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擦亮中国海军名片
2018-02-08周启青吴亢慈廖星
周启青+吴亢慈+廖星
2017年12月9日,湛江某军港,海风轻拂,汽笛长鸣。代表中国海军首次参加印度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搜救演习的导弹护卫舰“运城”舰圆满完成任务返回祖国。
自11月15日起航起,“运城”舰整个任务历时24天,总航程6 000余海里。期间,“运城”舰与来自其他8个国家的19艘军舰一起,参加了由论坛主席国孟加拉国海军组织的海上阅舰式、搜救演练、过航演练等任务。
任务指挥员、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副支队长张明强介绍,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参加印度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演习。参演官兵展示了新时代海军官兵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展示了中国海军建设性参与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的积极姿态,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以战载训,砺兵大洋
当地时间11月22日上午,安达曼海某海域烏云密布,阴雨绵绵,“运城”舰在航渡途中开展了一场针对性海上搜救模拟演练。
此次演练,模拟搜救2名落水失联渔船船员,通过协同运用舰载直升机、小艇等搜救兵力,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营救任务,旨在提升各部位规范操作、协同配合的能力。
8时30分,“运城”舰接上级指令后,当即派遣舰载直升机赶赴事发海域搜寻落水人员。同时,“运城”舰也向通报位置点高速机动。记者随舰载直升机采访模拟救生演练,心中不由一阵紧张。
直升机起飞时,豆大的雨点已经开始落下。模拟“落水人员”的假人,也正好漂流到了雨区。雨势很大,直升机前窗上一片模糊,开启风挡雨刷也无济于事。
约15分钟后,直升机发现落水者,向“运城”舰报告具体方位。“运城”舰立即发出“救生部署”,吊放小艇并驶向落水点,成功营救起一名落水者。与此同时,飞行员马书伟靠过硬技术调整航向,保持高度。绞车操纵员郦宏涛放下救生钢索,将早已扣好救生吊带的救生员蔡祥放下。由于风急浪高,蔡祥数次试图直接抓住“落水人员”都没有成功。郦宏涛果断放长钢索,蔡祥跳入海中,在风浪中游出数米,才将另一名“落水者”救起。
“近年来,海军舰艇结合护航、联演等任务组织实战化科目训练,已成为常态。”演练结束后,“运城”舰实习舰长梅乐洋介绍,“今天的演练,是我们立足复杂条件,充分发挥现有装备性能组织的一次海空立体搜救训练。通过演练,我们熟悉了程序,规范了动作,密切了协同,为下一步圆满完成多边海上搜救演习任务打下了基础。”
“以前是把大海当练兵场‘以训载战,如今是把大洋当战场‘以战载训。”张明强介绍说。“航行一路、训练一路、研究一路、提高一路”,早已成为海军舰艇共同的组训思路。此次演习任务,除指挥所人员和翻译等保障人员外,随舰进行训练、见学、调研的人员就有近30人,约占“运城”舰加强人员的三分之二。远航途中,大家通过集体授课、专业研讨等形式,交流专业知识、研讨战法训法、熟悉海区情况,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
当好和平使者,展示大国自信
经过10天的连续航行,“运城”舰于当地时间11月25日9时30分许抵达孟加拉国库克斯巴扎附近预定海域,在孟方联络官引导下在指定锚位安全抛锚。
11月27日,开幕式在孟加拉国库克斯巴扎举行,中国海军舰艇首次参演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孟加拉国总统阿卜杜尔·哈米德出席论坛开幕式,特意对中国首次派舰艇参加演习表示欢迎。他表示,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希望各国海军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为印度洋安全稳定和地区发展繁荣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这是我军舰两年之内第三次到访孟加拉国。此前,海军第21批护航编队和远航访问编队分别于2016年1月和2017年5月访问孟加拉国。孟加拉国海军副参谋长马克卜尔·侯赛因表示,“运城”舰此次专程前来参加演习,表明了两国海军关系的高水平,希望此次演习能够进一步加深两国海军之间的友谊。
