与预算项目无法准确对应的情况。

(三)预算监督流于形式,缺乏刚性约束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编制轻管理的现象,导致预算管理仅停留在预算编制环节。一是部分中职学校并未构建预算及网报管理系统,借款、报账等财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填报、线下审批阶段,预算执行数据采集也多采用人工登记、总账系统导出等旧有方式,这就导致预算执行数据无法及时、完整的收集,预算分析及监督工作亦无法进行。二是尚未建立完善的分析及监督机制,财务部门未能及时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也未能定期向领导层及职能部门进行执行情况通报,不能及时有效地加快资金使用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预算考核及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由于年末财务工作繁重、预算评价及考核机制缺失等因素,多数学校并未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及进行适当的考核奖惩。学校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不进行绩效评价,便无法摸清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率等情况,亦无法对次年的资金安排进行科学的测算。考核机制缺失,奖惩不分明,会使职能部门产生“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消极观念,预算管理工作更无法得到有效推进、实行全员参与了。

二、校内全面预算科学编制及有效执行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观念,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全员参与,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一是领导层及财务部门要积极宣传及推进预算管理工作,使其他部门加深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解,转变其旧有观念,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工作的权威性。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分析、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对预算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明确校内领导层、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以及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权利与责任,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工作,消除“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等消极思想。

(二)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编制校内预算

为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常态及预算管理的新要求,学校应改变以往单一的预算编制方式,采用基期预算法、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从而更全面、更精确地测算学校的收支情况。其次,学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逐步探索建立月度预算、季度预算等滚动预算编制方式,使得校内预算的编制更科学合理。

另外,为有效衔接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校内预算可设置两级预算项目,一级预算项目参照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制定,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可直接提取校内预算一级预算项目数据作为编制依据,提高编制效率;二级预算项目可根据学校实际的工作需求以及职能部门对经济分类科目的认知程度在一级预算项目下设立,二级预算项目应通俗易懂,能让其他职能部门易于理解,减轻其他人员因缺乏预算管理知识而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的抵触情绪,提高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程度。endprint

(三)建立校内预算项目储备库

隨着教育部对中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以及财政部对中职投入专项资金的多样化,学校应对项目支出校内预算的编制方式进行改革,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尝试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及学校的工作计划,建立项目储备库,对重大、长期项目(一般指500万元以上项目)可采用3-5年滚动预算方式进行预算编制,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对该类项目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进行绩效目标申报。在项目收集时间上,学校可选取每年年中及年末收集及更新各职能部门上报的项目计划,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会同职能部门须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讨论,必要时应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严密论证,待编制部门预算及年中追加的项目支出预算时即可将项目库内项目按轻重缓急、资金用途是否匹配、论证是否充分等一系列因素遴选后及时纳入项目支出预算中,确保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时效性及科学性。

(四)构建完善的校内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及借款报账流程

校内预算的有效执行取决于学校领导层及职能部门是否能及时掌握预算执行信息。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学校于2014年构建了完善的预算及网报管理系统,对报账及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将预算管理贯穿整个经费申请及报账工作中。同时,根据学校的借款报账流程及审批权限对系统设定严密的审批流程,确保各项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做到“层层审批、层层监管”。

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预算管理小组充分考虑了学校预算需求、管理水平等因素,采取统一搭建,逐步推广的方式,选取预算管理及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职能部门进行试点,待平台运行稳定后再分批启用。在预算控制方面,学校采用资金来源与一级预算项目双指标、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等方式对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进行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后,财务部门可将预算及网报管理系统与总账系统进行对接,将网报数据直接生成记账凭证,简化记账工作,加强会计信息智能化核算,把工作重点转移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及凭证的审核上,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

(五)加强校内预算分析,加大预算监督力度

学校充分了利用预算网报管理系统收集的数据,加强对校内预算的分析及监管力度。一是财务部门实时监控预算数据,严控超预算及预算外支出,对异常数据及时进行必要的预警及分析,对资金使用进度较慢的部门做出必要的建议及提醒;各职能部门也能通过系统实时查询预算执行、借款报账划款到账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及参与程度。二是财务部门按季度组织预算执行通报会议,将校内各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向领导层及职能部门进行通报,同时提出合理的资金使用建议,职能部门听取通报后应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汇报,找出预算执行差异的因素,提出下一季度的资金使用计划,最后由领导层对通报内容、分析结果、使用计划进行总结,同时对各职能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提供必要的协调与帮助。通过这种“财务汇报、部门分析、领导总结、全员参与”的方式,学校的预算执行效率可得到显著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也可得到有效推进。

(六)强化校内预算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考核的前提与基础,学校应在预算管理制度中明确两者的权责关系。一是,学校在预算年度终结时应根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综合效益等情况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项目支出评价指标及体系可参照财政部门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时的工作要求进行设计,尽可能做到校内评价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无缝对接,减少评价工作的重复性。二是,预算执行情况能侧面反映出部门及个人日常工作的完成情况,学校对部门及个人进行考核时应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从而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结语

在新《预算法》对学校提出更高的预算管理要求下,中职学校应努力消除旧有观念,逐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预算分析及监督力度,强化绩效评价及考核机制,通过“自上而下、由下而上、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的方式来适应预算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卫.完善高校预算编制的探讨——基于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实务视角[J].商业会计,2015(04).

[2]侍卫星.高校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衔接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5(18).

[3]陈彩勤,陈冬妮.基于新预算法的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探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03).

[4]罗云.新《预算法》下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15(20).

(作者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中职学校探讨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德育工作浅谈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建立与应用研究
全面预算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