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票”见证鱼水情

2018-02-08万立明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

万立明

1934年10月初,成立两年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接到突围的命令:十天内,整装待发,把整个国家银行带走,随中央红军主力行动,不得有误。此时,国家银行工作人员身上的担子很重——这不是几块金条几块银元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问题。

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个较大城市。为了补给后勤,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義临时发行纸币,规定纸币与银元等值,用于购置各种物品。长征出发时,曾规定禁止使用这些携带的苏区纸币。然而,红军进驻遵义后,情况发生改变,因而决定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进驻遵义后,办公地址设在老城杨柳街。1935年1月12日,苏维埃国家银行开业,以布匹、银元及遵义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同时,成立临时物资供应处和货币兑换处。这种正式的发行货币俗称“红军票”,面值有壹元银币券(1934年版)、伍角银元辅币券(1933年版)、贰角银币券(1934年版)、壹角银币券(1932年版)、伍分银币券(1932年版)。以上五种银币券均有毛泽民亲笔签名,用于防伪。

1月18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接到转移的命令后,开始收回发行的“红军票”。苏维埃国家银行贴出布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持纸币到指定地点兑换银元。部队撤离的前一天,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在闹市区丁字口、万寿桥、狮子桥等处,摆上银元及布匹、棉纱、粮食、食盐等货物,通宵达旦让群众兑换或选购。交易中规定,以白区通用纸币2元或银币1.2元收兑苏区纸币1元,并以大量食盐平价供应,换取苏区纸币。

据当时部队的党支部书记曹菊如回忆:“要离开遵义的头一天晚上,银行工作人员用现洋兑纸币,兑到将近天亮才结束。虽然大家熬了一个通宵都没有休息,还是心情振奋地离开了遵义,赶上队伍继续向前方进发。”用现洋兑回纸币或用商品把留在群众手中的“红军票”突击收回,减少了遵义群众的损失,怎能不令人觉得欣慰?

1月下旬,大队到达赤水河边。在土城战斗中,为了防止苏区货币散落被敌人利用,奉命烧毁了大部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钞券,还埋掉了一部分银毫。2月下旬,红军再度进入遵义城。这次,遵义群众不仅不躲避,还主动前来慰劳。苏维埃国家银行利用原有的信誉开展营业,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回收此前留下的“红军票”。不过,部队在遵义只呆了两天便掉头北上,摆脱敌人重兵“围剿”,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边缘地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转变
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协商民主探析
面包里的银币
试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商业贸易政策的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统一发行的流通货币
一枚银币
变变变