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2018-02-08孙成行
孙成行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媒体曝光的“就业形势严峻”到“最难就业季”再到“更难就业季”,这种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形势,促使我们国家把解决就业的措施转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着实是一项明智之举,然而由于中国的创业教育“先天不足”起步晚,后天“营养不良”发展畸形,导致存在问题很多,亟需完善。本文从政府、学校、社会及其他相关方向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目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elitism" to
"popularization", which mak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prompted China to turn the solution to employment into a "popular undertaking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entrepreneurship to promote employment is indeed a wise move. However, China'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arted late and developed bad, resulting in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in the new situation from many angles, such as government, school, society and other relevant directions, and gives rational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existing problems.
關键词: 经济;新常态;高校;创业教育
Key words: economy;new normal;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7-0001-03
0 引言
就业乃民生之基,纵观历史恒看当今世界,大凡取得成就的国家、民族或者地区,无一不对社会“就业”重点关注,历史上大凡对“知识分子”重视的朝代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现实中,凡是对大学生就业重视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执政党都受到人民的拥护,中国每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会提到上一年度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国制造从“made in China”模式到“made by China”的中国智造模式的转变,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业难问题是世界都在探索解决的问题,创业是很多国家选择化解就业难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也不例外。当然,由于中国创业教育起步晚,经验不足,导致存在的问题很多,如何更好实现创业教育,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是新常态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1999年,中央政府在采纳了经济学家汤敏关于扩大高校招生数量的建议后,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高校扩招计划。在这个国际宏观计划的推动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近15年出现了突飞猛进式的提高,从2001年的114万增长到2017年的795万,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从2001年6月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的80%下降到2006年平均为70%、2009-201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社会企业的大量裁员、2012年的经济形势略有喘息机会后又面临着2013年的“最难就业季”,继而是2014年的“更难就业季”,然后就是2015年的经济形势开始下滑,GDP增速跌倒6.9%,是自1990年来首次跌破7%;与此同时国内的经济形势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美国两大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在2016年先后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此举引发全球市场对中国经济预期的下降;关注广东深圳等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最前沿的地区,我们可以观察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很多厂家已经逐渐把中国的制造基地转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而这些制造类企业曾经一度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大户……这些活生生的数字和不容置疑的现实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现实: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具体这段时间有多长,就看我们的中央政府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并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就业渠道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故我们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因此“创业教育”也在教育部的主推下面向全国推广,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更是花费巨资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了SIYB创业教育培训模块,主要目的之一是想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这显然是一条“明智之举”的国策。endprint
然而,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后,国内才全面大力开展,目前仍处于借鉴外国先进经验阶段,相关理论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因此,本文在分析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并对南京地区30几所高校创业指导教师的访谈和调查,通过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丰富对创业教育理论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参考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2 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从政府管理层面看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说,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制度和政策还不健全。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已经出台,但是相关的实施细则还未有形成,各地推进的进度还不统一,基本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对创业扶持资金的监管力度还不到位,创业扶持资金被挪作他用或者乱用的现象还时有出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并未有把真正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人才选拔出来让他们担任创业指导的专职或者兼职老师。
2.2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创业的需求,课时量偏少,学分偏低,一般学校设置8学时左右,多的也就16学时,学分也就占0.5个学分,多的1个学分,课程偏向创业意识的培训,在创业技巧以及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公司注册、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方面与创办企业相关的知识较少涉及。
2.3 从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层面看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业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偏差。一是教育管理者认知的偏差,有些高校管理者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当做就业指导来进行,仅仅是通过创业知识讲座、创业竞赛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创业心理加以分析指导,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二是学生认知观念的偏差,一方面许多学生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扎实,毕业能找到一份体面、收入可以的工作就足够,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忽视了自身综合索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许多学生认为创业只适合于能力强、有充足资金的学生,是大多数人无法涉足的,因此忽视了自身的创业教育。还有一点就是认为现在让他们学习创业就是让他们毕业就去创业;三是学生家长认知观念的偏差,当然这种认知观念也是分地区的,比如在浙江、广东等一些发达地带的学生家长就认为创业也是一直很好的選择,而且其他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家长还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包分配”、“铁饭碗”理念,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创业,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2.4 从创业教育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方面
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教本位”的填鸭式教学阶段,创业教育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师也都是没有创业经验的老师,课堂讨论及课外实践较少。学校建立的校园培训基地或者创业和孵化中心偏少,校企合作创业基地基本没有,很少有高校愿意花钱聘请企业有创业经验的老板过来授课。由于受传统教学评价手段的影响,在教学评价手段上,目前创业教育采用的评价价手段还是传统的以学生知识量获取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手段。
2.5 从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方面