参加论坛的澳大利亚海军副司令迈克尔·努南表示,中国海军是维护海上安全的重要力量,很高兴能和中国海军在论坛框架下进行交流,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双边和多边框架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加深友谊。
“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表明了中国海军是维护海上安全的建设性力量。”参加论坛的中国海军代表团团长、南海舰队参谋长王厚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加印度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搜救演习,表明中国海军愿与相关国家海军一起,为维护地区和平、增进彼此互信、维护海上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天,“运城”舰和其他参演舰艇悬挂满旗,参加了孟方主办的阅舰式。阿卜杜尔·哈米德总统和有关参演国海军代表团团长一起乘直升机检阅了参演舰艇。检阅直升机通过“运城”舰时,分区列队人员向飞机挥手致意,值更官使用广播、信号兵使用甚高频高呼“BangladeshChina Friendship Long live(孟中友谊万岁)”。
孟加拉湾,多国海军上演联合营救
11月28日,演习进入实兵演练阶段。演习的背景是,一架波音747客机在孟加拉湾某海域失联。根据演习方案,代表中国海军参演的“运城”舰和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另外5艘舰艇一起,参加搜救失事飞机科目演练。
“雷达指挥所人员就位”“战斗海图人员救位”“舱面观察组人员就位”“加强对海观察了望!”随着舰长梅乐洋一道道口令发出,各战位职手迅速就位,紧张地通过自己的装备观察扫描海面情况,生怕错过一点儿蛛丝马迹。
生命至上,救人第一。红外成像仪前,三级军士长李剑认真观察着屏幕。他操纵控制装置,时而拉远镜头进行全景扫描,时而拉近镜头进行局部观察。作为技术骨干,他曾随舰参加过亚丁湾护航、中俄联演等重大任务,并与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海军官兵一起进行过搜救演练。对于这样的操作,李剑早已驾轻就熟。
“海上搜救是世界性的难题,搜是重点,也是难点。”随舰见学的海军某防救支队航保科科长王林曾参加过马航、亚航失联客机搜救工作。王林告诉记者,2017年上半年,他所在的单位刚刚扩编成正师级的支队。在他看来,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表明中国海军防救能力在不断提升。
“报告!F111距离XX链,航速XX节!”驾驶室内,不时传来雷达兵的报告声。这次演练,“运城”舰与孟加拉国海军“萨丁诺塔”号护卫舰(舷号F111)分在一组,按照《国际航空航海搜救手册》,在指定海域进行平行往返搜救。“运城”舰副舰长武传伟介绍说,在人道主义理念引领下,公海上发生重大海空灾难事故后进行国际联合搜救已经成为国际惯例,相应的机制和搜救组织程序也在不断完善。
“报告!左舷30°,距离5链,发现不明物体!”帆缆班战士李荣的报告,仿佛一道亮光,撕开了驾驶室内的漆黑。值班人员顿时兴奋起来。记者透过微光夜视仪望去,月光之下,远处一个黑点若隐若现。然而,随着距离驶近,“疑似飞机残骸”最终被判定为废弃物。
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长夜漫漫,官兵们熬红了双眼,都巴望着太阳早点升起来,让搜寻工作变得容易一点。当地时间11月29日6时许,参演舰艇终于发现“遇难者”和“失事飞机残骸”,并将其打捞出水。
“各参演舰艇相互配合非常出色,演习达到了提升协同水平、提高海上搜救能力的目的。”演练结束后,现场搜救协调官、孟加拉国海军舰队司令阿什拉夫·哈克高度评价了“运城”舰和其他参演舰艇的表现。
“这既是一场模拟的演练,更是一次务实的合作。”任务指挥员、某驱逐舰支队副支队长张明强表示。此次参演,传递出中国海军愿与各国同行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的积极意愿。
浪花翻滚,归途漫漫。从中国湛江,到孟加拉国库尔斯巴扎,参加演习的“运城”舰在茫茫大海犁下了一道“V”字形航迹。这道象征胜利的航迹似乎也表明,在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各国海军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多赢、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