创业教育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一方面是数量上的不足,虽然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陆续举办了几期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班,培养了数百名教师,近年来各地区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也组织了SIYB系列的创业师资培训,但这对于高校庞大的需求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教师的缺乏尤其是专业专职教师的缺乏使得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只能是通过讲座或是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有些做的较好的学校也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必须课来纳入教学计划,但是课时量太低,一般学校设置8学时左右,多的也就16学时,这点学时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现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型的任课教师占62.4%,而实践型的仅占21.9%左右,而这些教师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很少有专职老师进行指导。
3 新时期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前期通过对江苏地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航金城学院、淮海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等30余所院校的SIYB培训师访谈和调查,并对这些学校的学生进行网络不记名问卷调差,并运用SPSS15.0软件检验问卷数据的信度,以及运用AMOS17.0检验调查问卷的建构效度,在确保数据可信度和有效性较高的情况下,我们得出如下建议和结论。
3.1 政府与高校应从制度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同进行
针对政府与高校从顶层设计的制度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同进行方面,通过调查大部门培训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①从顶层设计角度,政策上不断提高、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强度和力度,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创业政策优惠,提高各级省级教育厅到各校教务处、学生处等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度。
②加大创业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老师的培训补贴,调动各方培训参与者积极性。
③建议各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目标责任则,指派专人负责大学生专业指导、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创业;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创业教育得长效机制,统筹安排专门教育经费,确保创业教育有效展开。
④政府和高校之间应更密切合作,多开展学生创业比赛类活动,增加对学生吸引力。
⑤高校需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创业课程,应从学生进校开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采用启发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endprint
⑥创业培训需和所学专业相结合,根据专业特色,高校适当引导进行分段式教学,依据用户需求指导学生。
⑦鼓励教师、社会创业辅助力量对创业课程开发和创新。
⑧高校要做好创业团队和社会资源对接工作。
3.2 改善各方对创业教育的认知
国际劳工组织KAB项目全球协调人克劳斯·哈弗腾顿教授认为,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开办企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开展创业教育不是要求马上就去创业,当今社会具有创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学生在工薪就业的时候同样受到企业的青睐。现在学习创业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创业,为未来某个适合的时机创业做好心理准备。当前就业思路基本上是按照“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模式进行,且目前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已经占有很大比重,民营经济中的企业基本都是创业者建立的各类公司,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创业的大力支持,未来必定有很多的学生走上创业的道路。所以大学生要树立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学习创业知识的意识。因此要想做好创业教育工作必须首先改善当前高校管理者、家长以及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思想认知。
3.3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动机
针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动机方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业兴趣和创业动机培训。
①加强培训客体(大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转变现在大部分学生的“要我学”状态为“我要学”状态。具体可以通过典型创业人物进校园、名家讲坛等形式进行榜样引领示范教育;
②尽量缩减“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考证而培训”的学生数量,给真正想创业的创业者增加培训的频率,提高培训的质量;
③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好处,积极营造“大众创业”的创业氛围,不断加大网络创业的宣传;
④学校应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从学生方面来说,一是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可行性。二是通过社会业界专业人士对学生创意进行评估和指导;
⑤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⑥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挫折教育,磨砺意志力。
3.4 打造专业化的高质量师资团队
关于打造专业化的高质量师资团队方面,通过调查和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①加强培训主体(教师)的师资培训,增加专业培训师培训的频率,不断提高培训师的专业能力;
②各高校都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专职师资队伍,改善目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兼职的现状;
③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传授经验,建立“毕业生到师”制度;
④培训班师资组成应多元化,培训师团队建议由高校教师、培训机构老师、成功创业人士、企事业高管、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以上人员可以分为经过培训获得资格的创业老师、不参加创业师资培训的客座创业导师、兼职创业导师等;
⑤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
3.5 改善创业教育的培训手段
关于改善创业教育的培训手段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①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手段,用现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培训;扩展培训的途径,不单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进行实操训练;
②通过参加各级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大赛等比赛形式让大学生在比赛中得到模拟锻炼;
③拓宽实践渠道,让学生多去创业成功的微小企业参观学习,让成功的“小老板”现身解说创业经验等;
④各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月”等活动,通过活动育人等载体进行实践强化锻炼;
⑤改善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大班教学”状态,改为小班教学;
⑥学校可以联系后期部门,适当开放一些场所让学生进行管理和实践,比如食堂和各自便利店等;
⑦联系协调资源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投资和跟进扶持,组建专业评估团队,针对学生创业的资金、技术、风险给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3.6 改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关于改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①增加高校创业课课时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业课课时量偏低,导致部分学生把此类课程归结为“水课”,需要改善提高目前的现状;
②创业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核心课模块以人社局系统规定为主,选修课模块根据学校情况、创业群体特色,由学校或社會力量共同设立;
③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方式方法的理论研究,通過理论创新促进实践提高。
4 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千万个家庭、几千个学校、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政府高屋建瓴、审时度势,采取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中央的文件精神传递下去并做好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言献策工作,让当代大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政府改革发展的红利。用创业带动就业,以达到利国利民的最终长效成果,而这一切都从高校创业教育起步,对此,政府、社会、学校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牵动千家万户,既需要较好的外部环境,又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因此,这项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各项制度建立和政策的落实需要有一个过程,中间需要有一个过渡,我们争取能把这个中间的过渡阶段缩到最短,就如同中国的改革开发一样,只用了30余年时间就取得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举世惊叹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梁国胜.中国创业教育将逐渐升温瞰[N].中国青年报(创业教育特刊),2007-11-06.
[2]马建荣,钱国英,徐立清.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3):46-48.
[3]陈谦.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中的制约与突破[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29-31.
[4]姜伟 ,郭巍 ,张荣花.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技咨询,2016,16(146):146-148.
[5]胡莉.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